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聖靈:三、聖靈充滿的標誌
提摩太·凱勒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要再一次來探討聖靈這個主題。今天我們會繼而看聖靈充滿的記號。在以以弗所書第5章18到21節。

以弗所書第5章18到21節說:

[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19]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

[20]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

[21]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讓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阿,我們在祢裏面,帶著一個謙卑的心,俯伏在祢面前。主,我們打開祢的話,懇求主祢打開我們的心,透過真理的聖靈光照我們,以致真理在我們裏面發光。讓我們真實的來認識主,以致於我們生命有真實的改變。謝謝主,我們感謝祢這樣的恩典,我們可以一起來領受祢的話語。謝謝祢的同在。我們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來溫習一下,我們一直在討論聖靈充滿這個主題。明白了甚麼是聖靈充滿,也知道它有不同的程度。以前我們曾經談到被聖靈充滿可以是一個持續的經驗。請記住,基本上我們強調過,聖靈充滿意味著真理在發光。醉酒與聖靈充滿截然不同,因爲酒精是一種抑制劑,酒精使你喪失看見某些部分真相的能力而令你愉悅、溫暖並有勇氣。酒精會把你徹底灌醉!使你更難以看清部分真相,因此,既然毫無克制力,你就會感到愉快!

喪失克制力後,你就有溫暖感,有勇氣,因爲你會忘了環境所帶來的複雜後果。 酒精既然是一種抑制劑,那麽它會削弱你看清真相的能力,而令你感到愉悅、溫暖並有勇氣。

神的靈卻不一樣, 祂向你顯明更多的真相,使真理發出亮光。聖靈的工作如同照明燈,向你照明基督的榮耀,提升你對生命的認識。因此,聖靈充滿的經歷,其本質就是讓我感到:如果基督是如此榮耀;如果祂是如此忍耐;如此慈愛;如此偉大,那麽我還憂慮什麽呢?這就是被聖靈充滿的基本意義。

我是個緊貼時代潮流的人,六十年代末,我念高中和大學的時候,讀了英國作家托爾金寫的《魔戒》,這是當時人人必看的小說。其中有一段描述深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托爾金是個基督徒。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是第一個寫魔幻小說, 夢幻仙境故事的人。進入託爾金的幻想中,他因為是個基督徒,所以他是根據基督徒所理解的道德宇宙同樣真實的架構來建構一個幻想世界。假如你讀過他的小說,或許你會知道,當中有兩個角色在追尋他們的理想或目標。他們身處一個可怕的晦暗世界,處處都是來自地獄的魔怪,當然,爲了追求理想,他們歷盡艱辛,每一天都要冒生命的危險。

他們要與恐怖、黑暗且邪惡的君王--影子對抗。有一天晚上,其中一個角色正在睡覺,另一個則感到很沮喪。請聽著,這裏的描繪涉及聖靈充滿的本質意義。

托爾金寫道:「他仰望天空,在群山之上,被雲層籠罩的陰暗山峰上,一顆白色星星在閃爍。悅目的星光觸動他的心。環顧那一片荒涼的大地,希望湧上他的心頭,他突然覺悟到影子最終也不過是一個渺小、稍縱即逝的東西而已!這個意念如同一支箭,乾脆利落且冷嗖嗖地刺入他的內心,因爲在山之巔,有白色的、崇高的美景永遠是這影子無法觸及的。他意識到他曾經在塔中唱的那首歌曲只是抗爭而不是希望,因爲那時他只在想著自己。然而此刻,他的命運,甚至連他主人們的命運已不再令他苦惱。他爬進小木屋,抛開一切的恐懼,毫無憂慮地呼呼入睡。」

你看到這裡有一個道德宇宙,儘管這是幻想世界,但它建基於基督徒透過聖經所熟知的相同道德宇宙。書中說,他仰望而看見星星,突然,他說,心中重燃希望,因爲那個念頭如同一支乾脆利落又冷嗖嗖的箭,穿透他的心,讓他猛然覺悟所有環繞著影子的東西最終都要結束;所有威脅著他的事物;所有使他的生命飽受地獄般煎熬的可怕事情,全都要終結。他突然察覺到那是逐步消失的東西。一切的苦惱、邪惡、威脅,以及他稱之爲影子的最終都要過去。在影子無法觸及之處,有光明和崇高的美!書中說,在他打仗的前一天,他領悟到這一點。但是他知道當他在打那場仗的時候,「他在塔中唱的那首歌曲只是抗爭而不是希望,因爲那時他只在想著自己。然而此刻,當他意識到光明與崇高的美能夠勝過任何陰影時,他突然…不再擔憂他的命運,甚至也不再爲主人們的命運而苦惱。他最終平靜下來了。」

