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繼續探討「真正的耶穌」系列。第二個要討論的主題是「耶穌的生平」。我們今天要查考的經文是約翰福音第2章,在上個節目我們看了第2章的上半部分,即第1至11節。今天我們來看第12至25節。請聽神的話語:
[12]這事以後,耶穌與他的母親、弟兄、和門徒都下迦百農去,在那裡住了不多幾日。
[13]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
[14]看見殿里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
[15]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
[16]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17]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18]因此猶太人問他說:你既作這些事,還顯什麼神跡給我們看呢?
[19]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20]猶太人便說: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
[21]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
[22]所以到他從死裡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
[23]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就信了他的名。
[24]耶穌卻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
[25]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這是神的話語。
這系列講道的篇章比較多,方向都是探討耶穌的生平。我們實際做的其實是編寫傳記;而主角就是人類史上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這是無可置疑的。如果你想在世上生活得有智慧,就必需瞭解關於耶穌的事跡,實在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在上個節目,我們看了約翰福音第2章的上半部分,就是耶穌在公開傳道的生涯中所行的頭一件神跡。當時祂正在參加婚筵,酒用盡了,馬利亞請求耶穌幫忙;祂便把缸倒滿了水並變出美酒,讓筵席得以繼續。
在今天所讀的經文中,我們看到耶穌潔淨聖殿。請留意第12節,經文說:「這事以後」;我想這大概是整段經文里最重要的幾個字,可讓我們明白這兩件具有深遠意義的事跡。多年來,我把這段經文研讀了很多次;只是最近才發現約翰是故意把這兩件事跡放在一起。他把婚禮和聖殿放在一起,把水變酒和潔淨聖殿這兩件事跡放在一起。其他福音書的作者都不是這樣編排,這引發了很多有趣的時序問題,在這裡我們不會討論這些問題;而重點是約翰把這兩件事跡放在一起。他說:「這事以後」,他把這兩件事跡放在一起。從表面上來看,這兩件事似乎截然不同。我從前讀這段經文的時候覺得很可笑,因為耶穌剛在那邊成就了歷史上最精彩歡慶的婚筵,轉眼就在這邊肆意搗亂,使聖殿混亂不堪。在婚筵上,耶穌一直安靜沈默、保持低調,只有幾個人知道祂所行的神跡;但在聖殿里,祂卻公然行事、引人注目。一方面,祂把一些東西帶進你的生命;另一方面,卻把一些東西從你生命除掉。一方面,祂是被邀請赴席;另一方面,卻不請自來,擅自闖入並干涉聖殿中的買賣。一方面,祂帶來喜樂和歡笑;另一方面,卻帶來眼淚和憤恨。一方面祂安慰,另一方面卻擾亂。天壤之別的情景,真的讓人茫然費解。
然而,約翰說這兩件事跡只是表面上看似不同,實際上卻完全一樣。事實上,所發生的是同一件事情。在這兩件事當中,耶穌都告訴我們祂是誰、祂來做甚麼、祂帶來甚麼。繼續講下去之前,我想先說明一個簡單的事實,這是每個基督徒都曾有的經歷:如果耶穌基督進入你的生命,祂有時會為你擺設豐富筵席;有時卻會推翻桌子,弄得一地東西。很多基督徒都經歷過:耶穌在你生命中,有時應允禱告、成就大事,有時賜予喜樂、在最後關頭應允你所求,按你的心意成就,為你擺設筵席。然而,祂有時卻打翻所有東西,把一切弄得亂七八糟,甚至不會告訴你原因。我認識很多基督徒朋友,也因此放棄這個信仰。他們輸了,被這遊戲的規則打垮了。他們說:「這真是太奇怪,前後兩個耶穌簡直判若兩人,毫不一致。」祂就像精神分裂一樣,可是約翰卻說:「不,事實並非如此。」兩個都是耶穌,約翰的意思是,耶穌所做的兩件事並沒有不同。擺設筵席和打翻筵席,其實同出一轍,只是以不同方式去做同一件事。如果你明白耶穌為你擺設筵席又打翻筵席,其實只是以不同方式去做同一件事,那麼你的生命將會和諧一致,一切都截然不同了。你必須同時細想這兩件事跡,才能真正體會。
