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生命:五、從重生而增長
提摩太·凱勒

聽眾朋友,歡迎你收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經文是彼得前書1章18到第2章3節。

彼得前書1章18到第2章3節說:

[18]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

[19]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

[20]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

[21]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裏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22]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

[23]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24]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

[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彼得前書第2章1到3節繼續說:

[1]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

[2]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3]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這是神的話語。

親愛的朋友,弟兄姐妹,我們正透過這系列的節目,來探討一個新約的主題:重生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來看彼得前書1章23節說:「你們蒙了重生,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如果你已經重生,這不是指你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新人,而是一個有待成長的嬰孩。一個經歷了重生的人能預期在屬靈生命中茁壯成長。我提出「茁壯」一詞,是因爲這種成長如同嬰孩和成人之間的差別。重生並不是補救性格缺陷的一個方法,也不是讓你得到一點幫助,以度過人生困境的一個途徑。如果你重生了,你要被帶到比目前身處的地方更遠的境地,就如我是成年人超越嬰孩。在思想上和肉體上要進到更深遠的地步,在屬靈上也如此。在一方面,這是已經重生的證據,因此我們談論這一點;但另一方面,對於已經經歷重生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挑戰。這不僅是一個證據,而且是一個挑戰。我們思想這一點,因為我們都需要成長。不論你是誰,你都要成長。

我們會知道,我們是自己可塑造之樣子的影子;我們是自己該塑造成之樣子的影子。我們還沒有成為我們該成爲的那個樣子,或者說是我們能成爲的那個樣子。聖經說,有兩種途徑去面對的。第一是重生。你所以有那種感覺,因爲你如同還沒有受精的雞蛋。除非有屬神的種子進入你裏面,使種子受精,將你知道潛藏在內的生命孕育出來,否則你仍舊是一粒無法釋放潛能的雞蛋。

第二是一旦重生了,你就要成長。你必須在你的救恩裏成長。不是成長以致被拯救。注意,你已經得著了救恩,你已經得著了你的救恩。你要在救恩裏成長。我們從這段經文學習到在靈性成長,是我們一直渴慕的事。我們要從以下三個主題來思想。我們從中學到靈性成長的形態、靈性成長的標誌和靈性成長的方法。就是靈性成長的形態、標誌和方法。你怎麼知道成長正在發生和使靈命成長的方法?怎樣使靈性實際産生果效?你若仔細聽「形態」、「標誌」和「方法」的內容,你會發現每個主題之下各有兩個副題。

首先我們來看靈性成長的形態。我們從經文學習到靈性成長的「形態」。正如剛才所說,有兩個副題:靈性成長是內在的與漸進的。實際地明白這點是很重要的!現在我會扼要地講論,但在實際上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是內在的成長:

第22節說:「潔淨了自己的心。」注意第22和23節之間的關係。我會幾次提到這一點。因爲第23節說到我們蒙了重生,對於我們來說,第22節當然是真實的。由於重生的關係,第22節所說的對我們是實在的。而重生的一個結果就是:你已經潔淨了自己。

新約聖經和合本對於「潔淨了自己」這句短語的翻譯在技術上是正確的,但其實從希臘文直譯是說:「你潔淨了你們的靈魂。」你們的靈魂psyches,這個字,就是英文「心理學」'psychology' 這個詞的字根。從技術來說,翻譯成「你們」是正確的;但是在希臘文中,還有其他表達「你們」的用詞,而不必用這個更加普遍形容「我們的靈魂」、「我們的靈性中心」、「靈性核心」意思的用詞。我們稍後才談「潔淨」這個詞。

彼得的意思是,重生是從你的生命核心改變你。重生改變你的靈魂,在你的內在改變你。這改變激發你的內在,甚至是愛弟兄的行動也被激發出來。這種愛心被激發出來,因此你的生命中心産生了一個新的生命。我們必須明白這個真理,這是聖經談到基督徒要去過的生活時常常提到的。換句話說,這真理對於明白基督教是關鍵的。這真理對於明白機械性的道德規範與有機的成長之間的差異,有關鍵的作用。重點是,我們要看到機械性的道德規範是外在的成長,而靈性的改變則是內在有機的成長。這兩者有所區別。