那麽,基本上來說,抗爭與希望有什麽不同?世人在基督以外所知道的唯一一種勇氣、唯一的一種豐滿、唯一的一種力量,就是抗爭!你知想到自己,並且說:「我能做到!我不會讓你把我弄得心情低落!」這就是「不要被你打垮」。抗爭!這就是大多數在基督以外的人面對生命的必然態度!書中說到,那個角色意識到他最後那次做的一些好事,就是在抗爭,他在想著自己。現在他突然洞悉一個永恒的概念。突然間,他知道大大威脅他的那些事物,看來似乎要把他吞噬的事物,只是微不足道的,會逐漸消失的。那些是轉瞬即逝的事物而已。一切的困難和黑暗永遠無法接觸到,或淹沒真理的光明和崇高的美!然後他去睡覺,因爲他突然覺悟他自己的命運不再困擾他。

聖靈充滿和抗爭的心態有區別;聖靈充滿與喝醉酒也有區別。

當真理發出亮光,你突然間會說:「那是光明和崇高的美!那裏有一位愛我的神。淩駕於困擾我的事情之上,有一道光明和崇高的美。如果神屬於我,我也屬於祂,今天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還有就算明天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都微不足道!

我知道,作爲基督徒,假如神得著榮耀,那麽,我將心滿意足。因爲我知道祂必須除滅一切罪惡。光明和崇高的美將淩駕於困擾我的一切事物之上,而我甚至不會在意今天或明天將有什麽事臨到我,因爲我知道與祂同在,我必得勝!我知道與祂同在,祂屬於我,而我也屬於祂。我不再憂慮什麽。

『他毫無憂慮地呼呼入睡。』」你看,這就是聖靈充滿的意思,就是說:在你眼中,真理發光,聖靈榮耀基督!

我們也說過聖靈充滿有不同的程度。我們也提到你只要日復一日地悔改、順服,禱告、悔改和順服就能經歷到持續的聖靈充滿。這一點我們談過了。 聖經在這裡說,聖靈充滿是當下持續的進程,必須常規性的永遠持續下去的。但是,我們也提到聖靈充滿有不同的程度;有時候,當神讓你很真實地體會到祂,你會經歷到聖靈大能豐沛的膏抹!

我們用來解釋的圖像是這樣的:「我是孩子們的父親,我跟他們一起走在街上。但在某個特殊時刻,有個孩子說了一些觸動我內心的話,我立刻停下來,把他摟在懷裡,說:『孩子,我真高興你是我的孩子!』他們哭了起來。你說:『我真高興你是我的孩子!』我們繼續往前走。」

可是,你不能這樣生活,不能夠讓他總是摟著你的脖子,你也摟著他的脖子!雖然關係一樣沒有變,但卻是在那一刻,我們正享受著我們的關係!

有時候,有些基督徒是有這些經歷的。你僅僅盡了你的責任,做了神指示的工作而已,可是你會經歷到神同在的大能和恩膏。我們說過,有些教會在這方面真的搞混了,因爲這些偉大的聖靈膏抹和能力的體驗,不一定是經常臨到的、常規性的聖靈充滿。你會誤會,以爲那些偉大的經歷就是你恒久的慣常體驗!而且會將你一切的罪除淨,使你永遠停留在那個狀況中,你必須永遠處於這個層面上。這是人們混淆的觀念,這一點我們也談過了。

我們曾經講到你可以藉著兩重動力被聖靈充滿,就是:治死及渴望。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去形容它,也可以說,悔改,把你的罪帶到十架下,在動機的層面上消除罪的意念,與基督認同,看見自己完全在基督裏被接納;你憑信心悔改,治死身體的惡行,並且渴望祂為你成就的事。

不要令聖靈擔憂,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這方面我們談過了,而且指出如果這兩件事恒常發生,那麽在某些時刻你會經歷到聖靈的充滿;在神的同在中你會感受到祂大能的膏抹。