第一,耶穌的權能。
首先,這兩件事跡都透露了耶穌的身份和權能,並顯明瞭祂降世的目的和所帶來榮耀。這兩件事跡都帶出同一個信息。這次耶穌激動地破壞、責備、搗亂,目的其實都一樣,就是顯示自己的身份和權能。雖然祂在婚筵上沒有張揚地揭示自己的權能,但別忘記當馬利亞對耶穌說:「我們出了些問題,婚筵沒有酒了。」然後耶穌怎麼說?祂說:「我的時候還沒到。」祂沒有實時回應馬利亞,反而表現得有點隱秘奇怪;但祂實際的意思其實是說:「我不是扯線木偶,不是聽人使喚的神,你不能吩咐我做甚麼。」馬利亞沒有生氣惱怒,反而響應得非常恰當,對僕人說:「祂叫你們做甚麼,你們就做甚麼。」因此,我們知道耶穌有時只會低調地表露自己的權能。你知道為甚麼嗎?你們看迦拿婚筵的事跡,耶穌滿足人們的要求,成就我們所想的,成就我們期望祂做的事,並且依照我們的意思應允祈求。我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中,耶穌其實正透過這些事表明祂的權能。然而,馬利亞卻沒有輕忽,即使耶穌的回應多麼奇怪隱晦、令人困惑,但她記起從前天使所說的話,於是她說:「祂叫你們做甚麼,你們就做甚麼。」至於在聖殿里,耶穌的權能便更是顯而易見了。你若仔細讀這經文,會更清楚看出祂的權能。
經文第15節有一句很有趣:「祂拿繩子作成鞭子。」希臘文聖經學者告訴我們「繩子」應翻譯做「藺草」,而藺草其實是蘆葦,用來製作框子或蒲草紙。再看看第13、14節,耶穌見到兌換銀錢和做買賣的人,情緒便激動起來。祂發怒了,立即把藺草捆在一起。你知道祂這樣做有何意思嗎?就是祂不想有人會因這條鞭子而受傷。如果我說起鞭子,你們或許會想起真的會使人疼痛和受傷的皮鞭子或塑料鞭子。耶穌這條大概是世上最無殺傷力的鞭子,因此根本不用擔心耶穌會使他們受傷、流血或留下鞭痕。祂不會。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這件事所引發的影響非常大。聖殿里可能有幾百人被嚇得東奔西跑、大喊大叫。經文說耶穌把他們全部趕出去。為甚麼?你們怎樣解釋?祂沒有使任何人受傷。這大概是一個神跡。藉著祂的模樣、祂自己、祂的同在,而非祂的鞭子,來顯示祂的榮耀。沒有人因那條鞭子受傷。
我們要問自己:我怎樣解釋這件事呢?答案就是:眾人看見耶穌,都憑感覺知道祂有權柄這樣做,於是他們都跑光了。你若想要證據,那麼看看第18節,猶太人問祂說:「我們感受得到你的權能,給我們證明和解釋吧。」他們的意思是:「你只是木匠的兒子,你憑甚麼做這些事?你的權能從何而來?」我們看到的重點是,他們感受得到耶穌的權能。耶穌走進來,僅說:「我有權這樣做。」他們就憑本能感受得到,接著便想得到解釋。耶穌帶著這驚人的權能出現,眾人便以本能響應、退避,所有人都是這樣。耶穌走進來說:「我有權這樣做,這是我的地方。」然後把他們趕出去。
這裡教導我們甚麼?這道理很實用,但真的不太討人歡喜。身為牧師,我研讀經文時會思考如何為大家講解,把所有想法和重點列舉出來,然後適當地安排解說的先後次序。我也知道最好的解說次序,是不應先告訴你們耶穌怎樣鞭打並驅趕人羣,而是應該先解釋祂為何要這樣做。你們想知道祂為何這樣惱怒嗎?你們想知道那有甚麼大不了嗎?你們想知道祂為何把所有人趕出去嗎?你們當然想知道,那麼你們就比較容易接受祂這樣忿怒了。耶穌的搗亂行動顯出祂有多生氣,祂徬佛發狂了。我們沒有想過耶穌會這樣子,但是如果知道祂為何這樣忿怒,便容易理解當時的情況。然而,我並不打算按這個次序解說,因為經文中的羣眾也不是按這個次序理解。耶穌一來就把他們趕出去,並沒有先向他們解釋;祂要讓他們感受祂的權能,說明祂有權把他們趕出去,而無需向他們交代理由。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會經歷同樣的事情。耶穌會推翻你的桌子,卻不給你任何原因。這就是事情的先後次序。你後來可以來問耶穌為甚麼要這樣做,可是當時耶穌不會給你解釋。因為祂說:「我這樣做即使有原因,也不會現在告訴你,到最後我自然會告訴你。現在你首要知道的是:我有權這樣做,這是我的地方。」好吧,你們再想一想,耶穌真的在搗亂嗎?
