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朋友,歡迎你收聽「生命福音」節目。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經文,是記載在詩篇第2篇第1到12節。
詩篇第2篇第1到12節說:
[1]外邦爲什麼爭鬧?萬民爲什麼謀算虛妄的事?
[2]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
[3]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
[4]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
[5]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
[6]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
[7]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8]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爲基業,將地極賜你爲田産。
[9]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
[10]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
[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
[12]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爲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這是神的話語。
親愛的朋友,弟兄姐妹,我們會問自己這個問題:耶穌基督到世界上的目的是什麼?
基督教會認爲詩篇69篇是彌賽亞詩篇之一。
詩篇被稱爲彌賽亞詩篇,是因爲耶穌曾挑選了詩篇中幾篇出來引用。例如耶穌在約翰福音15章引用詩篇69篇,並且說這詩篇是論到詩人大衛和他面臨的境况,但也同時預言並論及祂。
彌賽亞詩篇有兩個層面,就是說,有兩個視野,指著兩個人物。這些詩篇都有所指,一方面指的是詩人在寫詩時的歷史現狀,另一方面指一個比大衛更大的大衛;更大的君王;更大的戰士,更大的受苦僕人等等。
詩篇第2篇是一首加冕之詩。仔細讀它,便會看到它包括幾個段落,內容與登上以色列王位相關。顯然,這篇詩可以從這個層面去讀。登基作王的人可能是大衛,或許原本是在大衛登基時寫的。也許說的是某個大衛譜系的後人登基。但很顯然,這首詩也用來描述其他處境,例如,描述大衛的後裔被立爲王。
在這篇詩的一開頭,講的是地上列國合謀叛逆那君王。當時君王要面對許多充滿敵意的鄰國,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考驗他,看看他是怎樣的一位君王,是怎樣的一位將軍。
因此,詩篇第2篇的內容論及神在以色列、在錫安山立一個君王。錫安就是以色列的其中一座山。錫安山是耶路撒冷城的所在,原本是耶布斯人的城市。耶布斯人在以色列人建耶路撒冷城之前曾經在那裏建立城市。因此,錫安就是指耶路撒冷。這首詩說到有一位君王在耶路撒冷登基,但鄰國的君王虎視眈眈,合謀要與他對抗。所以詩人說:「我要提醒你們,神會眷顧他,會幫助他。」你可以從這個層面來讀這首詩篇。
但如果仔細地讀,你會看到沒有一個世上君王够得上資格承受如此怒不可遏的威脅。也沒有一個世上君王可以完全配受如此榮耀的應許。你可以說,詩篇第2篇的語言是滿溢的,如同滔滔江河,從上一瀉而下,全是描繪這個君王,這個受膏者。他的偉大身份超越任何世上君王。第2節說:「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受膏者」在希伯來文是「彌賽亞」(Mashiach)的意思。這裏說世上王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和祂的彌賽亞!
有一位猶太拉比曾宣告說:「彌賽亞要來臨,受膏者將會降臨。」他說,要做好準備。這是很好的勸諭。這篇詩說:耶和華已經立了祂的彌賽亞,所以這首詩論及那位更大的大衛,更大的君王。
實際上,詩篇第2篇說了三件事情。讓我把這首詩的段落介紹一下,然後一起來思想。詩篇第2篇第4到9節,中間的段落,說到神已經立了一位真正的君王,萬王之王,超乎一切君王之上的王,在所有君王背後的王,他叫做「我的君」。第1到3節揭露世人憎恨這君王。世人有一位真正的君王,但卻憎恨祂。然後第10、11和12節非常實際的勸勉我們,儘管我們憎恨這位君王,但我們需要祂。沒有這位君王,我們就得不到任何福氣。我們必須服事祂、必須快樂,又要以嘴來親祂!