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兩種方法可以使東西增加。假設有一堆磚塊,你開始在上面堆砌更多磚塊。這堆磚塊在增加嗎?是的!我們用到「增加」這個詞,其實是堆砌起來的意思。假設另一方面,你在地裏種下鬱金香球莖,幾星期後它便會長出一株鬱金香。我們稱它為「生長」。這是兩種不同的增加,對吧?因爲一種是機械式的堆砌,而另一種是內在的有機生長。鬱金香生長爲一株愈來愈複雜的有機體。同樣,聖經在一些相類似地方也是一樣,而且整本聖經都在對我們說:「你們要看見這當中的不同。」聖經的作者們常說到堆砌磚塊和鬱金香生長的差異。你可以虔誠,可以有道德,可以行善積德,可以積累考勤紀錄;也可以積存屬靈的經歷,累積信仰的知識、聖經的知識等等。但這一切與成爲一個新造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人能夠成長,是因為他已有內在核心的改變;成長而成為更有智慧的人,成為更快樂的人,但也能感受憂傷。成長成爲更剛強的人,同時也成爲堅韌又可愛的人。你看到這個區別嗎? 這是一個巨大的區別。聖經不斷提醒我們要認清楚機械性的道德規範和有機成長之間的差異。論到聖經的道德觀,我要指出聖經說,道德如果不是出自一個改變的靈魂;如果不是來自一個內在有機成長的新造的人,道德就像雪花一樣,儘管美麗、複雜、令人喜愛,卻是冰冷的。你不想有這樣的人在你周圍,他讓你覺得冷冰冰的。因此聖經說,我們必須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極爲重要的。既是新的又是可愛的,既是有機的成長且是有道德的。這兩者之間有巨大的差別。好,我們繼續講題。

不過,我要很快地講一講應用方面。我知道有很多人從來不想到自己對屬靈的事情會感興趣,但你的生命有些地方不對勁。有人邀請你上教會,你曾經聽過福音,認識某些事情,而且你到教會來常是因爲你碰到問題。嗯!有件事令你苦惱,有個特殊的問題,特定的習慣,一件特別的事你想要解決。如果你前來,說:「我需要從神而來的幫助,某種屬靈的幫助,讓我能勝過這個習慣;或者以某種方式來改變我。」聖經說,那只是讓你變得有道德而已,如同把另一塊磚頭疊在那堆磚頭上。這不是基督信仰的內涵。你必須將自己整個生命交托給神,祂就要從根本上來改變你。不然,祂不會帶給你什麼。要麼是整個生命的改變,要麼什麼都沒有。你不能夠懷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來領受基督信仰,你不能片面地來到基督面前。

關於靈性成長的形態,我們學習到的不僅是內在的、有機的。第二點成長又是逐步的。事實是,不論你是誰,不論你的智商有多高,不論你多能幹,不論你在各方面發展的有多好,有多成熟,對於大城市裏的人而言,逐步成長是尤其艱難的。因爲城市裏的人有的是聰明才智、在許多方面都可以獨當一面。但當你成爲基督徒後,你得從嬰孩階段開始。你是一個才氣縱橫、天分洋溢的嬰孩。不論你是誰,不論你年紀多大,你得從嬰孩階段開始。如果多年前你曾將生命交托基督,但卻好像已經把這事擱置一旁;現在你到教會來,在靈性上逐漸甦醒。換句話說,過去你的胚胎一直被放在冰櫃裏,所以現在你仍舊是一個嬰孩。