這正是約伯的經歷。大家聽過約伯的故事嗎?神由得他失去生命中的一切。他生命中的一切都土崩瓦解,他埋怨並不斷問神:「為甚麼?為甚麼?告訴我為甚麼袮要推翻我的桌子?如果袮告訴我為甚麼,我也許就能面對了。」然而,神向約伯顯現的時候,並沒有告訴他原因,反而跟他說:「約伯,你能像我一樣發出閃電,叫它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嗎﹖」神責備約伯後,約伯俯伏在地,說:「我明白了。」你明白嗎?你看約伯記,神所做的就是來說:「因為我是神,我有權這樣做,而你卻沒有。」於是約伯俯伏在地,說:「我明白了。」你或許會問:「然後呢?」讓我告訴你:我們要單單因為祂是神而順服祂。神行事當然有祂的原因,在神告訴我們原因之前,我們也必須單單因為祂是神而順服祂。這一點非常重要。
看看伊甸園吧。神對亞當和夏娃說:「你們在這世上可以做任何事,唯獨有一件不能做。」亞當和夏娃不用遵守十誡,也不用遵守一大堆規條,他們只要遵守一個命令,就是不可吃那樹上的果子。但他們不知道為甚麼。蛇走來問他們原因,他們說:「我們不知道。」蛇便說:「你們不知道原因,那為甚麼要遵守呢?」於是,亞當和夏娃見那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便伸手摘下果子來吃了。為甚麼?發生甚麼事呢?那棵樹有何不好呢?一直以來,很多神學家都說那棵樹或許有毒,或許含有某些化學物質,吃了會引致某些反應等等。不,不是這樣。重點在於:神給他們一個命令,沒有甚麼特別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因為神說:「我要你順服我,單單因為我的身分和你的身分而順服我。如果你只是因為理解背後的原因才順服,那麼你其實不是順服我,而是利用我。」或許你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奇怪。好吧,讓我給你說明。
假設你很富有,投資賺了很多錢,你有個未婚妻;在婚禮前幾周,糟糕的事情發生了——金融市場暴跌!全部錢都沒了。然後你跟未婚妻說:「我把所有身家輸掉了,今晚很需要你安慰。」假如她看著你說:「哇!我想我們要取消婚禮了。」於是,你發現了真相:你沒有錢,她便不再覺得你吸引。你的心一定傷透了,這對你的人性尊嚴簡直是極大的踐踏。你跟她說:「你並不愛我,只是愛我給你的東西而已;你不是因為我而愛我,不是單單因為我而愛我;你愛的是錢,不是我。你只是利用我。」
如果創造宇宙的神對你說:「我是神。我要把一些東西帶進你的生命,並要你單單因為我是神而接受這一切。」然後你說:「如果我知道那些東西的功用和背後的原因,知道那一切將如何幫助我達成目標,那麼我就接受吧;否則,我無法接受。」你這樣說,代表你重視的不是神,而是你自己的目標。難道你不認為神有權因你褻瀆祂的神性而惱怒嗎?我的意思是,你感受得到自己的人性遭踐踏,神也感受得到祂的神性被褻瀆;其實,祂也感受得到祂的人性被踐踏,因為我們的人性反映祂的神性。祂是一個人。聖經告訴我們,神是有感受的。為甚麼?因為我們的感受就是祂的映照。神被利用、被蹂躪。神進入你的生命跟你說:「我要把一些東西帶進你的生命,希望你會單單因為我是神而順服我,單單因為我有這權柄、因為我是你的創造者、因為我是你的救贖主而順服我。」事情發生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就沒其他了。這是最大的原因,我們必須意識到非常重要的一點——學習因祂是神而愛祂。你希望這樣愛祂嗎?當其他人不這樣待你,你不是很傷心、生氣嗎?那麼你豈能以這個己所不欲的方式來對待神呢?