好,我們要來思想三點:我們有一位君王;我們憎恨這個君王;我們需要這位君王。
首先我們談:我們有一位君王。
神說:「世上君王聚集,但有一位君王超乎這所有的王,所有君王背後的王。這是『我的君』,我立的真正君王。」
民族文學令人神往的一個原因是,因爲在各個文化中都有許多古老傳說,其中說到有一位偉大的君王,他同時以智慧、權力、公義和憐憫心腸來統治百姓。所以,當這個君王在世上掌權的時候,四海清平,社稷昌盛,家家戶戶安居樂業。土地出産豐富;藝術百花齊放;百姓關係融洽;文化蓬勃興起!
但當這個君王的權位被褫奪,結果一切都衰敗、都腐化了。因此我們期盼有一天這個君王回來掌權。不是有許多這樣的傳說嗎?這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比方,英國流傳著羅賓漢(Robin Hood)的傳奇故事。因爲那位賢良的君主離開了,黑暗勢力籠罩全國,羅賓漢要護著胸中那團火,挺身而出,去反抗,直到那位賢君回來。此外,還有偉大的亞瑟王(King Arthur)的故事。亞瑟王統治英國的時候,卡默洛特城(Camelot)就興旺富庶。雖然亞瑟王早已駕崩,但他的墓志銘刻著:「曾經及將來爲王之亞瑟長眠於此」。
這句話尊崇亞瑟王曾經一度是國王,也是未來的國王。這種觀念在傳說中是關鍵的,因爲它暗示過去有一個偉大的王,他在位的時候,天下太平,可是他離開了。那麼他將在什麼時候回來呢?在上個世紀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且有影響力的現代版傳說,就是由英國著名作家托爾金(J. R. R. Tolkien)寫的魔幻小說,叫做《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所說的是個戒指的故事。所有傳說都屬於這一類,甚至可以說在這一切的背後,從許多方面看,都具有一個基本主題,就是說到一個真正的王,他隱居北方,但他漸漸嶄露頭角,一旦他當政,國家將繁榮興盛。正如《魔戒》裏說的:「國王的手有醫治的能力,因此天下當認識這位合法的君王」等等!等等!
事實上歷史中的君王政績往往都是極端腐敗的,往往還出現所有這些傳說呢?沒有別的原因,人類君王的統治歷史就充斥著暴政、民不聊生及對百姓的奴役。情况一直是這樣.基本上,每一個君主政體被顛覆之後,取而代之的就是民主政治。因此,在歷史上,基督徒總是參與顛覆暴政、暴君的活動,將民主政治引入國家裏。但我們不禁會問:儘管如此,爲什麼會産生種種對於君王的憧憬呢?
爲什麼古老的傳說對我們有如此大的影響呢?不僅這樣,爲什麼這些傳說到今天還大大地影響我們呢?爲什麼在那些仍然保留君主體制,有皇室的國家裏,老百姓仍然迷戀著王族呢?爲什麼像在美國,既沒有君主也沒有皇室,卻要創造一些王族出來呢?他們將那些億萬富翁、運動員、媒體的巨星、.甚至囚犯等等,轉變爲君王,爲什麼呢?人們擁戴這些人、崇拜他們,而這些人則像皇帝一般高高在上!爲什麼在老百姓當中總是有相當、相當多的一批人,不斷地受到那些人利用、常常被一些有魅力及影響力的人利用唆擺。爲什麼需要有君王呢?爲什麼要給他們戴上冠冕呢?爲什麼要把他們創造出來?爲什麼要崇拜他們?
