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聖靈:二、聖靈的標誌
提摩太·凱勒

alt 意境:人:鳥:天空和草地(小).jpg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會再一次探討聖靈這個主題。今天我們仍舊來看聖靈充滿的記號。

以弗所書第5章18到21節說:

[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19]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贊美主。

[20]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

[21]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請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啊,我們在禰裡面,帶著一個謙卑的心,俯伏在禰面前。主,我們打開禰的話,懇求主禰打開我們的心,透過真理的聖靈光照我們,以致真理在我們裡面發光。讓我們真實的來認識主,以致於我們生命有真實的改變。謝謝你,我們感謝禰這樣的恩典,我們可以一起來領受禰的話語。謝謝禰的同在。我們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親愛的朋友,這段經文內涵豐富。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談過的是經文最前面的部分。上次,我們說到,被聖靈充滿的首要條件,就是心中要得著真理的光照。

知道神是慈愛的——在理智上知道有一位為你在十字架上捨命的神,知道神有能力,是一回事;得著真理在心中光照卻是另一回事。因為這表示真理在你心中從觀念轉化為真實的,使你開始自問:「如果神是這樣的一位神,而我屬於祂,祂又屬於我,我還怕什麼?有什麼事是我無法忍耐的?我為何憂傷?我到底怎麼了?」你如此自問,是因為真理正在光照。這就是我幾次談到的,被聖靈充滿的條件,聖靈的意思。

現在我要挑戰你。分辨一個人是不是基督徒的方法之一,是看他是否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歷。目前你或許會說:「好啊,告訴我更多那個經歷吧。我理智上好像知道那是怎麼回事,但是我通常都不清楚,我不處在那種狀況中。」這意味著你是個基督徒,你時而在狀態中,時而不在。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說:「我想我是個基督徒吧。我的意思是,我相信聖經的教導,我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我也力圖過良善的生活,但我不真的明白你的教導。我從來沒有那種經歷。我真的不清楚你的意思。」

聽眾朋友,這的話就糟了。因為聖靈充滿正是如此。它讓你知道基督教是全人和整個心靈的經驗,不是純粹一套道德體系。它不是純粹的道德規則和教義規條。它比這些要多得多。當然,基督教是一套讓人們相信的教義,我的意思是,你不會聽到我說:「啊,基督教嘛,基督教里沒有教義,只是一種經驗而已。」這麼說是愚昧的。 只是基督的信仰遠超出教義的字句。它是一生的經驗。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談什麼,如果你不明白真理髮出亮光是什麼意思,如果你不懂得「不僅需要相信耶穌為你在十字架上捨命,還需要在某一天頓悟,祂確實為我而死」,那麼你需要這個經歷,它將改變一切,而且會照亮你的生命和你的心。

正如查理‧韋斯利的詩歌所寫的:

多年被囚困苦心靈,黑暗罪惡所轄奴僕;

你眼射出復活光線,其光閃耀滿我牢房。

鐵鍊脫落我心蘇醒,歡然跳躍隨你前往;

驚人大愛何能如此,我主我神竟為我死。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的宗教完全是屬於理智的東西,那麼你還不真正認識基督教。

上次我們說到,當我們使用恩典管道的時候,聖靈充滿的經歷會臨到我們。恩典管道就是指:我們研讀聖經、禱告、敬拜、領聖餐、與其他基督徒相交,而且我們追求相信基督、順服基督,認罪悔改;我們遵守基督徒的紀律,如此,聖靈充滿必臨到我們。

我們又說到,聖靈充滿有程度上的差異,有層次的不同,有時候,是在於(面對)責任,在於單純行在聖靈中;有時候,這些帶有巨大能力的經驗和恩膏,以及對於現實的強烈意識和神的同在會以莫大的能力充滿我們,使我們有力量為主做大事。

我們講過,人們犯的其中一個極大的錯誤,是以為有聖靈的充滿,便可以立刻把罪除去。其實不然。得著聖靈充滿,必讓你立刻勝過罪,這說法也不對。人們也誤以為可以一直保持聖靈充滿,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因此,我們強調,當你使用恩典管道,以致真理照亮你的內心時,你便會得到聖靈充滿。