神向約伯顯現,說:「我不會給你任何原因,只會讓你知道我是誰。」這個情況大概跟你感受耶穌的權能一樣。當你感受到祂的權能,就好像經文中的羣眾一樣,看見耶穌出現,雖然不知道祂為甚麼這樣做,但知道祂有權這樣做,於是便會嚇跑。為何當人真的遇見真神,會同樣有如此感受?我想約伯俯伏在地時大概會說:「等一等,如果神如此無比偉大,那麼我就可以因祂沒有整頓這個混亂的世界而生氣;然而,如果神真的如此無比偉大,那麼祂做任何事都必定有我無法理解的合理原因;因此,兩者不可能共存。」你聽見嗎?兩者不可能共存。如果神如此無比偉大,那麼你可以因祂沒有改變你的處境而生氣,另一方面無比偉大的神也必擁有你無法理解的智慧;但兩者不可能共存。如果神真的如此偉大,你可以因祂沒有伸手改變這個世界而生氣,那麼祂也必定是無比偉大得讓你無法理解。因此,我認為約伯必定是俯伏在地,說:「如果我可以完全明白神,祂就並不配得我完全順服。」
馬利亞明白這一點。耶穌說了很多奇怪又嚴厲的話,還做了很多讓人困惑且不合邏輯的事;可是馬利亞說:「照祂的意思去做吧。」當耶穌推翻你的桌子,你第一件要學的事情就是:祂有權這樣做。既然祂有能力為你擺設豐富的筵席,當然也有權把它推翻。如果祂不是鞭笞之主,又怎能是葡萄酒之主呢?那就是說,經文中的兩件事跡同樣顯明瞭祂的權能。
第二,耶穌降世的目的。
這兩件事跡不僅顯明瞭耶穌的身份和權能,還表明瞭祂降世的目的。記得那婚筵表明瞭祂生命的目的嗎?祂暗暗揭示了自己降世的目的,我們在上個節目花了一點時間探討這一點,我們看到馬利亞走來對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便立刻說:「我受死的時候還沒有到。」眾人都感到費解。於是我們開始發現,葡萄酒讓耶穌想起自己將要受死,也提醒我們祂若要成為我們的新郎,就必須先受死,為婚筵預備葡萄酒,讓我們投入祂的懷抱。祂必須先受死,才能救我們脫離罪惡。葡萄酒讓祂想起自己將要受死。
接著,耶穌走進聖殿,祂大發雷霆。同樣,一些事情激起祂的情緒。祂看見一些事情,並想到另一些事情。這次,祂似乎激動得失去理智了。我不是說祂失控,而是怒火中燒。那麼,祂看見甚麼呢?你看,是兌換銀錢的和做買賣的人。他們手上拿著甚麼?對,祂看見的是獻祭的牲畜。啊!是甚麼惹起耶穌的怒氣呢?一直以來,有很多人不斷查究那些兌換銀錢和做買賣的人犯了甚麼過錯;有人說:「兌換銀錢的人大概擁有很多銀幣,而銀幣上印有凱撒或其他偶像的人像,也許耶穌……。」人們一直嘗試尋找原因,解釋為何那些人所做的事不對。事實上,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猶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他們知道如果朝聖沒帶祭牲,便無法接近神、無法進到神面前。可是,他們有些人來自很遠的地方,當然不能在路途上一直帶著羊羔。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來到聖殿,首先兌換銀錢,接著購買牲畜,然後把祭牲獻上。耶穌發現人們將聖殿當作做買賣的地方。馬可福音特別提到耶穌稱那地方為賊窩。在這裡耶穌所用的希臘原文指的是市集。他們把聖殿變為市集了,就是說在祭壇四圍你大概會看見王府井大街,牲畜、祭物均包羅萬有,眾人都在買賣貨物、討價還價。朝聖者進來,付錢買祭牲,然後轉身交給祭師。在那個嘈雜、混亂和喧囂的環境中,他們根本沒別的事情可以做。祭師可以做的,當然也只是轉身宰殺祭牲,然後所有人俯伏。最後祭師完成職責,那人接著便離開。
