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盼望:三、生命的盼望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已經花了一段時間來探討「盼望」這個主題,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生命的盼望」。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段經文,彼得前書1章3到13節: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

我們一起來禱告:

愛我們的父神,當我們再一次來到主祢的面前的時候,我們懇求主祢親愛的聖靈,注那真理的聖靈,來運行在我們當中,來膏抹無論是說的、無論是聽的,願主那真理的聖靈,親自來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主阿!懇求祢藉著打開來的話語,對我們的心裏面來說話,也打開我們的心來接受主祢的話語,如好種一般,可以結出果子,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主,我們在祢面前大大的仰望祢。謝謝主祢給我們祢的話語、與我們同在,光照我們。我們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祢最寶貴的聖名。阿們!

我們不斷重複教會在這個城市的異象和呼召是什麼,我們其實想表達的異象,就是福音會改變一切。我們認為福音是一切的關鍵,耶穌基督的福音能夠深深的改變一切,包括我們和我們的環境和這個世界。在今天所讀的經文告訴我們,福音改變一個人的心與生命的方式,乃是藉著重生。重生這個字非常重要,經文中提到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所以重生的確是改變一個人的關鍵之一。但是重生這個詞常被人拿來當做不同的意義,有時候它不是聖經原來的意思,所以有點麻煩,我們不知道這個字到底原來的意思是什麼,因為它是這麼重要,所以我們要花點時間真正來明白它。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中,我們要從五方面來了解「重生」這個詞或者是「獲得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一、重生的必要性

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這個新生命不是給某些人,乃是要給我們,「我們」是指所有人,只要你是基督徒,你一定經歷了重生。在新約中,不論是約翰、保羅、彼得、雅各,甚至是主耶穌祂自己,這些人都是新約主要的作者,他們都說明了一件事,如果你是基督徒,你一定要重生。在基督教界中,我們提到重生的基督徒有時是代表某些特殊的基督徒,一種特別保守的基督徒,或是指特別情感的基督徒,或是指某些有特別得救經歷的基督徒。但聖經告訴我們,重生不是指某些特殊的基督徒,而是說,要成為基督徒都必須重生。有時候,雖然是引用同一個詞,但因牽涉到歷史或文化的背景,有時我們已經對這個詞原來的意思無法考究。

其實最強調「重生」這個觀念的是主耶穌自己,我們可以看到約翰福音3章1節提到: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他是猶太人的官,也是公會的成員,是公會的成員代表他在社會上是一個有名望、地位也有錢的人,而他又是法利賽人,所以他在道德和律法的遵守上也是超越一般人。法利賽人其實是對聖經下很多功夫的,現在我們有時會取笑一個人假冒為善的人,為法利賽人。其實我們要了解法利賽人是非常遵守聖經,而且花很多時間在研讀神的話語,所以法利賽人也是很嚴格地在遵守神的誡命。不但如此,尼哥底母不像一般公會的人一樣仇視耶穌,而且對自己的成就很驕傲。他向耶穌是敞開的,因為一般公會的人非常有地位,所以很容易驕傲。所以當他們看見耶穌,覺得耶穌那麼年輕,又沒有什麼很顯赫的背景和家世,這樣的人要教導屬靈事物,人很容易看不起他,也不想和耶穌有甚麼關連。當尼哥底母看見耶穌時,他不只尊稱祂為拉比,尊稱祂為老師,而且還向耶穌請教「神的國」。所以你看到尼哥底母這麼好的人,又有虔誠的生命,又願意謙卑來到耶穌面前請教神國的事。耶穌應該稱讚尼哥底母已經很不錯了,鼓勵他再多努力一點就可以達到了,但是,我們萬萬沒有想到,耶穌卻告訴尼哥底母需要「重生」。與其告訴尼哥底母要如何更好、更上一層樓,耶穌卻要他「重生」。在當時的理解,「重生」的意思是重新來過,這是很強烈的嚴詞,彷彿是告訴他,過去他所有的成就,都不算數,要重頭開始、要重生。既然尼哥底母如此有成就的人都需要重生,所以所有的人也沒有例外,都需要重生。