你看,這是非常艱難的,裏面有許多含義,因此我給你提出一、兩點。很多時人們接觸基督信仰後,很快就會忘記。讓我講出兩點:第一,嬰孩必須住在家裏,嬰孩必須與家人同住。你懂嗎?他們需要家庭的照顧。他們不能靠自己生存,對吧?不可能讓一個兩歲的娃娃獨自住在一所單身公寓,不可能的!他們必須住在家庭裏。爲什麼?因爲沒有家庭的照顧,他們無法生存!但是城市的人都是極爲自我的。你拼湊你的生活。你從這書、這人、這教會中得到一點知識,然後編排自己的時間表,並且一直都是你在設計你的人生。但現在你必須獻身,完全地獻身給一個特定的信徒團體。如果你是一個嬰孩,你必須有一個家庭。你非常需要一個家庭。

第二,如果你是個嬰孩,你得忍耐。可是嬰孩都沒有耐性的。大部分人都沒什麼耐性。嬰孩都沒耐性!這是孩童的特點。孩子們喜愛璀璨奪目的東西,他們要即時得到想要的東西!因爲孩子們需要刺激、精彩的東西。孩子們要有東西吸引他們的眼球。他們現在就要!而且還要很大的!這是屬靈嬰孩的標誌。

作爲嬰孩意味著你要花一段長時間來變得成熟。很抱歉!成熟不會一蹶而就。這也沒關係,反正你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扶他們一把,給他們朗讀一些故事書等等之類的。但是我很抱歉,不論你向他們朗讀多少故事,他們也不會在一、兩歲或三歲時看懂莎士比亞的作品。所以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個嬰孩,你要花一段長時間才能讓你達到接近你必須擁有的屬靈地步。你要花長時間讀聖經,花長時間達到某個地步,而且有時候你還得稍微慢下來。你要忍耐。成熟的地步不可能一蹶而就。因此,靈性成長的形態是內在的、逐步的。

第二,我們來談靈性成長的標誌。第22節說到靈性成長有兩個標誌:「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叫人驚訝的是,聖經多次提到這兩個標誌。它們是什麼呢?我們先談第二點。經文說:「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這裏用的「既因……以致」,「以致」有立刻的含義,就是說,對弟兄産生一種自然流露的愛心。因此,靈性成長的標誌之一就是:對其他信徒有切實的愛心。然而,第一個標誌是什麼呢?這裏有一個問題,22節說:「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有幾點值得我們探索的。首先,文法上是過去完成時態。字面上是說,你們已經順服了真理,這是完成時態。看到嗎?不是說你們開始順服真理。經文不是說你們已經開始順服真理。或者說,既然你們正在順服真理;乃是說,你們已經完成了,是過去完成時態。而這似乎不太合理。

我的意思是,你看看所說的真理,看看十誡。你能說誰已經完全遵守了?我們以前讀過約翰一書第1章8節和相關的經文,約翰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任何人說:「我已經完成了,(就是自欺了)。」那麼到底怎麼說呢?還有這詞--「潔淨」,是一個奇妙的詞語,因爲它指的是「聖潔」。彼得可以用其他的來代替這個。這詞是指在儀式上成爲純潔的、成爲潔淨的,在神的眼中蒙悅納的。這代表什麼?嗯,答案是:保羅也談過這個真理。例如在他寫的以弗所書,是給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各樣人所傳閱的書信,他在信中提到真正基督信仰的兩個標誌,就是你得著重生的這兩個標誌。

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15和16節說:「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這是指所有的基督徒,「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換句話說,他聽到在以弗所信徒生命中的兩件事,使他深信他們已經得著真正的重生。他們信從主耶穌基督以及他們對眾聖徒的愛。但真正給我們看得清楚的是在歌羅西書。保羅在那裏提到同樣的事。在歌羅西書第1章,他說:「我們感謝神……因聽見你們在基督耶穌裏的信心,並向眾聖徒的愛心。」