那是我的觀點。我不說太多了,恐怕會引起人們的質問。基督徒知道,聖經也明說,民主好像是藥物,卻不是食物。你不能靠藥物生存,那是藥物。我們要有民主,因爲人類罪孽深重,以致沒有人够資格掌權。我們需要君王;我們如此被建造,就是爲了要有一位君王。所有超級英雄的傳說都是關於君王的新傳說。古老的和現代的傳說都膾炙人口,因爲我們崇拜君王,並且把他們創造出來。因爲人總是希望在記憶中追溯,在你和我的心裏都有一種記憶的追溯,渴求一個偉大的王、一個古代的王;一個曾經擁有極大權力、智慧、憐憫心、正義感和榮耀的統治者,希望他所擁有的極大權力、智慧、憐憫心、正義感和榮耀能够像奪目的日光一樣照耀著。我們知道我們被建造就是爲了要降服於這個君王的管治之下。我們被建造,就是爲了聽命這位君王,爲了能站在祂面前、崇拜祂、服事祂並且認識祂。這是聖經說的。聖經說,有一位王是超乎萬王之上;有一位王在眾王的背後;有一位王蘊含在所有的傳說中。與祂相比,連那些最偉大的君王也不過是我們追憶裏的暗淡影像而已。
聖經也說,假如你抗拒那個真正的君王,你會去找其他代替的王,因爲你必須尋求君王。即使你在理智上不接受一個真正的君王這個概念,但你不能在本體論的意義上抗拒他。你不能在你的存在中抗拒他,也不能在心理上抗拒他。你會找到某個人來崇拜;你會去找一些救贖主,找一些君王,來作代替及祟拜。
替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寫文章的杰弗利•施馬爾茨(Jeffrey Schmaltz)患上愛滋病,至少一年多。幾年前他去世了。《紐約時報》刊載了他最後一篇專欄。那篇專欄寫得令人沈痛,因爲他說,他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覺得很羞愧,但他還是公開承認了。他這樣寫道:「在上次競選總統時,我實在太慚愧了。我覺得如果我能協助一個民主黨黨員進入白宮,我會得救。」他又寫道:「我研究這個競選人,我說他就是我的救星。」他繼續寫道:「這個人將是我的救世主。他將集合所有的醫療資源;他將找到治療的方法。」幾個月後,施馬爾茨意識到自己過去是多麼愚蠢、多麼天真!他怎麼會那樣想?事情决不是那麼簡單!
這恰恰是我們在這裏談論的事情。聖經說,你將找到一個君王;你將找到一個救星;你將找到一個救世主。你必須去追尋,因爲在你血液中流淌著這種渴求,它也存在於你的追憶中。英國的亞瑟王、羅賓漢和賢君理查王(King Richard),美國白宮的一個民主黨員,或某個人。這個人某天出現,肯定在情感上令你大爲激動,而這個人將會拯救你。你需要一個君王。假如你找不到一個真正的君王,你會創造一個假的君王,而這樣做,將會毒害你的生命。
親愛的朋友,你的身體需要食物的供應,若你拒絕身體所需的食物,最終它將吞噬毒藥。它甚麼東西都會吞噬。如果你否定靈性本質所需要的君王,它會吞噬其他東西,它會吞噬毒藥,反正它會吞噬某些東西。
神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已經將地給了我的君王。」希伯來書第2章引用詩篇第2篇。希伯來書說:「地上的君王,甚至天使,神從來對那一個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地上的君王,神從來對那一個說:地的四極都是你的田産?希伯來書說的:「難道這僅僅是威嚴地誇大其辭嗎?或者,這是另一類的諂媚,要在世上一位君王加冕時給他錦上添花?難道神做的是這類事情嗎?或者,神有可能已經對某人正式、完全地說了這樣的事嗎?難道他就是這個真正的君王,超乎所有君王之上的王,在其他王背後的君王?在新約聖經中,福音信息,教會的信息中說:是的。有這樣一位君王!而且是唯一的一位,就是彌賽亞!彌賽亞就要來到,祂是基督,耶和華已經膏立了一位君王。」
好了,我們談了第一點,有一位君王,一位真正的君王。
第二點,我們要談:我們憎恨這個君王。
詩篇第2篇第1到3節論到每一個人的心都是憎恨這個真正的君王。
詩篇第2篇第1到3節說:
[1]外邦爲什麼爭鬧?萬民爲什麼謀算虛妄的事?
[2]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
[3]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
世上的君王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這個翻譯是什麼意思呢?