除了(治死和渴望)之外還有另一件事就是:神賜我們聖靈的三個標誌。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5章19到21節說的。仔細的觀察,必能明白聖靈充滿的生活,是喜樂的、能自我約束的。我們談過這個道理。但是保羅問:「聖靈如何將祂自己顯明?聖靈如何讓自己被看見?聖靈如何向你彰顯自己?」答案有三點。(第三點我們今天將不會多談)

這三樣標誌就是:心中的頌贊;滿足感,常常凡事謝恩;以及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第19節說:「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這是第一個標誌。

音樂家們!請聽好!聖靈充滿的其中一個標誌是音樂!就是發自內心,並且代表你和其他基督徒的關係的音樂。

聖靈充滿的第二個標誌是感恩的生命,20節說:「凡事要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

聖靈充滿的第三個標誌是:「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今天,我們要思想的就是這三點。

你們很幸運,其中一點我們根本不必談。第三點:「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這當然是重要的。這意味著聖靈充滿涉及權利的放棄,重視相互順服的關係。但是,如果細究第21節,你會發現它其實就是本章其餘內容的引子。

基本上,它涵蓋所有的人際關係,包括男女、夫妻、父母與子女、以及雇主與雇員的關係。因此,本章的其餘部分和第6章的大部分,都在描述你被聖靈充滿後必然産生的關係。但願我們從中學習到一樣功課:被聖靈充滿不僅表示在崇拜中得著榮耀的衝擊。聖靈充滿意味著,你被聖靈充滿的方式,必定對你所有的關係産生持續且全面的影響。這些關係包括你與父母、與家人和同事。你從關係中知道你是被聖靈所充滿。

假如你認爲你是被聖靈充滿,而你的關係卻一塌糊塗,並且情況依然不變,沒有絲毫改善,看不見任何醫治,全然沒有和好與平衡,那麽你就沒有被聖靈充滿。第5和第6章的其餘部分都在這個標題之下,我們不詳盡地去談。我要爲這個段落的訊息作結論的原因是,到了後面論到男女以及婚姻中的夫妻關係時,要爲我們開啓一個全新的區塊,到時候才是我們要深入去研究並探索的。

讓我們回到聖靈充滿的前兩個標誌,就是:心中的頌讚以及在任何環境中都要凡事謝恩。我們先注意沒有列出來的內容。我必須提到這一點。很多人談到聖靈充滿…,或許有人會問:「這是一間聖靈充滿的教會嗎?」有沒有人問過你這個問題?他們問了什麽?好,現在你要注意沒有列出來的部分。聖靈充滿的標誌還可以包含很多其他東西。但是,如果那些東西沒有列出來,它們不一定是聖靈充滿的標誌。你懂我的意思嗎?假如你讀聖經,不一定單單讀使徒行傳,假如你研究教會歷史,你會看到聖靈大能的運動各有其奇妙的不同彰顯方式。

你可能會做的一些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是去研究,發現,自從十七世紀以來,大約每五十年左右,都有盛大的、被稱爲復興的聖靈運動!

這或許是在文化上、或透過文化而有的強烈聖靈運動,或透過社區,以至國家所發生的聖靈運動,總是會激勵數以千計的人歸向基督。整個社會的面貌會被改變,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了幾次。在十七世紀二十、三十和四十年代的大復興;在1800和1810年代的第二次大復興;在1857 到1859年的第三次大復興;在十九世紀初的第四次大復興,在各個不同地方發生,例如在美洲、美國、愛爾蘭、韓國。最後幾次更大的復興發生在東非。仔細觀察,你會看到確實有這回事,而我稱之爲來來去去的「現象」。我說的「現象」指的是你聽到「復興」這個詞的時候所想到的事情。

有時候,因著聖靈奇妙的運行,人們在情感上深受激動,在聚會中因爲自知有罪,或感受到神同在的大能,而不斷地昏厥、暈倒,這些情況並非罕見。有時候,在某些處境中,也有許多關於神蹟、醫治、人們突然對於一些問題或狀況恍然大悟,以及能預言未來等等的記錄。當這些神蹟發生的時候,當這些情感上的奇妙經驗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呢?在每次的復興當中,有時候並且在某些地方,其中一些現象總是會發生,而也有些並沒有發生。曾經有全國三分一的人民因爲一些復興運動而信了主,可是,(也有些時候)那些現象卻沒有出現。