好,請聽。信心和愛心是從盼望而來,盼望是當你聽到真理的話語,聽到傳給你的福音,以致你得到這在天上爲你保存穩妥的盼望。這可以解釋彼得在這裏所講的真理。他講什麼?如果彼得說的是世上所有的真理,那麼,你不能靠順從世上的真理而得潔淨;如果他說的是神的所有真理,那麼,他不可能用過去完成的時態來表達。但彼得講的也許是,或者說是幾乎可以肯定的,而且保羅也給我們提點出來;他是說,你們領受真理的話語。如果你讀餘下的經文,就是我們上次節目讀過的,你會看到所說的就是福音。換句話說,那是真理的本質、主題、主要的資訊。決定性的因素是:當你讓福音進入你的生命裏,當你明白福音,當你降服在福音之下,突然間,你內心深處意識到已被神悅納了,你就得以被潔淨了、被洗淨了。你察覺到你得到完全的赦免,你察覺到你在神面前是聖潔的。

爲什麼這兩個標誌是這麼的關鍵呢?如果你重生了,你會愛你的父母嗎?會!你會孝敬他們嗎?會!你會對自己的配偶忠貞嗎?會!你會說誠實話嗎?會!你應該做所有這些事。那些虔誠的、機械性的正人君子也會做那些事。法利賽人遵守所有的規條。法利賽人孝敬他們的父母,忠於他們的配偶,不撒謊;他們上教會,樂意捐輸等等。虔誠的、機械性的正人君子會産生各樣的好行為,而基督信仰也會。

但是,經文說有兩件事只有在重生後才能産生!可以測試,你可以這樣檢視自己。你可以反問自己:「重生有發生在我身上嗎?」我們來看兩件事。第一,你掌握了真理嗎?你是否明白福音的意義,以致你在內心深處知道你已被赦免呢?你是完全被接納的。這一點是重要的,我們上個節目談過。這裏我要引述一段文字,可一針見血地闡明其中的原因:「虔誠如此說:『我會順服所有真理,以致人們會尊敬我,而我可以尊敬自己,以致神會祝福我。』」這是宗教。「我順服真理,我照聖經的教導去做。我循規蹈矩,以致人們會尊敬我,我可以尊敬自己,因而神會祝福我。」但是,你看到嗎?如果你這些虔誠的表現,如果你在堆砌磚塊,在你內心深處不會覺得自己是潔淨的。你不會覺得:「我知道我是絕對沒問題的,我已經徹底被赦免了。」爲什麼你還在用力掙紮?爲什麼你還那麼努力?虔誠人士努力去處理他們內心的問題,他們在內心深處不知道他們是否一切都好!他們不知道神常祝福他們。他們竭盡所能地行善,期望神會祝福他們。

這就是爲什麼虔誠是外在的,你設法在家裏當一個好男或好女,你不撒謊,你上教會,有善心,但是在內心深處你沒有這種絕對的平安和純潔的內在意念。因此,虔誠産生各種令人們憎恨宗教的東西。你要去定別人的罪,你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你必須貶低別人,你要逼迫別人來支援自己,使你覺得你是好的!這就是個測試。只有重生才會産生這個內在的平安和純潔的意念。

你可以分辨出宗教和福音的區別吧?宗教是叫我順服普遍的真理,以致我可以尊敬我自己,人們會尊敬我,神會赦免我、祝福我。但是,基督信仰說:因爲耶穌基督爲我而活又爲我捨命,所以我是完全蒙神悅納的。當你接受這真理到你生命的核心,它會改變你的一切,改變你看待別人的態度,因爲你不再需要他們的讚賞,不需要他們的尊敬。你看自己的態度也會改變,你不會設法要獲得自我價值的感覺。而你看待神的態度也不同了。你是潔淨的了。

這就是我所說的測試了。鍾馬田(David Martin Lloyd Jones)是英國一位老牧師,他爲人很嚴謹、保守。我想如果他說了什麼,那一定是聖經裏說的,所以我要給你讀出他的一段文字。很多年前,我聽他的解經錄音帶,就是彼得前書這段經文。第22節:「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他的解釋是:你已經認識到由於你降服於福音,所以你在神的眼中已經是完全純潔、潔淨和聖潔的。