有幾個人悄悄來問我:「我用了恩典管道,但還沒有被聖靈充滿,我根據你所探討和描述的方式去做,但我還沒有被聖靈充滿。當人使用這些恩典管道的時候,會怎樣呢?當人那樣做的時候,實際是在做什麼?怎樣被聖靈充滿?」

要解釋這方面的真理,就需要講另一篇道了。

我現在談的是怎樣被聖靈充滿。你要記住聖靈是有位格的。在用詞上,我們很容易就想到用無生命的代名詞「它」來描述聖靈。

其實,我們應該用描述神的那個代名詞「祂」來形容聖靈。

如果聖靈是液體,那麼被聖靈充滿是以容量——公升和毫升來描述。如果聖靈是電力,那麼越多被聖靈充滿則有越高的電流安培或功率瓦特。可是,聖靈是有位格的。因此, 被聖靈充滿的問題是這樣問的:你怎樣被一個是有位格的「祂」所充滿?這就是問題所在。

已婚人士瞭解婚姻是怎麼回事。男女兩人進入婚姻,循規蹈矩,一齊生活、工作,互相傾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錯事,然而,漸漸地,你們知道你們的關係已經停滯不前。曾幾何時你們心心相印,無奈好景不長。以前的種種幸福快樂,已經漸趨平淡。你們過去心裡裝著對方——心裡裝著對方是什麼意思?這不一定要很羅曼蒂克。你心裡裝著某個人,比方說,你跟隨一個偉大的教師,或一個偉大的領袖,或者跟某個朋友合得來。心裡裝著某個人意味著你受到那個人的影響,你對他有渴求和需要。你對他的理想和願景、喜怒哀樂,完全了如指掌。你極其樂意主動響應他。

我再舉一個例子。心裡裝著某個人意味著你完全受他影響。對他的一切,你關懷備至。有人說,這是著迷。其實還不止呢。你是被那人佔有。著迷,只是不成熟的偶像式的迷戀。我不希望你把它當作著迷,因為著迷不是持久的。你可以心裡裝滿一個人,而且一直都有他在你裡面。這是美滿婚姻應有的模式。

被一個人所充滿,指的是你深深受到他的影響。保羅說:「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要麼你被酒精充滿,要麼被聖靈充滿。受到某人的影響,而且非常在意他的一舉一動,就是被某人充滿的意思。結果,你經常做兩件事:你總是設法取悅他,而且總是聽他的意見。

我有一個最老的例子,可以解釋心裡裝著某個人的意思。

我非常清楚地記得,我祖母搬來跟我們同住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還是少年。祖母突然住進來,我們的家因而被影響,我們也被她「充滿」。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說,首先我們要找出她喜歡的事,要重新安排家裡的一切,不要叫她擔憂。當然,家裡的凌亂狀況和八點以後的吵鬧都使她苦惱、擔憂。

既然受到她個人的影響,我們就得找出令她擔憂的事,這挺難的。我們必須知道她的喜惡,重新安排家裡的環境,讓她住得舒適。一方面,祖母會跟你嘮叨,教訓你應該怎樣生活;另一方面,我們也受她影響,聽她的勸告,知道該怎樣生活。

我們也可以有其他選擇。我知道用這個例子來解釋是挺負面,但基本道理是適用的。比方說我們可以不理會她,不給她應得的尊敬,我們還可以說:「我知道她不喜歡吵鬧,八點以後她不喜歡大聲的音樂,但這很難呀,這也是我的家啊。」不過,我們決定接受她的影響,滿足她的需要。因為聽她的,是尊敬她的表現。

關鍵是,你愛某個人就真正受他的影響,生命也被他充滿。這兩件事總是相連的。你要知道什麼令他苦惱,你會重新作安排來取悅他。你嚴肅留心聽他的規勸,記下他的意見和指示。

那麼,被聖靈充滿是什麼意思呢?被聖靈充滿的意思相似。不要叫聖靈擔憂,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要找出什麼事令聖靈擔憂,什麼會使聖靈喜悅。其次,「不要消滅」表示「聽從聖靈」。「消滅」這個詞的意思是「朝某人身上潑水」。你跟某人交談,給他意見,如果他不願意聽,那就像向你潑水一樣,意思是他充耳不聞。

因此,這兩件事與聖靈充滿一樣。聖經說:「如果你想被聖靈充滿,你就不要令聖靈擔憂,也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好了,我們講被聖靈充滿的秘訣之前,回顧一下談過的內容。就方法來說,我們可以用恩典的管道,例如:讀經、禱告、團契、聖餐。就內涵來說,你讀聖經的時候,在做什麼呢?你來教會敬拜的時候,必須做什麼?你禱告的時候,必須做什麼?