但在另一些處境中,有些現象卻比較常見。在第一次復興當中有些偉大的領袖,如:美國的約拿單.愛德華茲;英國的喬治.懷特菲、循道會的創始者--約翰.衛斯理。他們有時看見那些現象,那麽他們怎樣理解呢?他們的意見分歧。信不信由你,約拿單.愛德華茲認爲,那大多是聖靈的作爲。而喬治.懷特菲則相信是情感作祟,是人們把自己投入一種情感的亢奮中。

約翰.衛斯理的態度卻相對中立,他不真正知道自己的意見。這讓我們明白,有些復興運動並不存在某些現象,而有些則有那些現象。事實是,這些現象都不在這段經文的清單裡。爲什麽?因爲有時候,那些現象出現,有時卻沒有出現。如果我們說:「除非我們看見這些現象,不然,這就不是聖靈充滿的運動,這就不是一間聖靈充滿的教會」,這是錯誤的。

這段經文不是這個意思。這也不是我們在歷史中看到的。如果你說這些現象會發生,或說它們必須發生,都是錯的!你如果這麽說,那就是在銷滅聖靈的感動。你其實是在對聖靈說:「你必須這樣做工!必須這樣運行!」你忘了聖靈才是主!

哥林多後書說:「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這是什麽意思呢?這意思是,聖靈是主!如果聖靈是主,祂也有權柄,祂也能按祂的主權自由運行。你不能那樣控制祂。如果有人問我:「某某教會是一間聖靈充滿的教會嗎?」我要回到這張清單,而不是其他的清單!我要反問他:「那間教會有這張清單裡的特徵嗎?」

首先!有某些的現象並不證明這是聖靈的標誌。但這張清單則能夠,因爲這些事情才是必需的記號。你明白嗎?那麽,還有哪些記號是必需的呢?好,這裡有兩項,我們可以叫它做一系列的記號。

第一,音樂人一定會特別留意這一點,對嗎?音樂是聖靈大復興運動的必有記號之一。除此以外,沒有別的途徑,沒有別的方法去理解它。醫治不一定是聖靈運動的一個記號。儘管有醫治,但醫治不是必有的記號。醫治不在這張清單裡,所以醫治不是必有的。但音樂是必有的記號。第19節說:「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

但你要記住上文。上文說的是醉酒,保羅說:「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你們會花時間這樣在一起。上文談論的是你喝醉了,會怎樣!除非你真得很沮喪,不然你不會自己一個人喝悶酒,把自己灌醉的是不是?你總是跟大夥人一起喝醉。在每一個文化中,每一個社會裏都一樣,你跟大家一起喝酒,喝得興高采烈,自然會愈來愈興奮。你會漸漸失去自約的能力、心靈變得比較脆弱、但勇氣卻增加,而約束力則減弱,但同時你的創意卻會提升。因爲人一高興,約束力就減弱,心靈的脆弱浮現,勇氣也有了,你願意出來嘗試新事物,這就是創意!

因此,人們會唱歌、講故事,很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大家都在聽這些歌曲、聽他們的獨白和故事。這要看醉酒的人表演什麽。在我們的社會裏,醉酒後的行爲或許最沒有創意。鍾馬田是我最敬仰的人物之一,他是威爾斯人,1890年代末在威爾斯長大,我猜他出生於那個時代。我讀過他其中一篇講道,他用了一個威爾斯的片語,翻譯過來就是「快樂的夜晚」。在「快樂的夜晚」,農民們聚在某個農民的家裡。他們的廚房很大,裏面有一座巨大的火爐。一天工作完畢,大家都聚在那裡,開懷暢飲,然後開始唱他們自己創作的歌曲。他們也作詩,拿自己的詩出來念。創意滿瀉!人們聚在一起就是這樣,享受歡聚的好時光!