這是鍾馬田說的。我把這當作一個實用的檢測!我要毫不猶豫地對你說:「如果你不肯定自己的罪是否被赦免,這本身就是一個罪。」我可能會冒犯你了!因爲很多人認爲罪得赦免的確據是一個假設,而且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他們很謙卑和謙遜;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已經潔淨並且得到寬恕了。他們說:「我不想說我的罪已經被赦免了。啊!不!我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去說這樣的話。我太不配了!」他們給人一個卑微、謙卑的印象。

針對這個態度,我要簡單地回應。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否已經被赦免,那是因爲你還在依賴你自己,因爲你不是依賴神的兒子爲你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工作;因爲你還不明白福音,因爲你不認識耶穌尊名的價值和能力。鍾馬田是屬靈的人,聽過他講道的人就知道他是挺保守的。他已經去世了,他生長於英王愛德華時代的英國。他說:「如果你沒有絕對的確據,知道自己的罪因著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已經得著赦免,那麼這就是罪,因爲這是你還沒有降服於福音而犯的罪。這是最糟的罪。這是唯一能把你趕到外邊的罪,這是自以爲虔誠的罪。」你懂這意思嗎?這是第一個標誌。只有重生能産生這個標誌。

第二個標誌是很奇妙的。看,經文說:「你重生以致。」我知道經文是說:「你重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經文說,重生所帶來的立即、必要的緊密聯結,産生這個全新的核心,這種在神面前得著潔淨、蒙悅納和有確據的感覺。「立即」的意思是,你即時發現自己對弟兄有切實的愛心、沒有虛假的愛心。你或許會說:「難道基督徒不是要愛所有的人嗎?這會不會有點狹隘呢?」你知道這是談論弟兄,其他的基督徒,其他的信徒。是啊!沒錯!當然是!

聖經也多方談論那方面的道理,但不是在這裏。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今天探討的是非常顯著的屬靈重生標記。原因是這樣:記得我剛才讀出保羅在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中說的屬靈成長的兩個標誌嗎?那就是:你們對眾聖徒的愛。「我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基督,並對眾聖徒的愛。」這裏的「眾」字是重要的。「沒有虛假」這個片語也是重要的。

在你成爲基督徒之前,你跟別人交往,你得有禮貌。如果你是外省來的人,你要對城市的人有禮貌。但是,你其實認爲他們有點笨拙。如果你受過教育,你要對那些民工有禮貌。但你其實也覺得他們有點笨!你表面有禮貌,在外在你學習怎樣跟人來往,但當你回到家裏,家裏的人跟你一樣。你們便會嘲笑外面那些人,你們會開他們玩笑。然後會發生某些事。我不是指責外省人或受過教育的人。其實,那些民工也是那樣看待受過教育的人。你懂嗎?那麼發生什麼事呢?正如我們說的,這是因爲血濃于水!意思是,基本上,當追本溯源到我們的階級、種族、文化的層面,這些會將人們分化,而我們學習怎樣共處。我們戴上善良的面具。「沒有虛假」這個詞就是「沒有任何假裝面具的意思」。

你一旦重生了,其中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是你上教會的時候,看見你身邊其他也相信耶穌的人,而且那些你過去不會花時間在他們身上、你不喜歡、你以前鄙視、你以前會假裝有禮貌對待他們的人,你突然覺得被這些人吸引,真正的被吸引到他們面前。這標誌著你屬靈的內心已經革新了。這是一個標誌。使徒行傳9章的亞拿尼亞,神對他說:「亞拿尼亞,在城裏有一個剛信主人,就是大數的掃羅。你往那叫直的街去找他,他在猶大的家裏。」亞拿尼亞說:「主啊,我不肯定你聽過這人沒有。這人不是要追殺我們的嗎?你大概沒有調查他的背景吧?第一,這種人不會成爲基督徒的;第二,就算他已經成爲基督徒,我也不要他這種人在我教會的。至少我不會再相信他。」神說了什麼?神說:「亞拿尼亞,照我的吩咐去做吧!」亞拿尼亞一到了掃羅那裏,就對他說:「掃羅弟兄,你殺害了我的岳母、我的嫂子和我的……掃羅弟兄。」這就是重生所産生的事情。爲什麼?讓我們進入第三點。可見,重生的標誌是:掌握恩典的福音,並且産生了對神的家一種不可思議的愛。