你要做兩件事,這兩件事是基督徒生活的本質。它們是有活力的,就好像引擎裡面的活塞。兩者具備就可以讓引擎不斷工作。

事實上,許多年前,我談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於基督徒成長的兩個方面,正如左右雙腿,缺一不可。

第一件我稱之為:識別你內心的偶像。第二件稱為:找出你在基督里的身份。另一個說法是:「悔改並憑信心而活。」再一個說法是:「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這就是悔改的生活。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就是聽聖靈如何談論基督。

聖經到處都論到基督徒的生活本質。歌羅西書第3章說:「要思念上面的事。」這就是憑信心生活,不消滅聖靈的感動。又說:「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這是悔改,不要叫聖靈擔憂。羅馬書8章也說了相同的兩件事:「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希伯來書12章說:「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這就是不要叫聖靈擔憂,就是悔改。「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這就是憑信心而活。同樣是這兩件事。

偉大的釋經家約翰·斯托得在《新造的人:羅馬書精選詮釋》中解釋了羅馬書5、6、7和8章,他寫道,保羅說的這兩件事是你要做的:思念屬靈的事,並且治死肉體的惡行。

我們經常提到這兩件事,相信你也很清楚,因為聖經處處提到它們。每當我們研讀、解釋神的話,都會碰到它們。如果你渴望被聖靈充滿,就不要叫聖靈擔憂,要取悅聖靈,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要聽從聖靈。

現在讓我盡可能地具體地跟你分享,這到底這是什麼意思,怎樣做到保羅所描述的,怎樣被聖靈充滿。

「不要叫聖靈擔憂」出自以弗所書4章30節。保羅探討基督徒生活模式時說:

[25]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捨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

[26]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27]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28]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29]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30]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叫聖靈擔憂」意思就是「違背聖靈的心意」。清教徒作家約翰·歐文說:「聖靈對我們無限溫柔,遠勝過父母對子女的呵護。聖靈付出代價和關懷,為我們尋求聖潔,卻看見我們對世上情慾的事窮追不捨,祂是何等擔憂,何等著急啊。」

不久前我和一對夫婦交談,他們有一個低智能的孩子。我問他們:「你們怎樣看待這個孩子?」他們說:「我們學習到,不管怎樣花時間照顧這孩子,你對他付出的愛,與他給你的回報毫無關係,而且你的心總是與他緊密相連。你避開也好,完全不理他也罷,都一樣。但是,如果你照顧他,關心他,你們就互相連結。這包含了無條件的愛。不管這孩子怎樣回報你,你都不會放棄他。」

因為這樣,你願意犧牲和付出,竭盡全力,絲毫不去想是否行得通,是否成功,會不會有回報。總之,你盡力而為,向孩子表達你的渴望,你跟他說話、教他各種事情,例如:「從挫敗中站起來。與他人分享你的一切。不要撒謊。不要吃糖。不要聽從陌生人。飲食要均衡,要睡得飽足。」你會談這類事情。為什麼?

作為父母,你會不會對自己說:「好吧,我怎樣能讓這孩子忙碌起來?我怎樣能使這孩子痛苦地活著?因為我有一個痛苦的童年,我也要讓他的童年痛苦……」不。你不會這樣做。當你說:「不要撒謊,與人分享你的玩具,從挫敗中站起來,不要跟陌生人談話……」你在做什麼呢?你的意思是說:「孩子,如果你不聽從這些原則,你的生活會有麻煩。」

對父母來說最糟糕的事情是,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你說:「總是一大堆規則——你們就是不想我快樂,所以你們不讓我在外面玩到早上三點。我現在六歲啦,你們以為我還是小孩,像我三歲的弟弟嗎?」換句話說——「你們想讓我痛苦。」

孩子這樣說,表示他不順服你。你該怎樣回應?第一個反應當然是——你會氣得發瘋。你會非常生氣,但每個父母都明白,生氣只是表面情緒而已。

你真正感受到的是悲痛和擔憂,因為你竭盡全力為孩子謀求快樂、幸福、興旺、健康和安全,別的你全都不在意。你這樣全心全意為了他們,可是孩子卻不聽話,反而說:「你們想我痛苦。」這種悲痛、擔憂使父母扎心——沒有比這更扎心的了。即使你不是父母,你也能體會到這種痛苦。