這就是保羅教導的背景。保羅說:「你們是基督徒,被聖靈充滿了,應該有怎樣的表現呢?」可是,我們現在沒有聚在一起,沒有喜樂、溫暖、卻有約束力。我們也沒有聚在一起,創作歌曲、講故事,我們不再做這些事!我們進到教會,坐下,聽鋼琴演奏。保羅說的是,如果你們被聖靈充滿,那麽,你們彼此之間的社交關係、相互的交流、唱歌、音樂和創意將會使舊的一切相形見絀.。基督徒不是僅僅擅長社交,而是最能夠令人如沐春風。

基督徒應該發揮社交功能,彼此對說,分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爲。而這所帶來的愉悅、喜樂和刺激、會使我們創意無窮,遠遠超過我們原本擁有的。保羅說的是:「如果你們被聖靈充滿,你們會聚集一起,用詩章、頌詞和靈歌彼此對說。」而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就是,今天除了有基督徒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出現之外,我們從來沒有所謂盛大的復興、從來沒有聖靈運動、從來沒有所謂重要的聖靈運動。你要看聖靈曾經來到嗎? 你只要看看那些詩歌集,打開你的歌集,讀一讀那些詩歌,你會發現這些歌曲創作在歷史中並不是一塵不變的持續出現。而是這裡出現一陣、那裏一批!由聖靈偉大運動所催生。

經文說到音樂總是聖靈運動的産物。真正的聖靈運動總會帶來充沛的創意。回到舊約時代,你會看到以色列民建造會幕時,那些工匠、藝術家們都集合一起。他們都有聖靈的恩賜,能製作美麗的東西。仔細思想一下,你也要發現我們應該時常以最美好、最有創意的方式表達自己。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都能作曲寫歌。但能確定的是,會寫歌的人發現自己在聖靈的引導下,創作能力會大大提高。不僅如此,那些對音樂一無所知的人,會發現自己在有生以來第一次想要唱歌,也必須唱歌。大多數基督徒知道,自己原本對音樂沒什麽興趣,但信了耶穌之後,你發現自己在敬拜中首次對音樂感到有興趣了。

這個道理有什麽實際的涵義呢?我不是十分確定,我是說,我覺得基督徒沒有領會到這節經文的意思。我們應該聚集在一起,互相激勵,以美好的創作來表達神在我們生命的作爲。你得要去思想,思考一下,你應該怎樣回應聖靈!

請留意,這是發自內心的,因爲我們要用詩章、頌詞、靈歌這三樣東西彼此對說。我們先來瞭解它們的含義。有時候,你們應該在聚會中,利用舊約聖經的經文來頌唱。我們是這樣做的。頌詞是我們創作的、寫下的音樂。至於靈歌,沒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含義。但研究希臘原文,就知道它也許指的是「自發性的屬靈音樂」。韓德爾是個例子。我不知道他的創作有多少成分屬於啓示性,但韓德爾在創作《彌賽亞》時有一次深刻的經歷。看來他絕對很像被聖靈所感動。那是一首靈歌。

你可以拿出詩歌集來讀一讀,光是閱讀這些偉大詩歌創作的歷史,足以讓我們心往神馳!許多時候,我們稱這些詩歌爲靈歌,是內心喜樂的湧流!我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這些詩歌,我不想選一首你不喜歡的,但例如由海弗格爾所寫的:《主,祢得著我一生》,它不僅調子優美,也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歷程。

歌詞說道:

「主,你得著我一生, 使它歸你成為聖;

得著我手與我足, 勤作你工,奔你路;

得著我口與我舌, 傳揚你話,頌你德。

得著我心與我意, 全歸於你不他依。」

這就是靈歌,最後她說:「得著我日與我時, 歸你使用永無止。」

她談到創作這首詩歌的經過。當時,她利用大約兩星期的假期去探訪一個家庭。那裡有十個朋友,大多是非基督徒。而當中的幾個基督徒的生活一塌糊塗,都很糟糕。她去之前,禱告主:「主啊,我離開前,求你使我成爲你的器皿,讓聖靈進入這十個人的生命中,要嘛把他們帶領到你面前,把他們從坑中拔救出來,或使他們知道自己的罪,叫他們藉著我更親近你。」她到了那裡,每天早上都禱告:「我希望他們會這樣受到影響…讓我有機會被神使用,作祂流通的管道。」她對這些人的影響令人驚訝! 她說,她在那裡的最後一晚,看到神奇妙的作爲。她坐下來,感到要不住地讚美主,於是開始寫下心中的想法,寫下這些字句,便創作了:「主,你得著我一生,使它歸你成為聖」,而成爲一首靈歌。