好了,最後我們怎樣可以達到這個地步呢?我們怎樣得著重生?怎樣得著屬靈的成長呢?這裏也有兩個答案。記得那個嘗受神的道的故事!我們回去看第18節,第18和19節說:「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你的生命形態是從祖先那裏繼承而來,這一點是挺有意思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我們不願意相信。我們相信我們已選擇自己現在的這個樣子。事實上,我們深深地受到家庭的影響,而且實在無法擺脫家庭和文化對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是如此受到我們的家庭和文化的控制,即使你說:「這對我來說是不真實的。我父親是這樣,但我完全不是那樣!」這意味著什麼?!所以你看,即使你反抗你的家人、你的文化或接受你的家人,接受你的文化,你還是被控制的。我們要怎樣才能擺脫這一切?我們要怎樣才能逃脫我們的生活模式呢?我們要怎樣才真的被改變呢?

我猛然想起,幾年前,我看到電視節目上訪問一個人,他名叫耶西爾.德.諾爾(Yaheel de Noar)。耶西爾.德.諾爾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在1961年,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面對審訊的時候,出來作證指控被告。主持人把這個「審訊」中的一段錄影片拿給諾爾看。在那段錄影片段中,可以看到當德.諾爾進入法庭時,這是他在十八年後,第一次與艾希曼面對面。他一看見對方便幾乎立刻崩潰,他大哭、暈眩、倒下。法官要介入,然後他跳了起來。當他反應激烈的時候,法官必須敲打法槌,說:「肅靜!肅靜!肅靜!」接著他繼續作證。但是當他第一眼看到艾希曼時,他整個人就崩潰了。

主持人於是問他:「爲什麼你反應那麼激烈?是什麼原因?是因爲憎恨?還是你非常恐懼?以前的可怕經歷令你害怕?是因爲創傷後壓力?」德.諾爾搖搖頭,他的回答讓主持人大吃一驚!他說:「當我進去的時候看見他,立刻意識到他並非魔鬼或超人,他只是個徹頭徹尾的平凡人,就像我一樣。然後我突然對自己感到害怕,我突然發現我也可以作相同的事情。」他的意思是,你以爲有一天,阿道夫·艾希曼會說:「我想我將變得邪惡」嗎?這種生活狀態是被傳遞給他的,那是臨到他身上的。他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你知道,德.諾爾看到這一點,他簡直就哭了起來,正如聖保羅在羅馬書第7章發出的呐喊一樣。當保羅想到他自己的心,他說:「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

聖經告訴我們,有些東西可以使你擺脫這一切人的模式,這是一樣有能力的東西!答案是什麼?第18節說:「知道你們」,「知道你們得贖,……,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不是憑著會朽壞的東西,而是某樣無限地超越它的東西。「你們得贖,……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得贖」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贖價」。你不必成爲偉大的詞源學研究者,也能明白這個字的意思。「贖價」就是買贖某件物品的價錢,物品的發行價。

每當看到「救贖」這個詞,就是指耶穌基督爲我們成就的工作,是祂「買贖」了我們。我們本是俘虜,但耶穌為我們付了贖價,釋放了我們。是以什麼作爲贖價?就是以祂的寶血作「贖價」。意思是:我們都是罪、死亡、律法和地獄的俘虜,而唯一能夠使我們得到釋放的贖價,就是耶穌祂自己。你看,耶穌的血就是那個「贖價」。「贖價」這個詞的問題是,當你想到被救贖,你會想到贖回債券。但是,當你聽到「贖價」這詞,你會想到一個故事,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一個拯救的故事,一個由某人說:「由我來代替你」的故事!所有捆綁我們的權勢都由耶穌基督來承擔,因此我們便得著自由。