你或許正處在這種情況中:你毫無條件地為某個人盡一切的努力,不求回報,完全奉獻,可是你不僅遭到拒絕,他反而對你說:「你就是不想我快樂,是不是?」他反過來指控你有惡意。你很生氣,但更多是悲憤莫名——再沒有比這更讓你深深感到受傷的了。

請留意聽。聖經在那裡提到聖靈說話呢?在那裡找到聖靈的心意呢?在那裡找到聖靈對你的眷顧呢?聖經告訴我們,聖靈已經借著神白白的恩典進入你的生命,正如父母親臨到孩子的生命一樣。小孩子不曾提出要求,要父母照顧他,或者說,他還不曾想到需要父母的照顧,可父母早就承擔了這個天職,正如聖靈進入你的生命一樣,祂以難以想象的榮耀親自臨到你。

聖經告訴我們,當你相信耶穌基督做你救主時,聖靈就已經進入你的生命中 。聖靈臨到你,是你完全不配得的。祂開始教導你真理,向你顯示神話語里的心意。這個道理我們明白,因為聖經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以弗所書6章17節說到:「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使徒行傳4章記載彼得講道的時候,引用詩篇第2篇說:「你曾借著聖靈,托你僕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接著他引用了詩篇第2篇。這豈不是很有意思?

我的意思是,彼得顯然不是在教導有關聖經的教義,但這句話含義無比豐富。彼得說:「你曾借著聖靈,托……大衛的口。」大衛說的話——聖經說的話就代表聖靈對你的心意。那麼,現在聖靈在這話語里向你說什麼呢?祂說:「與人分享你的一切。不要撒謊。」這不是很像父母的口吻嗎?

祂說:「要合宜的使用你的性慾。不要自私。要樂意施捨。」祂教導你很多道理。如果你的反應是:「如果我聽從神的話語,我不會快樂。說誠實話,過謹慎守身的生活,施捨錢財,述說主對我的意義,順服神的話語——這一切不切合實際。這麼做行不通,我不會快樂。」

這樣你等於是對聖靈說:「如果我聽從你的話,你就使我的生活痛苦。」沒有比這更令聖靈擔憂的。「擔憂」這個詞最使人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它被用來描述某人正在經歷一個不堪忍受的損失。

如果這是正確的話,那麼聖經非常清楚地顯明,使聖靈擔憂的意思就是犯罪,就是觸犯了十誡,就是不順從神的話語。如果說這就是「聖靈擔憂」的意思,那麼這就是說,祂覺得祂失去了你。當你不順服聖靈的時候,你不會在聖經任何一處看到它提到聖靈的態度,說祂責備你:「你這個放肆無禮的小流氓。」

聖經說,祂擔憂。只有當你失去了某些東西,你才會擔憂。你會對某個對某樣東西上癮的人說:「你做的事情讓我很生氣,因為我覺得我要失去你了。每次我見到你這樣迷失自己,我就感到不堪忍受。」

到底這是怎樣一位神?這位神親自來到我們當中,住在我們空虛的生命中,與我們這些學習遲緩的人同住。你知道這讓祂多麼抓狂嗎?祂要如何向你表達祂的心意?神正如父母一樣,對你說:「我為你盡了一切努力,我告訴你這些事的唯一原因,是我不希望你的日子難過。這是使你生命有意義的唯一途徑。我會為你做任何事——我已經為你做了一切。我差我的兒子到你的生命中,我差我的兒子為你而死,以使我進入你的生命。」

當你說:「不,不!你只是不想讓我快樂。」 祂會因此難過。「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這句話是全本聖經中最激進的陳述之一。聖靈會因為你犯罪而痛苦,祂覺得祂要失去你了。祂意識到你正在摧毀你的潛能,你正在踐踏聖靈對你那恆久、永在的眷顧,祂實在太關心你。當祂看到你無法成為一個聖潔的人,祂深受打擊,因此而憂傷。因為祂知道只有那種聖潔會使你真正快樂、幸福和滿足,使你的潛能得以實現。而祂卻承受你如此沈重的打擊。