也許你讀的時候,會覺得耶和華和受膏者把地上的君王當成俘虜,把他們捆綁起來,關在監牢裏。這個翻譯並不恰當。我研讀這段聖經的時候,察覺到懂得希伯來文的人會比較能理解這裏的意思。問題就是:「捆綁」這個詞,應該翻譯爲「軛」。地上的君王不是因爲他們成爲囚犯而憤怒,乃是因爲他們被捆綁了,有「軛」加在他們身上,因爲他們有一個主人,所以他們憤怒了!
「軛」套在牛身上,或者給馬套上籠頭。意思是:這些動物屬於牠們的主人。牠們的主人命令人把牠們套上「軛」;牠們的主人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爲牠們是屬於主人的。人們是被創造的,所以創造主有權利行使在他們身上。這就是他們不希望得到的對待!他們說:「我們要當家做主!」
第3節教導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每一個人內心基本的反應。
我想,是蘇格蘭作家--喬治.麥當奴(George MacDonald)啓發英國著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師(C. S. Lewis)的。喬治.麥當奴說:「地獄裏有一個中心信念,那就是:『我是屬於我自己』。」我想,他的意思就是,地獄裏的每一個人都持著這一個信念,而恰恰就是這個信念創造了地獄。這個信念會在你的人際關係中、你的婚姻中、你與鄰舍之間、你的社區裏、以致你的生命裏,創造一個地獄。如果你按照這個原則去生活,說:「我是屬於我自己!」;「把軛拿掉!」;「我不屬於任何人,單單屬於我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靈魂的舵手!」;「我是我的信仰的主人!」那麼,喬治.麥當奴說,這就是每個人類的本質。
從一開始你就有這種感覺。你完全清楚子女的成長,在思想、感覺、判斷和世界觀等方面都受到某些事情的影響和掌控。「我屬於我自己!」;「把軛拿掉!」因此,聖經說,我們討厭有一個君王的這個觀念,因爲他會把軛放在我們身上,他也會說:「你是屬於我的,不是屬你自己,你要照我的話去行。」因此聖經說人不僅不相信神,更是憎恨神。
美國著名神學家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在《人天生就是神的仇敵》(Men Naturally are God’s Enemies)這本書中,根據羅馬書8章談論這個話題。他說,人的天生心思是與神爲敵的。在19世紀的英國,有人在一篇講道中作結論說:「哦,我的朋友們,如果美德能道成肉身,出現在世上,那麼我們會俯伏下拜!」這話聽起來很愚蠢,對不對?因爲美德的的確確已經道成肉身,顯現在地上了。我們怎樣對待呢?我們逃走!我們掐死他,擊打他,把他釘在十字架上,鞭打他,殺了他!爲什麼?因爲我們說:「把軛從我的頸上拿掉!」我們都憎恨這個君王;有一個真正的君王,但我們都憎恨祂。
讓我先回應一下普遍、一般的反對意見。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反對觀點。人們會說:「這真是笨啊!這是傳道人誇大的言詞罷了!傳道人總喜歡把每件事都說得過於戲劇化等等。當然!有很多人對神漠不關心。有很多人應該順從神,卻不順從。但一般人都不會敵視神;不會憎恨神,不會因憎恨神而想設計謀來抵擋祂。」哦,是真的嗎?
讓我回應兩個基本的反對意見。一個是:人們說大多數人相信神。最近,美國政治評論員馬克.金斯理(Michael Kinsley)在《新共和報》(New Republic)上寫了一篇評論文章。他一直聽到人們說,美國越來越敵視宗教,於是他寫了這篇文章說:「這真是胡說八道。」他說:「我知道有些地方,像首都華盛頓和紐約曼哈頓等這些地方,有許多人不信神,但超過百分之95的美國人相信神。」他又說:「美國的人們是否比較容易公開說自己不信神呢?還是比較容易公開說我相信呢?」當然,你知道這要看你住在曼哈頓,還是美國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但你要知道,重點是,他說:嘿,人們普遍相信神,大多數人相信神。人們對神並沒有敵意;人們對宗教也沒有敵意;這是很虔誠的國家。
他錯了!事實上,他誤解了。聖經並沒有說,人們敵視神的觀念,或敵視神的這個看法。不!不是!聖經乃是說,人們憎恨的是聖經的神。你看!是聖經的神,從西乃山發出雷轟,說:「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是這位神發出雷轟聲,說:「萬不以有罪爲無罪的。」是這位聖經的神把彌賽亞賜給我們,彌賽亞來了。那麼彌賽亞怎麼說呢?祂說:「不恨惡父母的,不配做我的門徒。」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祂說:「你要愛我到一個地步,就是你對其他人的感情比較起來要像恨他們一樣。你就是要這樣深深地愛我!我要處於你生命的至高點。我要在你生命中居首位。我要完全掌管你存在的各方面。」那位把軛加在你身上的神,就是聖經的神。祂說:「我擁有你,我是你的創造主。你是屬於我的。」聖經說,人們憎恨的就是這樣的一位神!