經文告訴我們,只有那個故事,只有對那個寶貴的故事有真的認識,我們才得到自由。他說,這種傳給我們的生活形態俘擄了我們,而把我們從中救贖出來的。這真的改變了我們的是什麼呢?我們知道,我們看見耶穌所成就的一切,那是何等的寶貴!這個故事把我們融化了,塑造出一種新的形體。我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例子了。幾年前的一個暑假,我們到一家麥當勞餐廳,我在那裏排隊,好像等了很久,那個站在櫃檯後的女服務員好像用10分鐘來服務每一個顧客,而且她一再出錯,使得每個顧客都很生氣。我在等啊!等啊!問題是,她的英語很不靈光。她的英語實在很差勁。於是我坐下來,不住地抱怨,真的非常生氣。我氣那些雇用她的人,他們沒有仔細篩選她。但就在那個早上,幸好就在那個早上,在我安靜靈修的時間,讀到神的話語。而這段靈修經文突然出現於腦海,那是在舊約聖經的。實際上,我並沒有去翻看,我只是很清楚地記得。神在舊約聖經的某處說到「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把你們領出來。」「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把你們領出來。」

宗教、機械式的改變會用這一句:「不可虧負寄居的」,所以我可能做的就是:「啊,我很生這個服務員的氣,這個人不懂英文,我對她很不耐煩。但我不可以這樣,因為聖經說,神說,『不可虧負寄居的。』好吧!我就照神的話去做,不要生氣,我要當一個善良的基督徒。」這是機械式的。你看到了嗎?但是,第二句給我一個當頭棒喝!因爲第二句讓我猛然醒覺。在某意義上,我聽見神說:「你是個寄居者,你是外來人,你是外人。我甚至不明白你的語言,但是藉著耶穌基督作我的羔羊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第19節,藉著捨棄我唯一獨生子的代價,我把你領出了埃及。我把你從罪孽和死亡,在羔羊的血之下領了出來。因爲祂爲你死了。」在那個安靜的時刻,我回想到那個救贖的故事。最後,輪到我到櫃檯的時候,我差點要親親那個女服務員。

爲什麼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屬靈成長就是這樣的。這不是關乎「不可虧負外人」的原則,神說,你要記住那故事,記住你是那故事的一部分。首先要記住,故事會撼動你,不是嗎?那些關於不見天日的地牢、以及戒備森嚴的銅牆鐵壁的故事;希望破滅,但是突然間拯救來到了。於是,喜樂、無比的喜樂充滿你。雖然面對世界的攔阻,但是真正的君王耶穌基督回來了!這是終極的故事,救贖的故事!啊,天哪!看起來祂快要死去,祂是那麼軟弱。祂被打敗了!但是,稍慢!被打敗是一種勝利。當你相信祂的時候,耶穌基督已經進入你的故事中,將你的生命從毫無意義、蜿蜒曲折的狀況,轉化爲一部拯救的戲劇。

因此每個基督徒都有自己的見證。但在那時,耶穌基督不僅進入你的故事中,將它轉化爲一部戲劇,而且祂要將你安插在祂的故事裏。祂說:「我要爲我自己創造一群子民,作爲我那將要臨到的國之記號。有一天,我要更新整個世界。」。只有當我看見我在那個故事裏,我的心才會被融化。自以爲義是我的罪根,它將會被改變。那麼,這要如何發生呢?

還記得那個故事是什麼的呢?我說,第二點是什麼?就是藉著嘗受神的道。那天發生了什麼事呢?巴不得我能夠讓這事經常發生。這就是在第2和第3節談到的:「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嘗過」。我們這裏講到的第一點,就是要像新生的嬰孩愛慕靈奶一樣。「靈」在希臘文的意思就是「道」。希臘字是'logicon',另一個字詞就是「純潔」。其實字面上是說:「愛慕那純淨的道。」

因此經文是說,你已經經歷了神的恩典,你已經嘗過主的美善。現在你要愛慕純淨的道。你要讀聖經,去讀神的話,神的話會告訴你救贖的故事。在心裏感受這個故事,好讓福音之光對付你的自以爲義,除滅它。那麼,這是如何發生呢?通過努力行善嗎?你知道,我一再地希望你去分析我所要說的東西。在這個系列中,你一再聽到我說:「你需要福音,你要相信基督,你要看見神的恩典。你要看見你的立場,而不僅僅是更加努力。」對嗎?