當耶穌提到「重生」或是彼得說「得到新生命」,並不是意味著要過更有道德的品格或更虔誠,其實當主耶穌要尼哥底母重生時,是直接挑戰當時的道德或宗教觀,因為主耶穌的意思是說,尼哥底母終其一生的努力,對進入神國的事一點幫助也沒有。即便過去他如何虔誠,如何努力地追求,怎樣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非常檢點,非常在意自己的品德,而且在別人面前是有好見證等,主耶穌都說,這些都不算。要進入神的國,就是要重頭來過、要重生,要從一個屬靈的嬰孩開始。所以弟兄姊妹,重生是有必要的。重生與你的人格沒有關係,也不在乎你是什麼樣的人;與你是什麼黨派、哪一種類的人、或你的種族背景都無關。如果你要成為基督徒,與這位主耶穌基督有關係,就必須要重生。這就是新約聖經給我們的信息。「重生」不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且聖經上說「重生」是很必要的,而且你若沒有重生,根本就不叫做基督徒。

二、重生的源頭是什麼

第3節說:

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

你可能以為這是重生的來源,這不是重點所在,真正的重點在於主耶穌已經藉著重生,叫我們得著活潑的盼望。這一系列的主題是講「盼望」,因此我們在此不再多談論「盼望」是什麼。但我們要明白經文所提的事—神已經將活潑的盼望賜給我們了。「盼望」的意思是提到人們的生命,是由他們對未來的認知所塑造成型的;換句話說,你怎樣看待未來,你對未來所抱持的盼望,將會完全塑造你今天的生活。

十幾年前,有一本的書,不是相當著名,但我個人很喜歡。作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教授-安德魯‧德爾班科,他寫出美國文化的歷史,書名是【真正的美國夢:關於盼望的沉思】。這本書其實是非常有野心的,因為它想將美國的文化歷史,真正地表達出來,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本書有很多重要的觀念,他提到:「任何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核心,是在於對這個文化核心所抱持的盼望,這就是一個文化與另一個文化不同的地方。」作者想說的是,一個文化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文化,或是這個文化有凝聚力,其實是人們對這個文化所抱持的盼望,所以盼望是一個關鍵。他在引言中提到:「盼望其實是克服我們心中隱藏對生命的懷疑。我們懷疑生命不過是生與死、得與失之間的舉動。」他想表達的,就是盼望是影響我們這個人的一個關鍵,若沒有盼望,就會以為我們出生就為了要等死,或者只是為了要滿足我們個人的慾望,就像得與失之間,在這其中所做的一切最後還是要回歸死亡。因此若非一個人有盼望,一切都沒有意思了。

弟兄姊妹,若不是你懷著盼望,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那「盼望」是什麼?作者繼續引用一個哲學家麥克‧奧克肖特的結論說:「盼望其實是尋找一切滿足暫時慾望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你必須滿足比起你或你自己自私慾望更重要的事,去為其生活和犧牲,否則你就沒有盼望了。這本書前提是說,人們其實需要整合能夠給予我們生活盼望的故事,如果無法擁有一個能表達盼望的架構,我們就有如人類學家克里夫德.紀爾茲說:「人們只是一種沒有形體的怪獸,既沒有方向感,也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混亂又模糊的情感。」紀爾茲是個相當有趣的人,也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人類學家,他說如果沒有比自己慾望更偉大的事值得為其而活的話,就是你願意為其犧牲又比你個人更重大的事,那你就是沒有任何盼望的,既沒有方向感也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混亂又模糊的情感。意思是說你不會有真正強烈的情感,你不會真正去熱愛或憎恨任何事物,對於任何事情不會感到悲傷,所以紀爾茲說,一個人在世上如果沒有自己以外更偉大的事物值得自己為其犧牲或活下去的話,如果人活著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這樣的人其實非常悲哀,他無法真正感覺或體會喜怒哀樂的情緒。

我曾經讀到一篇對伯克利大學上演的一齣音樂劇的評論,正好可以印證紀爾茲所說的話,這齣音樂劇叫【美國的白癡】。評論說:「這齣劇是對美國年輕一代的描寫:他們是無聊、反叛、冷嘲熱諷自己的憤世嫉俗,其中一首歌的副歌這樣寫:「我不在乎你是否不在乎」這種容易上口的曲調,恰恰代表21世紀美國人對生命的基本態度,他們在光彩奪目的螢光幕面前長大,他們的經驗經常是藉著科技所獲得,他們甚至因自己麻木不仁的態度而推卸責任,他們不為自己的麻木不仁負責任,並且期望別人與他們有相同的感受,也不用言語或任何善意和令人信服的方式來說話。