當然,有些人聽我這樣說,會坐立不安,想站起來。你說:「啊,天啊。這個觀點太原始了吧!」這不是對於一般的神,而是對聖經的神的描述、表現和啓示的正常反應。如果我說:「你相信聖經的神嗎?那位從西乃山發出雷轟的神,祂說:『你們要聖潔,因爲我是聖潔的。』又說:『我萬不以有罪爲無罪的。』你相信祂嗎?」一般人會怎麼說呢?那百分之九十五說相信神的人,他們會怎麼說呢?他們說:「啊,我相信一位慈愛的神。」聖經說,人們憎恨的神是君王;人們憎恨的神說:「你是我的田産;地的四極都是我的田産。」你看一看第8節!神說:「我擁有你。」這就是那個軛。這就是我們所抗拒的那位神。
聽眾朋友,要小心,你可能會再犯一個錯誤。有人會說:「啊,好吧!那些憎恨這位君王的人,都是懷疑主義者,或者他們已經拒絕了宗教或基督信仰。」不一定啊!不要忘記:在弗蘭納裏·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的其中一個故事裏,她說:「在他的裏面有一個極深的、黑漆漆的、無法用言語描繪的信念,那就是:要逃避耶穌,就要盡可能不犯罪。」我無法完全掌握它的意思,含義深邃極了!如此深刻的洞見!我以前引用過這句話,我現在告訴你我怎樣應用它。奧康納說的是,有個人非常敬虔。他以爲,躲避耶穌的方法,就是行為盡可能地良善和道德。爲什麼呢?你看到今天有這麼多的人利用宗教來躲避耶穌!他們利用宗教來躲避這位君王。
讓我這樣說吧!你相信你是一個正人君子,是嗎?你相信你比大多數人好,是嗎?你認爲你相當正直,你有一套你所遵守的道德標準,是嗎?你覺得,如果神現在出現,而祂要决定該接納誰進入天堂,那麼你會認爲你有很大的機會進去,是嗎?或者,你認爲,你是一個無助的罪人,你是徹底絕望,不認爲神會接納你,除非耶穌爲你而死。你會這樣想嗎?你會認爲,如果沒有神在耶穌基督裏所彰顯的憐憫,你就毫無盼望,是嗎?你覺得你是個無助的罪人,是嗎?或者,你會坦誠地認爲你是相當有道德的人呢?
親愛的朋友,你看到嗎?你在利用道德!如果是前者,你就是利用道德來躲避耶穌,想要避開,不真正的依賴祂;想避開,不真正的降伏於祂。我要告訴你:要麼借著道德和宗教,要麼借著懷疑主義和放縱的生活。人們憎恨這個君王,他們透過躲避祂,來表達對祂的憎恨。他們否認並壓抑自己的怒氣!