細心閱讀,你會看到這些詩章、頌詞和靈歌都是出自內心對主的頌讚之音樂。讓我再爲你念一些文字。這是說,最終聖靈充滿的基本記號是存在的讚美。一個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與一個沒有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的區別,是在於聖靈充滿的基督徒總是不住地透過音樂的旋律去讚美神,察覺到神的恩賜是值得讚美和感恩的。聖靈充滿的真正標誌是:在任何時間心中都在頌唱一首讚美的詩歌。

讓我爲你念一段文字。我不確定是誰寫的,但幾年前我把它們收集下來。這是與讚美有關的短文。它說:「當你發現一本好書、絕佳的風景、偉大的音樂,你會迫不及待地要找別人來讚美它。你非得向某人稱讚它,也使他們附和、回應,否則你的喜樂仍是不夠完滿、不完全。這豈不是難以置信的嗎?豈不是很美妙嗎?讚美在生命中起的作用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有值得讚美的事,你總會找人來一同稱讚它。你必定會向他們讚賞它,讓他們也看見它。你非得要他們前來看見了那幅圖畫,或聽到了那段音樂後,說:『哇!真棒!』,那時你才真正滿懷喜樂。你的喜樂如同樹上的嫩芽,要等到有人對你說:『真棒』,它便開花結果。」這就是讚美的本質。你必須向別人稱讚它,讓他們也稱讚它,這樣你才會滿懷喜樂。你必須讚美,使你的喜樂滿滿。請留意,最不快樂、最麻木和最滿腹憂愁的心靈以及最不高興和最痛苦的人,就是那些不讚美的人。沒有任何事情引起他們的興趣。一件芝麻綠豆小事會毀了他們的一天、毀了一部電影、毀了一段關係。他們是既沈悶又不快樂的人。

最近我收到一封信。寫信的人是個基督徒。她在信中批評自己,她說她和一位基督徒朋友參加一個研討會。那個研討會是討論某個題目,但因爲表達得不夠好,而且很多內容都是她聽過的,也是她不會贊同的芝麻小事。她說,她以前不贊同那些事,也從來沒有贊同過;對於那些相信那件事的人,她也決不尊敬。因此,她在研討會中站起來,要走出去之前,正準備跟她的朋友說:「啊,浪費我的錢!你相信他的話嗎?」這時,她的朋友卻先對她說:「啊,有兩三件事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這次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她只好很謹慎地、吃吃地笑著說:「他這樣說的時候,不知道在想什麽呢?」

她的朋友說:「噢,沒錯!是有點笨!」但我的重點是,他朋友離開前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他找到了可以值得讚美的事情。對於寫信的這個人來說,她呢,卻被兩三件自己憎惡的事毀了一切。砸了一切!「我的一天就這樣被毀了,因爲我看到這一幕,整部電影都被毀了!看到這一段,這整本書對我來說也全毀了!」聽衆朋友,你是不是這樣呢?如果你感到煩悶,這是因爲你不知道怎樣讚美!

如果你今天還沒有找到任何事情來讚美的話;如果你在研討會中感到不耐煩的話,那麽,你就沒有什麽可以讚美的。讓我這樣說下去吧!有人說,最煩悶、最不愉快的人,就是那些不讚美的人。然而,那些讚美的人卻發現許多事情都很有意思!他們覺得很享受。那些很會讚美的人能夠在品性上顯得溫柔、有人情味並且有高尚的情操。讚美的機制和感應的官能與你生命的中心是密切聯結的。它與那使你之爲人的本質是緊密相連的。

重點是:最能夠讚美神和以及最愛神的人,會在世界上找到最多可以去愛的對象。那些最不懂得讚美神和不讚美祂的人,卻總是在神對付他們生命的事情上找岔子。你也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沒太多事可以讓你讚美。我相信,藝術的精髓,音樂和藝術之所以偉大,就是在於你能夠在那裡找到可以讚美和謳歌的東西。

請注意,我不是談論藝術神學。藝術並不是爲它本身而存在;藝術乃是將潛在的真實表現出來,將人性的尊貴、創造的榮耀、上帝的偉大以及人類的悲慘表現出來。我並不是說每一首歌曲、每一件藝術表現都必須是喜樂的, 積極的。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但我的確切意思是:那些被聖靈充滿的人有一股創造性的藝術衝動,是因爲這些人在神的裏面找到了最多可讚美的事情,同時也在世界上找到了最多可讚美的事!我想原因就是在此吧!那些覺得自己最愛神的人,會發現自己最關愛世界,而這個世界成了值得稱讚、感恩的好地方!