祂與我們是如此緊密相連。祂的心與我們密切相系,我們犯罪的時候,祂是如此不堪忍受。因此,你加在祂身上的痛苦沒有這更深重的。這就是為什麼約翰·歐文說:「聖靈對我們的無限溫柔,遠勝過父母對子女的呵護備至。聖靈付出代價和關懷,為我們尋求聖潔,卻看見我們對世上的情慾之事窮追不捨,祂是何等擔憂,何等著急。」

親愛的朋友,這一切是什麼意思呢?你必須運用這個真理。光是聽了,然後說:「啊,真有意思。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這不夠,你必須學會應用這個真理。你必須應用「聖靈會擔憂——神會為你擔憂」這個教導。

你要在兩方面應用這個真理:第一,這是超乎理智的,就是知道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完全不同。你仔細查看,便知道世界上大多數偉大的道德體系都說同樣的道理,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穆罕默德的伊斯蘭教,還有猶太教、希臘的異教主義,包括人文主義等等。他們都強調什麼?沒有一個說:「你要撒謊。你不要跟別人分享。」事實上,大家一致同意一些好的價值觀。

每當我傳講十誡,說:「聖經說你不可以有婚外情。」有人會看著我說:「天啊,你真奇怪。現在沒有人相信這個。」

這是很有意思的。幾乎每一個宗教、每一個道德體系,包括天主教徒、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道德體系,還有伊斯蘭教和儒家學說,都一致同意這個道理。這是大家一致同意的少數事情之一。現在重點是,這些團體和基督信仰有什麼不同呢?

不同在於動機。因為每個宗教都說:「要順從規條,因為規條讓你知道你做的是正確的。」有一次,電視慈善節目的主持人——在他的連續節目中說:「給我的節目捐獻吧,為這個慈善活動捐贈吧。這樣你會知道你是有同情心的人。」這恰恰是其他宗教的做法。

他們說:「要這樣做,因為這才實際。要這樣做,因為這就是道德。要這樣做,因為這是正確的。」作為基督教的牧者,我同樣也可以說:「是啊,要遵守十誡,因為這合乎道德;遵守十誡,因為這才實際;遵守十誡,因為這是正確的」。但那是流於表面而且是次要的。

為什麼?你順服神的話語,終極原因是什麼?是因為神與我們有個人的密切關係。祂將祂的生命和心腸,與我們緊密相連。假如我們不順服神的話語,將會使祂深深憂傷,因為祂將生命和心腸與我們緊緊相連,完全是出於祂的恩典。在祂那方面,透過聖靈與我們的生命相連,根本不是祂的義務。

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里說:「要棄絕謊言;與鄰捨說實話;不要再偷」等等,接著他說:「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

其次,我們怎樣應用這個道理,使我們被聖靈充滿呢?

從某方面來說,這很簡單。你怎樣看待罪?當你坐下禱告的時候,你會受到試探而去犯錯。假設說,你正在掙扎,想要使某人回心轉意。你正在與一個試探角力。或者假設說,你不是為著不犯罪而掙扎,而是已經犯罪,因為覺得愧疚而掙扎。你要怎樣做呢? 如果你到了這個地步,不要忘記聖靈的擔憂,你會發現,比方說,你受到某些試探,你想:「我要怎樣面對這個試探?」你看著這些規條,你說:「我最好什麼也不做。我最好不做這件事,因為神不要我做,祂可能會懲罰我,我的朋友不喜歡我。他們可能會報復,事情會越來越糟糕,我還是不要做。」這樣是行不通的。

事實上,你讀過羅馬書第7章吧?保羅說:「我愈是設法不做某件事,愈是想做。」就像——比方說,你的孩子要去打掃他的房間,因為他知道他必須打掃衛生,但這時他母親恰好說:「啊,你的房間亂七八糟,快去整理一下。」這個孩子反而立刻轉身就走,心想:「我會打掃,可不是現在照她的吩咐去做。」

親愛的朋友,假如你看著那張清單上的禁令,對自己說:「我最好別做這件事。」這是行不通的。但是,假如你的思想中充滿了聖靈擔憂的意念,而不是(禁止)犯罪的意念,這就不一樣。

親愛的朋友,你怎樣看待罪惡?你認為罪惡是觸犯一堆規條嗎?或者你認為罪實際上是踐踏某人對你的愛?這人對你說:「如果你不聽從我,你就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如果你不聽從我,你會使我深受打擊,我會憂傷失落。」