福音書里記載耶穌說:「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當你放下祭牲,你必須仔細思想祭牲的真正意義。當你放下祭牲,看著牠被宰殺,你要說:「受死的應該是我;為何不是我?」你要說:「公義的審判若來臨,我必要受死;我沒有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神;我沒有愛人如己。為何不是我?祭牲被殺了,而我卻得赦免。」這就是贖罪制度,奇妙極了。一方面,這個贖罪制度叫人在神面前自卑,它告訴你絕不能就這樣進入神面前,必定要有懲罰和審判;但另一方面,它卻使人歡欣,因為它說救恩和寬恕已為你預備。這個贖罪制度叫人自卑也使人歡欣,實在非常奇妙。然而,經文里的羣眾明白嗎?不。耶穌說:「噢!我所說的話,他們不明白!他們不明白!他們應該作好準備,可是沒有。他們不明白祭牲的意義,不覺得自己需要救主。他們一點都不明白。因為他們沒有禱告。這是個賊窩。他們所做的只是例行公事。」看到沒有?他們不是真心朝見神,也沒有反省,也沒有思考——要把這些東西拿去。如果他們在外面,那就沒問題了。真正的問題是他們阻擋人與神溝通,妨礙人反省代罪祭牲的真義。耶穌看見葡萄酒,情緒便激動起來,因為祂想起自己將要受死;現在祂看見祭牲,情緒也非常紛亂,因為耶穌基督想的只有一件事,而且常常浮現在祂眼前:祂到世上就是要為我們死。
有一部書我跟太太每年都會看兩、三次,就是小說《魔戒三部曲》(Lord of the Rings – the Trilogy)。故事中的小英雄顯然擁有基督的形象,因為他背負著一個重擔,要前往魔王國土的心臟地帶,把魔戒拋進末日火山摧毀。在走向惡魔和死亡的途中,他時刻也感受到魔戒之沈重。書中這樣說:「就像一個人閉上眼睛也能分辨太陽的方向一樣」因為太陽的熱力刺痛了他,他感受到死亡不斷窮追猛打。那個重擔成為火輪,即使他閉上眼睛也看得見——魔戒、死亡。
耶穌也是這樣。祂時刻想到自己的死,也時刻想到我們。祂心裡總是思念這些事。祂在約翰福音17章里說:「為他們的緣故」祂對天父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你知道那是甚麼意思嗎?分別為聖,指的是將自己完全奉獻給某人或某事;就是撇棄其他一切,單單為其而活;自己的一切力量和權能,都完全奉獻給那人或事。耶穌願意為我們死,祂為我們死,但你會問:「可是,在這裡為甚麼耶穌如此不同?」這其實是同一個耶穌。耶穌很擔心我們不明白祂受死的意思。祂讓我們看見祂有時候為我們擺設筵席,有時候卻把桌子推翻,為了使我們蘇醒並明白祂犧牲的重要。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秘訣,是我們生活的秘訣。
看,基督徒的生活有很多規條、很多限制。聖經里有很多教導,例如:若有人傷害你,要怎樣原諒他;若你感到罪疚,求神赦免。然而,眾多規條其實只是一條而已。在耶穌面前只有一件事,在我們面前也只需要一件事。那是甚麼呢?就是耶穌為你受死——這件常常在祂心裡的事也應該常常在我們心裡。你是否無法原諒別人?你知道耶穌在這段經文里要跟你說甚麼嗎?祂說:「認真思考我的犧牲,不要變得機器化;你也許會說你相信我為你受死,可是你還要認真反省、投入思索,讓你的信仰成為活的信仰。」如果你無法原諒別人,那是因為你沒有細想耶穌犧牲的真義。如果你想 到耶穌為你而死,你會變得謙卑,以致你能原諒別人。你在某方面或許遇到挫折,讓你討厭自己、憎恨自己;也許你認為自己需要接受輔導;也許輔導真的能夠幫助你,可是我想把最基本的道理告訴你。你是否已經變得機器化,失去了活潑的信仰生命?你對耶穌為你犧牲的理解漸漸變得機器化,而非真正的投入、思索、觀察,併發現當中的真義。如果你討厭自己,然後想起耶穌為你而死,那麼你的自我價值便會提升,問題自然會解決。不管你的問題是甚麼,你也可以查看聖經里的規條和教導;可是裡面其實只說了一件事,是常常在耶穌心裡的同一件事,就是祂要我們瞭解祂犧牲的真義,時刻記在心上。有時你需要謙卑的教導,有時需要受鼓舞——你隨時都可以得到適當的幫助。
第三,耶穌就是聖殿。