你明白這個意思嗎?你理解這股力量嗎?你體會到這個迫切性嗎?現象、醫治、情感上的經驗、沒錯,這些或許重要,但是不在這張清單裡。聖靈的必有記號是,你們在心裡産生存在的讚美。你們不斷地向祂發出歌頌的旋律,要以最有創意的、最優美的方式互相表達對唱、頌讚神。因此,音樂是聖靈充滿的必有記號。

第二,你必須有滿足感。這一點我只輕輕帶過。聖靈充滿的第二個重要 標誌,也在清單中,那就是:「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你留意到這話裡的重覆性嗎?「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羅馬書1章18節說:「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什麽事最令神忿怒?什麽事最令那位創造繁星如海沙的宇宙創造主上帝忿怒?你讀到了這節經文嗎?你聽到了嗎?「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聖經說,人類不虔不義的根源,就是忘恩負義。這就是最令神忿怒的頭號的罪!這是羅馬書1章21節說的。忘恩負義是一切的根源。你或許會說:「你在開玩笑吧!」謀殺、強姦、壓制、不公平、奴隸。按聖經所說,這一切都來自忘恩負義。這是關乎心靈的事情。這是頭號殺手!難道你不認同嗎?比方,在人的層面來說,如果你寫一篇論文,你會使用很多獎學金和資料來源,而你的文章並沒有註腳說明資料來源!這很嚴重啊!不是嗎?這叫什麽?這叫做剽竊!什麽是剽竊?剽竊就是你不認賬!剽竊就是你變成你才是真正的作者!剽竊就好像你是權威、你是作者!否認你依靠他人、表現得獨立自主、不認賬!這就是忘恩負義!這是不合法的!

好,我們進一步說下去!假如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你捉到一個企圖推翻我們政府的德國或日本士兵,你怎樣做?你應該怎樣做?假如你真的捉到他們,你要文明的對待他們,把他們關在集中營裡。還是你要照著日內瓦公約對待他們。

那麽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如果捉到一個企圖推翻自己政府的國民又如何呢?怎樣辦他呢?把他關在監牢裡?不!那會怎樣?處予死刑! 爲什麽會有差別?這是一個關乎感恩的問題。國民對自己國家感恩也有義務。他不能像那些別國的人那樣做,你必須承擔國民的職責。因此,國民如果企圖在戰爭時期推翻自己的政府,那叫做什麽?不是叫做剽竊,而是更加嚴重。是什麽?就是叫做叛國!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就是忘恩負義!

我們在這裡稍停一停,思想一下。如果那些形式的忘恩負義是如此嚴重的話,那麽,最高形式的忘恩負義必然愈加嚴重!當你決定你愛怎麽生活就怎麽生活;(很多人都是這樣)當你要自己決定聖經在這方面的道理對你是否實用;當你決定你說了算;當你決定生命由你掌握,那麽你會怎樣做呢?這種行爲是宇宙性的剽竊,比前面說的剽竊惡劣得多了!甚至於可說是逆天行道。

回到羅馬書第1章,那裡告訴你一些被你自己限制、壓制的事,你甚至沒有看見它。你不承認它的存在。你所有的問題根源都是因爲你對神忘恩負義。你的一切問題都出自忘恩負義。正如我們在羅馬書第1章看到的人類一切問題的根源一樣,我們所有的罪都是因爲我們不認賬!沒有看見我們所倚靠的上帝,而我行我素,好像我們就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好像我們自己當家做主!這是講到一切罪惡的根源。

因此, 講到聖靈充滿的印記, 推動真正基督徒生活的引擎是一顆充滿感恩、喜樂的靈。這就是爲什麽保羅將這個觀點分別出來,他是絕對的堅持自己的領悟。要分辨你是否被聖靈充滿,不是看你在情緒上是否高亢,不是看人們是否透過你得不得到醫治,而是看:你是否常常感恩?或者正如法蘭西.沙科所說:「你對神的愛是否足夠,以致對於祂帶進你生命中的任何事物你都會感到滿足?」

我不想就這一點發表陳腔濫調的言論。我知道在聖經裡沒有比這方面的道理更加困難的。原諒人,是困難的。慷慨施捨金錢給人,是困難的。傾囊捐助窮人,是困難的。伸張正義是困難的。修復破裂的關係,是困難的。保持自己純潔,是困難的。我是說,這些事情都是十分困難的。沒有像這些那麽困難的事!