親愛的朋友,「禁令」是什麼意思? 「禁令」實際上會使你遇到更可怕的試探。你是否注意到,當有人告訴你:「別做某件事,不然你的麻煩就大了。」你反而更有衝動去做。這個禁令使誘惑變得更大。但是對聖靈擔憂的認知,卻會給你力量去對付試探。有些人從來沒有能力勝過某些試探,原因就是在此。

如果你這樣來理解這個道理,你就會被聖靈充滿。這就是保羅在羅馬書8章說的「治死」。把你裡面的罪治死,不僅僅是承認說:「主啊,我又犯罪了,求你給我力量。」而是一個過程。你要思想聖靈的擔憂,直到犯罪的念頭在動機層面上被動搖,並且被連根拔起。

你或許會問:「這要怎樣呢?」我會具體地告訴你怎樣做。如今我一天用十分鐘對付兩種特殊的罪。我力圖動搖犯這兩種罪的意念,在動機層面上治死它們。想到聖靈的擔憂,我要把這罪的權勢連根拔起,直到罪遠離我。

有兩種罪是我要對付的:一種是懦弱的罪,害怕把真相告訴人,害怕說實話而遭別人拒絕,不被喜歡。另一種是有關時間的運用——我要更能約束自己,善用時間。那麼我要怎樣做呢?如果我對自己說:「哦,我最好做這樣這樣做。我真應該說實話,不然,人們漸漸會認為我是個懦夫。」這有幫助嗎?不見得。

「主啊,我每天都受誘惑,很懦弱,我不想別人把我當懦夫,所以你一定要幫助我。我嘗試了很久,都不成功。」可是,現在我禱告說:「聖靈啊,你為什麼因為我的懦弱而擔憂?」首先,我把聖靈擔憂的一些原因寫在清單上。因為聖靈愛我,所以祂要把我從某些有害的事情中釋放出來。

聖靈不希望我成為懦夫,因此我列出懦弱的所有原因。為什麼祂要我這樣做?為什麼耶穌要我這樣做?為什麼懦弱對我不利?對我周圍的人也不利?我列出一張清單。我要聽一聽、看一看聖經怎麼說懦弱。我聽到聖靈關於懦弱的教導。祂告訴我,懦弱無益的所有原因。

接著,我要思想懦弱為什麼會冒犯聖靈的一切原因。當我感到恐懼,當我欲言又止,當我臨陣退縮,我怎樣面對聖靈呢?我有沒有給於聖靈應得的尊崇?我怎樣離棄了聖靈?我怎樣輕看了聖靈?

換句話說,我想到為什麼這個罪會令聖靈擔憂的所有原因。然後,我要感謝聖靈的愛。

親愛的朋友,請留心聽。因為假如你犯了某個罪,你去向神認罪悔改,你只對神說:「啊,天啊,我又犯了這個罪。神啊,你肯包容我嗎?你會在哪個時候撇棄我?」這樣做是沒用的。你必須轉而察覺到聖靈的擔憂。因為,聖靈對你的愛是你為罪憂傷的真正原因。是祂對你的愛,使你為罪憂傷。

這也是你能夠確信祂絕不會丟棄你的原因:你知道聖靈是如此愛你。那麼我要怎樣回報祂為我成就的一切?

「我怎麼能在聖靈面前做這件事呢!」

對,你就是要這樣認罪。這樣做不會讓你覺得你必須逃避神。很多人說, 是啊,我也認罪悔改啊,但那樣只會使我覺得更加糟糕,好像神真的已經丟棄了我。

如果你悔改的時候發生這種事,那表明你並沒有思想到聖靈的擔憂,你並沒有向一位正在擔憂的神認罪悔改。使你悔改的是聖靈對你的愛,這份愛使你確信祂永遠與你同在。祂永遠不會離棄你。祂絕不會丟棄你。這就是你要改變的理由。假如你說:「噢,我擔心祂會丟棄我。」這表明你沒有以正確的動機來認罪悔改。