我要就這一點做個結論:你怎麼知道你是不是基督徒?你怎麼知道聖靈在你生命中作工?你知道你憎恨神嗎?你察覺過你的怒氣嗎?你有沒有發現你的生命與神有深仇大恨呢?你看到你是多麼憎恨那個軛嗎?當你聽見希律在《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這部電影中,說:「你這個王,從我生命中滾出去!」,你知道這不就是你心底要說的話嗎?如果你知道你憎恨神;如果你知道在你心中有一大部分,證明你是個基督徒,因爲只有基督徒知道這一點,只有基督徒可以承認這一點,只有聖靈可以允許你將壓抑的創傷浮現出來;如果你今天承認你是神的仇敵,那麼你就真的是神的仇敵。唯一能成爲神的朋友的途徑,就是承認你是祂的仇敵。唯一能够知道神的聖靈在你生命中動工的方法,就是:如果你能够察覺到這種憤恨!
好,我們繼續講第三點:我們需要這位君王。
我們有一位君王。我們憎恨這位君王。最後,第三點,我們需要這位君王。
詩篇第2篇第10、11和12節說,如果你看到你有這位君王,而且你也看到你憎恨這位君王,那麼你唯一的解决辦法,就是要被說服。我會解釋這一點。你要被說服,使你知道你需要這位君王。你要去服事這個君王、以嘴親他、在他裏面快樂!但是,第10、11和12節說,沒有中間路綫的。要麼你服事這個君王、以嘴親祂、在祂裏面快樂,你就可以在祂裏面找到避難所,而且蒙福;要麼你不服事祂,不以嘴親祂、不在祂裏面快樂。那麼你就會滅亡,你會在所走的道路上,所站裏的位置上被毀滅。
這是發人深省的言論!這裏說的是:除了這位君王以外,沒有避難所!只有在這個君王裏面才有避難所!你看!沒有中間路線的!除了這位君王以外,就沒有避難所!只有在這個君王裏面,你才有所依靠!你需要這個君王,你要被說服,接受這一點。第10、11和12節的原則就是:那個軛,最終會成爲一個避難所;局限,最終會成爲寬敞;服事,最終會成爲自由。但,假如因爲你認爲那是個捆綁,是奴役,而把那個軛從你背上拿掉,你將發現你會因此滅亡。你需要那個軛。事實上,那個軛是帶給你自由的唯一方法。
讓我舉一個更好的例子。比方說,有個年輕女子想成爲偉大的音樂家。假如你是她的父母,你看到她擁有音樂的才華,你也希望她能够發揮她的天分。你怎麼做呢?當然是給她套上一個軛!她得天天練鋼琴,每天練習幾個小時。有時,她願意去;有時她不想去;有時,她喜歡練習;有時她不想練習。但是,每一天,她就被鋼琴所束縛,被練習所束縛。隨著時間過去,那個軛成爲一個避難所。你明白這意思嗎?隨著時間過去,她的鋼琴造詣開始開花結果,她開始能够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如果她沒有經歷過日複日的常規練習,她是做不到的。我們要正面看重這種練習,儘管單調沈悶,但那個軛卻成爲一個避難所!
那個軛成爲一個祝福。假如你的孩子對你說:「爸、媽,爲什麼你們不叫我練習?爲什麼你們不督促我溫習功課?我的潜能都被糟蹋了,我的機會都沒了!爲什麼你們不栽培我?」沒有別的事比這更可悲的!你知道,唯一可以對那孩子說的就是,因爲你終究不能迫使別人那樣做。最終,你必須自己接受那個軛,你要自己接受它。你要說:「我不能勉强你練習。我不能强迫你溫習功課。我無法讓你知道那個軛就是走向自由的途徑。」還有比這更可悲的嗎!你明白這個類比是怎樣推論的嗎?
聖經說,每個人都有潜能。只是你不知道在某些地方受到了阻礙,有故障,但如果你能到這個君王的跟前,你會有好的表現。惟有當你來到這個君王的軛下,你的潜能才得以發揮。相信、順從和愛這位君王的意思就是,你要局限自己,你不再掌管你的生命。意思是說,你被套上了軛。情况就是這樣。這就是降服於一個君王的意思。聖經說,因爲你需要一位君王,你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不瞭解自己。除非你看見你被「需要一位君王」的這思想驅動,否則你不瞭解自己。你想設法回到卡默洛特,因爲沒有選擇。所以,除非你降服於你被建造的對象,否則你終究會滅亡。你明白嗎?