然而,這是被聖靈充滿的必需標誌:常常凡事謝恩!

我要告訴你個中原因。這一點與真正被聖靈充滿的生命關係是如此密切,原因就是:它最終要將一個人從「因行爲稱義」的基督教體系中,和一個基督徒從靠「恩典稱義」的框架中,分別出來。

請留意聽!因爲我們能夠分辨出哪些是法利賽人,即使他們已經悔改了,你還是可以認出他們是法利賽人。因爲他們的態度是這樣:比方你說:「好吧!我認同這一點!現在我碰到一個問題。我內心很空虛,我承認我需要神,那麽我要怎麽辦?我每星期要到教會幾次?我要看什麽書?做什麽?你告訴我。我必須禱告,這很好,答案在那裡?你給我啊!我打算做我必須作的事,讓我努力做些什麼吧!」

而另一個人過來說:「我看到上帝爲我完成了一切,祂已經爲我成就了一切,祂滿足了每一個需求,所以我現在過基督徒的生活。感恩的喜樂激勵我的生命,因爲祂已經拯救了我。每一件事都已經爲我完成了。」從你的生活是否被一顆充滿感恩的喜樂之心所激勵,或你只不過有點責任感,就可以分辨出你是否是真基督徒;或是僅僅是一個道德主義者。

你對神的尊崇足夠嗎?你對祂的尊崇,足以令你滿懷感激嗎?你是否看見感恩能夠激勵一切?如果你很難原諒別人,你的問題是,你沒有爲神所替你成就的一切來感恩。這是毋庸置疑的。你不可能一方面對某個人懷怨,而一方面卻記住你對神的虧欠是何等多!你不可能這樣!不可能的!你非得清楚地意識到神爲你成就的一切,你才會相應地對祂滿懷感激,你才會對他人釋懷!就是這麽回事!這與他們怎樣對待你毫無關係。他們或許幹了一些相當差勁的事,但感恩是解決你今天的怒氣的途徑;感恩是解決你今天的憂慮和焦慮的方法。如果你在憂慮,你會忘記神爲你成就的一切。我知道你會說:「啊,天啊,接下去,會有什麽事要發生在我身上?」

你看神爲你承擔的這一切!你本來應該死了!你看看祂怎樣眷顧你!感恩是解決你的憂慮的方法;感恩是解決你的怒氣的途徑;感恩是除去你的內疚的不二法門。你覺得你對自己很差勁是因爲你沒有退後一步,說:「神啊,我爲你在十字架上代替我所成就的一切救贖工作,實在感激不盡啊!」如果你被聖靈充滿;如果真理對你發出亮光,這是必然的、必有的記號。

也就是說,你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日覆一日的能夠說:「看起來,這挺難的。但是,我要爲此感謝祂。因爲祂有智慧,祂在過去眷顧了我。真棒!我要繼續相信祂。」不過,最重要的是,你要說:「主啊,因著你爲我所成就的救恩,所以感恩在激勵著我前行!」

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我們真是感謝讚美祢。主阿,不是我要做些甚麼,而是祢已經做的事情。主阿,懇求祢繼續工作,開啟我們裏面真實的認知,一個被聖靈充滿的標誌,是我們心裏充滿了音樂,讓我們成為一個讚美祢的人。是因為真實的改變,而不是只是形色上面。主,叫我們眼目不只是定睛在那一些不好的事情,而是看見祢真是配得一切的讚美。生命當中,因為祢的真實,因為聖靈的充滿,以致我們生命裏充滿了讚美,而且我們凡事都感恩。不要讓我們做一個忘恩負義的人,祢已經為我們做成在十字架上成就了這一切,讓我們真實的看見,不是腦袋明白,但行為卻是過著律法主義者。幫助我們成為一個享受祢恩典的感恩的人。謝謝主的同在。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