雖然評論有提到音樂部分很好,這故事的主軸是一群人,他們除了為自己的慾望而活之外,便沒有別的事了。因此他們年復一年地浪費生命,因為他們除了自己的慾望之外,沒有為其他什麼事物而活。而劇中唯一一段有意義的關係,是建立在主角和「他那支破爛的吉他上。」我一邊在讀這個評論,就一邊在想,你是如何看見這個故事的主題?故事又如何完結?那個評論家說這是21世紀美國人的前景,多麼可悲。我非常好奇,如果生命是這樣的沒有意義、這樣的寫實,講到這樣的人是如何憤世嫉俗,而且人生完全沒有盼望,音樂劇如何會感人?也許音樂很好聽,但好聽卻不一定會感人,其實你就活在地獄裡,這跟舞台劇的表演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盼望的話,就沒有什麼是能觸動你,你也很難被感動,所以紀爾茲說得對,若沒有什麼事能感動你,就必須有什麼事是比你自己更重要,那樣你才會被感動。如果盼望對有凝聚力的文化是這麼重要,那當一個人有了新的盼望時,將會帶給他生命一個多麼重大的轉化,這也是聖經所說我們是進入一個活潑的盼望的原因。什麼是活潑的盼望?那就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當一個人認識這話的真實性,當你在何時得著這個盼望,盼望是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命,因為你現在如何生活,是被你對未來的認知所產生的影響。如果你相信這是未來的景象,那盼望將會改變你的每一件事。

所以這是我們最基本的論述,很多時候我們所經歷的,不論是音樂劇也好,或是從人類學家所表達的,或是從社會學家而來,你就知道有時候人活著不可能為自己而活。人活著如果沒有盼望,他其實是非常可悲和孤單的,所以我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盼望、沒有方向,他基本上是跟活在地獄裡沒有兩樣的,因為你可能活在肉體的慾望中,但卻無法去感受任何事物。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能也無法真正令你開心,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在高興什麼。如果你悲傷時也無法真正體會悲傷的情緒,基本上這樣的人是無法真正有什麼感動或感動人的心,所以一個人如何對未來有盼望,會影響他現在的生活。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可能很多時候你沒有去多思考它的重要性,你如何看見未來,是完全影響到你的現在。

德國有一位神學家莫爾特曼,他將成為基督徒的意義,從初期到現在說得非常好。他說起初成為基督徒的時候,我們強烈的心感受讓我們觸摸到上帝,但基督徒的信仰不只是一個信念或感覺,或是一個決定,信仰事如此深刻地進入我們生命中,以致於我們需要討論死亡與重生,所以成為基督徒不是一件很膚淺的事,這個信仰需要很深地進入我們心裡。不只是個人的改變、經歷、領受,是真正到一個地步,要明白什麼叫做死亡,什麼是重生。就如「冬天過去春天就會來到」這樣的句子或話語,就能叫人得著安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反過來說才是正確的,短暫的事物至終會勝過對未來的每一個盼望,如果真的有一位聖靈,祂必然會將基督的生命活化在我們眼前。這會喚醒對神將來活潑的盼望,重生的那一刻是永恆觸碰時間,將短暫的時間完結,只有在主耶穌新世界開始的那一刻,一個新生命才開始,世上的歌或詩詞其實沒有辦法詮釋完全神給我們的盼望。真實盼望是建立在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這件事情上,如果你沒有認識耶穌基督,你不知道死亡才能帶來新生命的話,其實你無法真正經歷重生。換而言之,你也沒有辦法有這個盼望。