聖經說,除非你降服於這位君王;除非你把自己和你的心全然交托給他,不然,你就像一個八缸發動機在推動單缸發動機一樣。你嘗試過這樣嗎?這部機器會斷斷續續地噴氣、軋軋地響著、甚至停頓。很糟糕!你有兩個深層需要,你需要覺得自己有價值。你在努力去成就某件事。你需要覺得你被愛。對某個人來說,你是重要的。只有這樣,你那兩個需要才會得到滿足。因爲當你服事他,他會服事你;當你親他,他也親你。在人際關係中正是這樣。然後,正如第12節所說:「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最後,我要做一個結論。讓我舉幾個實際例子。聖經在詩篇第2篇第10、11和12節中說到降服於這位君王的真正含義。我要扼要地指出四點。你要怎樣將耶穌視爲一個君王呢?很多人以很普通的方式相信耶穌。很多人在生命中曾經請求耶穌的幫助,但卻不是以君王的身份看待祂。因此,你察覺不到自己的生命是如何蒙福,因爲你並不是將祂當作一個君王。如果你將耶穌視爲君王,那麼你要做四件事,就是:聽命、交托、依靠和期盼。聽命、交托、依靠和期盼。
第一聽命:
這也許是容易的!我不花太多時間去談。但是,有些人認爲自己在聽命,其實,你並不聽命!假如你說,好吧,我聽從耶穌。那麼這裏有一些規則。請看看這位君王說的這些事情:要常常饒恕人;常常說實話;决不以惡報惡,總要以善報惡;性行爲只可以在永久的婚姻關係中發生,因爲它代表著對婚姻的盟約關係、委身及更生的禮儀。不可嫉妒;不可以心懷苦毒等等!這些都是耶穌的教訓。在聽眾當中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完全遵守這些規則。但假如某個人真的讓耶穌做君王,哪他就不同了;但是,將耶穌看待成君王一般,或只是當個顧問,這當然有很大的分別!
如果你現在心裏充滿苦毒,你在生某個人的氣,無法釋懷。你一再無法饒恕對方,你知道你應該饒恕他,但你辦不到;那麼你正在往滅亡的路上直奔!你設法擺脫你的軛。你明白嗎?但是,「耶穌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如果你能饒恕人;如果你聽命耶穌,並且饒恕人,你就會得到醫治。你會有所不同,你會對某人說:「我明白了,因爲你無法饒恕人。」他們會說:「是啊。那你要怎麼做?」基督徒總會說:「我需要幫助。我知道這是不對的,我不肯饒恕他,我沒有饒恕他。我應該饒恕他,但我要怎麼辦?」可是,還有另一種人會這樣說:「是啊,我知道這是不對的,但那人活該!你不必指指點點,叫我怎樣行事爲人。」如果你說:「如果這樣做讓我感覺良好,那麼我會聽命!如果這樣做很實際,我會聽命!如果大家都這樣做,那麼我會聽命!如果這樣做有效益的話,那麼我會聽命!」
這樣,你根本就沒有聽命!耶穌並沒有在你生命作君王;耶穌在你生命中不過是一個顧問而已。祂只是給你提供一些建議罷了。是你自己决定跟誰行房;是你决定什麼時候饒恕人;是你决定要幹什麼,不要幹什麼!耶穌僅僅是個顧問。你不應該這樣看待祂。你怎麼膽敢如此對待耶穌呢?你知道祂是誰?!你絕不能這樣,你要聽命祂!把祂視爲君王。你必須聽命祂。你必須對耶穌說:「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第二順服:
首先你要把耶穌當作君王看待,你要接納祂,祂在你的生命中怎麼吩咐你,你就怎麼順服。這是比較難的。因此,我要特別扼要指出,有些人對耶穌的說話非常順服,但是,當神容許某些事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只會想:「這不對呀!這不公平嘛!你看,神怎麼會任由我面對這樣的狀况?!」於是,你不會把耶穌當作君王看待。你知道把耶穌視爲君王是什麼意思嗎?這是說:必須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嗎?哦,不是這個意思!難道是說,你要在臉上經常挂著微笑,說:「我在贊美耶穌。一切順利!我確信祂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嗎?