在婚宴中和聖殿里的這兩件事跡,同樣告訴我們耶穌的權能和目的——就是為我們受死,讓我們看見祂受死的價值和榮美。最後,我們還能看見祂所賜予的恩典是何等榮美。你知道祂賜予甚麼嗎?在上個節目,我說過祂賜的是葡萄酒,在婚筵上的葡萄酒;我們知道成為基督徒的意思不僅是維持良好品行或接受一大堆信念,而是參加一場盛宴。聖經善用感官語言跟我們說話,指出成為基督徒就像喝葡萄酒,像眼睛看得見一樣。如果你想瞭解多一點,就看看這段經文吧。猶太人來問耶穌:「你有何權柄潔淨聖殿?你有何權柄把聖殿當成屬於自己的地方?你這樣做徬佛你擁有這聖殿一樣!你有甚麼權這樣做呢?」然後耶穌怎樣做呢?祂看著他們,說:「你們三天拆毀這殿,我三天內要再建立起來。」當然耶穌說得很隱晦,於是約翰解釋,說耶穌這話是以祂的身體為殿。
這就是重點。猶太人對耶穌說,你這樣做徬佛你擁有這聖殿一樣。耶穌說:「擁有這聖殿?不,我就是聖殿!我就是聖殿!」祂還說:「我是至高的、最終的殿,我就是歷代聖所中至高無上的殿。」創世之初,伊甸園就是聖所,你知道甚麼是聖所嗎?就是你跟至聖者同在、交通的地方。聖所代表聖潔,是你跟至聖者交通的地方。在神的園子——伊甸園裡,神與我們同行,祂的榮光圍繞我們。然而,當亞當和夏娃不再愛神而是利用祂,當我們不再愛神而是利用祂,並跟祂說:「你賜下合我們心意的東西,我們才會順服並侍奉你。」換句話說,當我們想要滿足自己,開始利用神的時候,神怎樣對待我們?就像我們對待那個說「你失去所有金錢,現在我不再對你有興趣了」的人一樣,神把我們趕走。
神把亞當和夏娃趕出伊甸園、趕出那聖所。你知道神在伊甸園門前安設了甚麼嗎?發火焰的劍和基路伯。我們不可以再回到園子里,我們都迷失了,我們感到空洞和失落。神在舊約里設立至聖所,先是會幕,然後是聖殿。在至聖所前有一幅巨大的幔子,你知道幔子上有甚麼嗎?棕樹和青草,就像伊甸園一樣,還有基路伯。幔子後面是至聖所,是平安,是神臨在的榮光,是神的同在。然而,除了大祭師外,沒有人可以進去。大祭師一年也只可以進去一次,而且必須帶著宰殺的贖罪祭牲。除非經過宰殺,否則無法進入神的同在,無法進入至聖所。
當聖殿被毀,巴比倫人攻取了以色列,以色列人被虜的時候,先知以西結說了一個偉大的預言。他說將來必有一座最後的聖殿,宏偉至極且充滿主的榮光。聖殿里的人將經歷神的榮美,以色列人將來必歸回重建聖殿。你可以在以西結書第3章看到。當老年人見到新的聖殿,想起從前所羅門建的聖殿便流淚哀哭;不是因為這聖殿比從前的小,而是因為這並非以西結所說那座最終的聖殿。那麼最終的聖殿在哪裡呢?你走進最終的聖殿,會發現神的榮光不單單在某一處照耀,而是充滿全地。我們怎樣回去那個園子呢?最終的聖殿在哪裡呢?耶穌說:「我就是。我就是最終的贖罪祭,所以是最終的聖殿。我受死,我被殺。」
馬可福音15章38節說,耶穌斷氣那一刻,殿里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為甚麼?因為現在道路已經開通。我們從前利用神,被祂趕走;現在祂開路要把我們帶回來。耶穌說:「我就是神。」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就是當基督徒不是單單遵守一系列規條而已。神從前顯現的榮光強烈刺眼,人一觸碰便會死亡;祂降臨在山上,任何人一碰到那座山便馬上送命。神顯現的榮光從前透過接觸可以殺死所有生物,可是現在卻成為賜予生命的強大力量,且要湧進我們的生命。我們藉著基督可以分享神的榮耀,實在令人多麼驚奇。這就是葡萄酒的意義,說明瞭信耶穌是要得到葡萄酒,而非只是規條和責任;信耶穌是要得到關係復和,而非只是一堆規章。耶穌說的是:「把所有東西扔掉吧。你一直被規條抓住,卻忽略了關係;一直著眼行為,卻未看見關係。你的生命中必須有榮光,必須經歷我的同在。這一切都已為你預備好了。」