三、重生的本質

重生的本質是什麼?在第8節說: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從字義上,聖經是這麼說的:「你雖然沒見過祂卻愛祂,並且在滿滿的榮耀中因信靠祂而有說不出來的喜樂」。重生的意義可以先從「誕生」來看,誕生其實是新生命的開始,如果你生來就是一隻鳥,你就不會長成一個人,誕生出來就擁有那個生命的本質,從現代的話來說,本質就是遺傳的基因,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這個遺傳的基因下所成長的,成為個人所擁有,所發展出來自然的天性。當你成為基督徒時就必須要重生,但不要誤以為重生一定要有個戲劇性的經歷,也不是說你要改換一新或者洗心革面,重生的意思應該是說你有一個生命的本質植入在你的生命中。這些生命的本質在你心中紮根,在你有限的生命中植入有機的本質,使你的生命從內而外來改變,這跟宗教不一樣。不是說你是一個基督徒,你現在重生了,行為要更好,你要檢點,要更注意自己,或者你做錯事時要悔改,要改過自新。重點不是在於你做了什麼,重生非常強調的是生命的特質,而且是當你重生時,這個生命的特質會種在你生命的最深處。好像一棵植物一樣,灑下了種子,給它時間、空間、足夠的養分,它就能夠自己成長。這個生命的特質是從神而來、新的生命的特質,種在我們裡面,以致於開始在有機的成長時,我們會從裡到外的改變。宗教的行為比較是從外而內,是藉著外面的行為來改變裡面的想法和感受,但這與我們的信仰剛好相反,這生命的特質就像DNA,也就是基因一樣,會栽種在我們裡面,等於我們換了一個基因,而這生命的成長會按照這個基因來長成。

我談了那麼多,到底這生命的本質在哪?我再做更多的比喻,一個岩石和植物之間有何分別?從生物的角度,我們來思考生命的秩序,植物在某種生命現象中可以感受到所處的環境,它可以感受到光和暗、冷和熱,但是與動物相比較,它更能感受更多所處的環境和狀況。牠可以感受到有別的物體接近,可以感受到掠食者,但植物卻不能,兩者的本質是不同的。動物有能力感受到真實的狀況,因此在真實的世界裡,動物的行動力比植物更加有效。我們來看看人類,人類擁有邏輯的思想,意思是我們可以用邏輯來推論將要發生的事,我們可以見到正在發生的事,也可以推想到某些將要發生的事,這是一般動物無法做到的。所以人有思想,有思考的能力,不但如此,我們還可以察覺是非善惡,因此人類是被歸類在另一個生命的次序上。

舉例而言,我們不會因動物的獵殺或弱肉強食而說牠是邪惡的,而且必須負責任,基本上不會有人要動物為自己的行為來負責任。反過來說,我們若發現人去殺,去吃較小的人類時,或看到某個部落、國家去殺害並毀滅較小的種族或國家時,我們會要求他們負責,因為我們相信這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是不該這麼做。我們不會期待動物能分別善惡,但對人類卻有這樣的期望。

每個生命次序都能察覺到更真實的狀況,也能在真實的世界裡作出有效的行動,所以重生也是一樣。我一直試著想表達重生的生命和原來的生命不一樣,重生是神給我們一個新的、不同性質的生命,因為是不同性質,所以也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不同的層面、不同的生命次序。另一個例子在馬太福音提到,如果你給一隻豬看到珍珠或鑽石,牠還是只會低頭吃牠的玉米,因為豬根本無法辨認出這些珠寶的真實價值,但是人類卻可以。因此當你沒有重生,你若看到「神的聖潔」、「神的慈愛」、「耶穌為你死在十字架上」等詞句,你可以說你相信或不相信神都一樣,因為他們對你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有時我們只是聽懂了或明白這些話的意思,但是你無法真正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所以對你的內心來說,這些話不是真實的,它們不能觸動你、改變你、激勵你。這些話不能使你的生命得著改變,你也不會因這些話而改變,因為你並沒有照這些話來做。

這不大容易明白,我再舉多一點例子。有個人說他相信神掌管一切,但是他仍然擔心、焦慮、害怕,怕經濟出現問題;另一個人這樣想,我相信神掌管一切,雖然我的經濟可能出現大問題,但是我卻有從神而來的平安。這兩人面臨相同的問題,其中一個人感受到問題真實的處境,而另一個人卻沒有,他好像繼續吃著他的玉米。我們可能在一些思想上對抽象的觀念有所明白,但是不代表你就已經重生,可能理智上了解,但內心卻無法明白,以致於我們對所處的環境仍就擔心害怕。就好比豬看見真珠、鑽石一樣,它雖然看見但卻不明白其寶貴。所以重生的意思就是你可以感受到這生命的真實性,是過去無法感受的。以前確實無法看見整個真相,但是重生使你重新得著一個生命的次序,使你能夠感受到宇宙中所有的真實性,你也可以有一個回應來與他互動。