這意味著你要角力、掙扎、但你必須像約伯一樣。約伯記第23章有一段很好的經文,這是約伯面對所有的掙扎中的其中一段比較好的時刻。他說:「我沒有察覺到神的同在。神容許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使我感到恐懼。」下面是經文:「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再看:「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你知道約伯做什麼嗎?他接受耶穌作他生命的君王。他說:「我不明白究竟發生什麼事?而且這事令我恐懼,我在掙扎,但我知道如果我順服接受;如果我接受祂賜我的一切;如果在這巨大的熬煉中我願意持守忠誠,我將會成爲精金;我會更謙卑、更敏銳、更懂得去愛、更有憐憫心腸。」約伯將自己交托於所處的環境中,知道這是要使他更加純潔。親愛的朋友,你有沒有讓耶穌作你生命的君王呢?
好,第一,聽命;第二,順服;接受當下的環境;第三,你要依靠耶穌。
詩人說:「以嘴親子」,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如果你在耶穌以外,還要加上任何東西,來使你快樂;如果你需要耶穌以外的任何東西保持快樂狀態,這些東西就成為你真正的王了。如果你說:「只要有這些東西,我很高興成爲基督徒」,那麼很多時候,你成爲基督徒是因爲你生命中某些事出了問題,那是對你真正重要的事,那才是你真正的君王。於是你對耶穌說:「我要爲祢做這樣做那樣,但是,請祢爲我取得那一樣!」如果你的生命沒有走對的方向;如果那些事沒有發生在你身上;若果你的生命不是順順利利;若果你切望的事情沒有發生,你會完全受不了!你會推翻整件事,並且說:「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
那麼「以嘴親這位君王」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要聽從耶穌、生命要順服祂,因爲你愛慕祂的榮美。意思是說,除了我的君王以外,我別無所愛的。意思是說,我不會利用我的君王作爲一種手段,以達到我的目的。因爲這位君王的愛是足够的。
最後,是期盼:
詩人說:「又當存戰兢而快樂」,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相信,如果你對於耶穌在你生命中所要成就的事太悲觀的話,你不會把祂視爲君王。對於配得上當君王的人,你必須對他有所期盼。你現在已經有一位君王進入你的生命中。
英國著名聖詩詩人約翰牛頓(John Newton)寫了一首詩歌,其中的歌詞說道:
你今覲見大君王,可以向祂求大事,
主恩主力無限量,足可成全你心意。
你是否把耶穌視爲君王?還是,你看著自己生命中的問題,說:「沒有什麼事會在我身上發生。我一向都是這樣的,以後也將會這樣。」
你今覲見大君王,可以向祂求大事,
主恩主力無限量,足可成全你心意。
你明白這意思嗎?如果你對於神要在你生命中,並要透過你所成就的事,感到悲觀;那麼你並沒有以君王的身份來看待耶穌。那麼,你能够服事祂嗎?你能够聽命祂嗎?你能够以嘴親祂嗎?你能够以存戰兢而快樂嗎?除了祂以外,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投靠的;只有在祂裏面,才有可靠的避難所!「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讓我們禱告: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思想這些事的時候,我祈求你的聖靈進入我們的裏面,敞開我們的心門,教導我們怎樣應用這些真理,因爲這就是你的話語。
我祈求在收音機旁邊的每一位聽眾都能够曉得他們要來,要以嘴親這位君王—耶穌,並且爲了愛祂而聽命祂;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生命正向主敞開。
父啊,我們總是想要把那個軛拿掉,求你赦免我們。求你指示我們,讓我們知道那個軛要成爲我們的避難所;局限,最終會成爲寬敞;我們的服事,最終會成爲完全的自由。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