各位聽眾朋友,你們當中有些人是基督徒領袖,也就是教會里最忙碌的一羣,你們明白耶穌在說甚麼嗎?祂說的是:「人很容易令信仰生活非常忙碌,使自己的生命變成市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祈禱、與神交通。」我要清楚地告訴你:耶穌犧牲受死,不是為了讓我們籌辦甚麼活動計劃,或將各項活動填滿我們的時間表。沒有祂的犧牲,你也可以做這些事情;沒有祂的犧牲,你卻無法禱告和經歷祂的同在。你的祈禱生活怎麼樣呢?你有沒有跟神保持聯繫?你在生命中感受到祂的同在嗎?如果你說:「我幾個月沒有跟祂聯繫了,可是我真的非常、非常忙碌。」祂會說甚麼?祂會說:「把那些繁忙的事情扔掉吧!扔掉吧!你把整個贖罪犧牲的重點全忽略了!我不管你有多忙碌,你有否經歷神的同在?你認為我代罪受死是為了甚麼?就是為了讓你知道神的榮耀並感受神的同在;為了讓你真正進到神裡面,讓祂的愛傾注你心。」你有沒有這樣經歷?還是,你的禱告只是隨便說說嗎?所作的都只是例行公事嗎?簡化你的生活,確保自己與神保持聯繫,扔掉一切忙碌的事情。這是給基督徒領袖的忠告。
至於希望認識基督信仰的慕道朋友,你們看看經文里婚筵和聖殿兩件事跡的真正分別:在婚筵上耶穌只是客人,可是在聖殿里祂卻是主人。只是偶爾向耶穌基督尋求幫助是一回事;邀請祂進入你的生命並住在裡面卻是另一回事。你怎知道你已邀請祂進入你的生命呢?耶穌有權收取、有權拆毀、有權驅趕,祂在你生命中是這樣嗎?有些人甚至意識不到要讓祂這樣做。有些人說:「只要我感到基督信仰符合我的需要,我便會相信。」又有些人說:「我相信聖經中所說的這一點,可是那一點太簡單,我不能相信。我們是現代人,我不相信這說法。」換句話說,耶穌絕不會跟你有所抵觸,因為祂每次說話你總會馬上過濾,濾除所有難聽的、痛苦的、困難的。你馬上排除不合你意的部分。即使你希望生命里有神,神也無法進入你的生命;而你得到的其實只是一個僕人或秘書而已。如果你邀請祂進入你的生命並說:「請你接管我的生命並住在這裡,不要只當客人或輔導員,而要住在這裡。」這樣,祂便有權重新整理裡面的一切。
各位,不要隨世俗漂流。在上個節目,你看到婚筵上的耶穌基督,然後說:「太奇妙了!這就是我想要的——靈里的愛人。不管我的問題多麼微不足道,祂也會施展大能,滿足我的需要。祂愛我、以我為樂,並遮蓋我的缺陷。即使我多麼醜陋,祂也覺得我很漂亮。」在上個節目,你興奮不已!那麼今天呢?你現在感到興奮嗎?耶穌說:「如果我來掌管,如果我住在你裡面,我便有權取去你的東西而無須告訴你原因。」你心裡是否在說:「我不想要這樣的神,這樣太苛刻了。」在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藉著自我克制便可得到救贖,所以他們能理解聖殿里的耶穌,卻不能理解婚筵上的耶穌。現在,人們都活在個人主義的文化之中,講求良好的感覺和自我,所以他們能理解婚筵上的耶穌,卻不能理解聖殿里的耶穌。讓神作祂本該作的吧!不要把耶穌硬塞進你文化背景的牢籠,你想要真正的神嗎?還是你只想要符合你心意的傀儡?讓神作祂本該作的吧!祂是葡萄酒之主,也是鞭笞之主。祂是葡萄酒之主,皆因祂是鞭笞之主。祂必須作祂該作的。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贖,怎能逃罪呢?婚筵上的耶穌和聖殿里的耶穌,都是同一位神:祂推翻你的桌子,也為你擺設筵席,原因都是一樣——因為祂愛你,祂愛你。
我們同心禱告。
我們的天父,當我們把這兩篇信息放在一起,求袮讓我們更清楚看見袮兒子的模樣,讓我們更深入瞭解真正的耶穌。有些人只能相信聖潔的神而非恩慈的神,有些人則只能相信恩慈的神而非聖潔的神,求袮幫助他們克服所有障礙。聽眾朋友當中有信主的,也有未信的,他們很多都受文化背景影響,看不見真正的耶穌。懇求神現在就打破他們的限制。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