因為重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我再舉一個例子,或許你認為重生可能是情感上的一個詞,我有一個朋友法蘭克,他是一個退休的牧者,我非常喜歡他講過的一個故事:法蘭克在成為基督徒以前,是讀宗教神學和社會理論的。他甚至花時間去研究過馬丁路德的著作,法蘭克到最後才明白福音,而且信了基督,因為他明白得救並不是因為自己是個好人,而是神的恩典讓耶穌為我們而死,這個想法完全改變了法蘭克的一生。有一天他和一個軍牧(軍隊裡的牧師)在談話,他問牧師:「有件事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以前從來沒有人將福音告訴我,而且我也很不解為何連馬丁路德都不明白什麼是福音。」牧師實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法蘭克說:「我花很多時間研究過馬丁路德的著作,但我從未在他書中找到任何福音的真理。」結果牧師回答他:「你現在已經重生了,或許你可以考慮再回去好好研究他的著作」後來他回去真的好好讀馬丁路德對加拉太書的著作,他在每頁做註記,他發現在每一頁上都有寫到關於福音的事,但是在成為基督徒以前,卻看不出來,他也不明白為何有這樣的差異?但是他後來知道,因著重生好像每件事都有一個嶄新不同的看法。福音改變了每件事,所以當人們問他時,他只說自己重生了。

四、重生所帶來生命的成長

一個人知道自己已經重生,就是知道生命會長大。但是一個嬰孩一生下來不會瞬間變成大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說話,這其中還是有過程的。為人父母都迫不及待孩子可以早日成長,有時我們等候他們成長彷彿等了一輩子,但我們都知道孩子都是在自然的定律下來成長。

彼得前書1章6-7節說:

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在翻譯出來的字句中有一點含糊,實際上這裏說到的一些動詞的時態是刻意彼此矛盾的。經文說,現在你因為有盼望而大有喜樂,但是經文也提到說你正在忍受極大的試煉、痛苦、憂傷和折磨。這些動詞都是用「現在時態」。彼得不是說:「你們一直有大喜樂,但現在在苦難中」;他也不是說:「你們現在在苦難中,但你們將會有大喜樂。」他是說:「你們現在充滿難以言喻的大喜樂,但也充滿著極大的痛苦。」是在同一個時期,體會到兩種反差的經歷。

你可能不懂這是怎麼回事。如果你將這生命的盼望(大喜樂)放在生命的處境中,將盼望放在你所有的環境中,當生命的處境很順利時,就會很開心,但是環境不順利時,就會悲傷、憂愁。但如果你將生命最深處的盼望,直接紮根在神裡面,如果神是你最終極的珍寶和確據,也是你最終極的愛和價值,即使你現在面臨的處境,可能是你銀行的存款和名聲都下跌或失去了,所有這些不幸的遭遇,都會使你更依靠那極大的盼望,就有如火在熬煉金子一樣。火不會將金子熔化為烏有,確可以煉淨金子的一切渣滓。當你的盼望建立在環境時,就會非常受環境的影響,不是非常快樂就是非常憂傷,因為環境是大有變化的。但是如果我們將深切的盼望,不是建立在事情或環境或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上,而我們卻是將盼望建立在人身上,將自己扎根在神裡面,人生就會不一樣。你不會因環境的上上下下受到影響,因為你裡面有確據、有盼望。對這些痛苦我們仍然有感覺,但這些卻像精金一樣可以煉淨我們。如果盼望是建立在外在的環境,當我們經歷時,生命真的會受到毀損,甚至摧毀我們,使我們破滅。如果你不是將盼望建立在環境上,即使經歷憂傷會很痛苦,卻可以熬煉我們成為精金。