不要力圖對移居來的女士行善,記住你們曾經也當過新移民。還記得那個福音故事嗎?還記得救恩嗎?還記得恩典嗎?不要單單嘗試更加努力,那是宗教,那是機械性的,是堆砌磚塊。看一下第二句:「但你們也是外人。」神說:「我幾乎不明白你們的語言,但我用了無比的代價將你們領出來,歸我自己;我以我的羔羊、我的兒子耶穌基督爲代價。」你聽見了這個故事,就起來,這就是改變。所以我說,要記住基督、記住恩典、記住福音,不要只是更加的努力。但看一看「單單」這個詞,我是說不要單單嘗試更加努力。如果你因爲一個人公然侮辱你,使你像個傻瓜而想揍他一頓,對付這個衝動的最好方法,就是說:「慢著」。

爲什麼人們的讚賞對我是那麼重要?爲什麼我是如此氣忿?這是因爲我忘記了我已經被福音所潔淨,我已經得到了神的讚許。我不應該生氣。但是你知道嗎?你不會那樣做的,你會握緊拳頭,準備揍那個人。所以你應該對自己說什麼?你應該說:「住手,不要出手!」我的意思是,你想不透的,最終你會犯錯的。如果你想改變,你需要讓福音進入你生命中。但在那一瞬間,你要停下來,說:「我會被逮捕。」你要阻止自己。爲了領受神的道進入你的生命裏,你要做的,例如第1節:「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所以你要得救,要彼此相愛。這是自然的,然而你還是要努力去達成。因此,最後我們在這裏看見屬靈成長的方法。

屬靈成長的主要方法,是藉著品嘗神的道而記住那個救贖的故事。你可以成爲目前這樣子,是因爲聖靈透過神的道,使你經歷這故事的真實性,並且應用在每一個處境中,讓你真正體驗到這故事。這是真正塑造你的、改變你的、使你生命釋放出屬靈成長的原因。但你還得努力,不單單努力,也要相信。但你還要努力。有時候你不喜歡你身邊的人。在教會裏,這個故事使我們感覺合而為一。對吧?

打個比方,爲什麼在一個國家裏,不同的民族無法融洽相處,是由於他們全都是少數族裔,他們的故事不相同,所以彼此不來往。因爲你們有著共同的故事,所以會讓你們覺得好像是個合而為一的群體。我遇見某個基督徒,我會認爲,他所擁有的故事勝過所有其他人的故事。換句話說,我考量身份時:首先我是個基督徒,其次才是凱勒。你要看見:首先我是個基督徒,其次我是黃種人。首先我是個基督徒,其次我是中國人。你明白嗎?是這個救贖故事改變我的身份,以致我以前視爲極大的障礙,現在已經不那麼大了,因爲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故事。然而,彼得仍舊說:「你們要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要在你心中使用福音,這福音將把你逐漸地轉化爲一個群體,但你仍舊要努力達致成長,不要單單嘗試努力,但要更加努力。

我們要因著仰望神的兒子,那真正美善的化身,而得著更大的能力來使我們的生命被改變。你已經擁有這個真實的故事,基督的救贖;而這故事對你來說是真實的,對我們也是真實的。因此,我們都可以被改變、被潔淨。懂嗎?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

讓我們禱告:

父啊,我們祈求祢幫助我們明白,怎樣可以在我們裏面得著這個新生命,並且讓生命成長。

父啊,收音機旁有許多聽眾朋友,他們或許認識到他們在過去一直是很道德的,很虔誠的,而在他們的裏面實際上並沒有領受新生命。我懇求主,求祢向他們顯明將自己交托給你是什麼意思,讓他們願意以信心來將自己交托給你,相信耶穌所成就的救恩,以致我們能夠一同成長。

我們爲著這應許與挑戰獻上感恩。

這樣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