我要分享一個見證。很多年前在我和師母尚未結婚,還在交往的階段,有一段時間我心中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她繼續交往。這樣的舉棋不定讓她經歷一段非常痛苦的折磨。有一個夏天,因為我們在不同地方工作,我特別去探望她,我還記得我們走在路上時,她跟我說:「我從詩篇一節經文中得到很大的幫助,在116篇11節提到人都是說謊的,另一個版本的翻譯提到人都活在虛無中。我不是在指責你或諷刺你,我只是忽然體悟到我不該將太多的希望放在人的身上,因為這樣會令我生氣、焦慮,所以這一切的經歷讓我了解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寶。」我便提說這樣看來是否我們該分手,師母說因為她明白了這點,所以她比以前更預備好了。即便我們的事情還未明朗化,她還在受苦中,但她有了更深一層的喜樂,這個痛苦產生了喜樂,這就是福音的能力,也是重生的能力。因為她開始明白不將財寶寄放在人的身上,而放在神的身上,雖然環境叫她痛苦,但她仍舊有喜樂。其實我那時一直不明白她說的是什麼,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受到羞辱,但這卻成為我傳講重生的能力一個最棒的例子。

基督徒不是斯多噶學派的禁欲主義,不論環境怎樣都不讓它影響我,也不是享樂或墮落主義,基督徒是可以同時擁有憂傷和喜樂的心態,這其實是情感上的成熟,也是屬靈的成熟。當你能在最大的盼望時喜樂,你就更能將自己置於人們的憂傷和困苦中,你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痛苦,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但這痛苦也能驅使你去感受到最大的盼望所帶來的喜樂。這樣的奇妙只有重生的人才能明白這真實性,誰能想到雖然環境不順利,卻因為重生的能力在神裡面支取更大的喜樂,

五、重生是如何開始、如何進行的?

這其實是非常吊詭的事。彼得前書1章23節說: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嬰孩自己不會說因為想誕生所以被生出來,小嬰孩不會自己說我哪天要出生,嬰孩出生時除了哭什麼也不會做。他們的確參與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自己能夠誕生,是因為另一個人的痛苦、劬勞。這就好像我們與主耶穌的關係一樣,一個重生的人必須認清這一點,不可能只將主耶穌當成一個偉大的教師而已,然後要自己盡最大的努力過良善的生活,因為我試著要做耶穌要我做的事,我要效法祂。但這樣的體會是無法真正感動自己、激勵自己。若問你是基督徒嗎?你也會回答說是的,我正在嘗試努力成為一個基督徒。如果你可以明白耶穌不是一位教師,祂不是要來告訴你怎麼過日子,祂就是你的救主。耶穌為你承擔了本來你應該做的事,以致於你可以藉著神的恩典而得救,因此你只需要領受恩典,當你領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恩典時,你就會真正明白祂和你的關係。

在約翰福音16章16節和21節提到:

等不多時你們就不能見我;(16節)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他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紀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21節)

這對男人不大容易明白,甚至對現代以麻醉來生產的產婦也不大容易明白。古時要生嬰兒的婦女要隨時預備自己可能會失去生命,這是極大的風險,而且是很大的痛苦。約翰每次提到「時候到了」都是指耶穌基督受死的時候,以婦女生產來比喻耶穌基督自己的受難,婦女在經歷生產時所受到的痛苦,就好像耶穌付出自己生命的代價,賜給我們重生。所以嬰孩不是靠著自己而生,是因著母親的努力而生下來;同樣地你們不是靠著自己而重生,而是靠著耶穌犧牲自己的生命而賜下新的生命給我們,因為耶穌的死帶給我們新的生命。所以這一切都出於恩典,只要我們禱告說:「天父,請為著耶穌基督所犧牲而賜下的新生命重新接納我。」這就是重生的開始。我們可以想像自己就是一個嬰孩,而耶穌是那位帶給我們新生命的人。這件事深深感動你時,你就真正重生了。

這段經文我最喜歡的就是10節到12節最後的部份: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天使在觀看救恩時常會得著新的亮光,有新的看見,這就是我們成長的秘訣,要常常去查看耶穌已為我成就的事,直到祂的喜樂豐豐富富地充滿在我們裡面,以致於你可以面對外在的環境,因為我們已經重生,已經得著活潑的盼望。

我們一起禱告:

我們的父神我們感謝祢,這一切都是你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做成的。我們只是被生下來的,我們其實甚麼都沒有做。是祢為我們受盡了一切的苦處,是祢為我們付上了生命的代價,以致於今天我們可以白白的得著這個生命,也就是恩典。謝謝祢愛我們!謝謝主今天用祢的愛來對我們說話,願主繼續的工作在我們裏面,以致於我們每一天是活在盼望裏面,因著重生而帶來能力。謝謝主與我們同在。我們這樣禱告奉主耶穌最寶貴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