悔改的動機是——聖靈對你說:「我從不會離開你,丟棄你。」而你想到,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聖靈呢?當你思想聖靈的擔憂而悔改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憂傷的心情,但那是純潔的憂傷。這種憂傷心情正如父母擁抱著你,對你說:「你做的事太令我傷心,但我的心還是永遠向你敞開。」而你回應說:「我知道,所以我的心情才那麼惡劣,因為我知道你們是這樣愛我。」你看。你應該這樣向聖靈說話。

如果你以為的認罪悔改,並沒有使你確實體會到聖靈的愛,以及你犯的罪是多麼可怕,也沒有給你一種更大的自我約束能力,那麼,你還沒有學會怎樣透過思想聖靈的擔憂來悔改。因為這種悔改會使罪對你的誘惑愈來愈減少,也愈來愈無法轄制你。

「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是被聖靈充滿的兩個秘訣之一。如果你每天花十到十五分鐘,坐下來照這個方法思想聖靈的擔憂,你必能被聖靈充滿。

你可以用很多方法認罪悔改,不要說:「啊,我要悔改,因為神會懲罰我。」而要說:「我必須悔改,因為你看祂為我成就了何等大的救恩。」如果你這樣對付你的罪,你會發現自己的改變。儘管多年來你習慣了因為怕遭神怒而認罪悔改,可是你從來沒有絲毫轉變。現在你會開始改變,你也將被聖靈充滿。

真理要開始發出亮光。在我分享這個訊息的時候,真理不是已經開始光照你了嗎?我正盡力與你分享,當真理光照我內心的時候我得到的領受。你可以在本子里記下來。當真理開啓而光照的時候,你要記錄下來。

好,另一件事就是「消滅」。我只簡單地跟你談一談這點。

「消滅聖靈的感動」是什麼意思?前面談了不要叫聖靈「擔憂」,那麼,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是被聖靈充滿的另一個秘訣。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9節和20節說:

[19]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20]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

「消滅」就是「撲滅」,就是說當聖靈教導你的時候,你要聽。還記得在約翰福音16章記載嗎?耶穌說:聖靈的工作是「要榮耀我」。

「消滅聖靈的感動」意思是你沒有持續地關注基督的榮耀,把祂全然視為你的主。聖靈的工作是向你顯示祂是你的智慧,是你的公義。祂幫助你成聖,祂是你的救贖。這表示你要明白兩件事:怎樣不消滅聖靈感動,怎樣應用在你每天的安靜時間中。例如,當你遇到衝擊,本來你期望改變,但你卻消滅聖靈的感動,不隨從祂的帶領。

聖經說:「沒有人尋求神。」羅馬書8章說:「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譬如說,如果某一晚聖靈讓你曉得,你不應該覺得自己十分了不起。如果到下個星期天你還沒有聽從聖靈,你就知道你在消滅聖靈的感動。聖靈的工作就是向你啓示這些事。

這表示明天你要持續聽從,不斷地跟進,因為聖靈是這樣做工的。

消滅聖靈的感動如同向聖靈潑水。聖靈做工的方式是,讓你有洞察力,使你知罪。你說:「我要改變,我要這樣做。我要約束自己。」你知道自己的罪,於是想採取行動。你這樣做,會給你的內心帶來更多亮光,更多真理的光照。越多真理在你心中光照你,你會做更多新事。你越做新事,就越得到真理的光照。

然而,假如你消滅聖靈的感動,你便切斷了這個循環。當你今天得到光照,你說:「我要變得更不一樣,明天我要改變這樣或那樣。」而你卻不做,那就是消滅聖靈的感動。因此,你必須把聖靈告訴你的事列出清單,任何按著神旨意而能修補你生命的感動都是從聖靈來的。

最後,假如你坐在那兒想:「我是個失敗者,我是個罪人,我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我完全不可愛。神不能接納或愛我。」那麼,這就是終極地消滅聖靈的感動,因為耶穌基督說:「聖靈的工作是要榮耀我。」「榮耀」的意思是展現份量。你卻說:「我的罪比基督所成就的救恩還要深重。」 讓我舉個例子。

我所敬佩的英雄之一——約翰·牛頓多年前寫信給一位年輕牧師,這個年輕牧師向他傾訴說,自己是如何失敗、如何軟弱、如何罪孽深重,以致神不接納他。約翰·牛頓對他說:

每看你的罪一眼,就要看你的救主十次。

這就是聖靈的工作。假如你不這樣做——假如你每看救主一眼,就看你的罪十次,那就是消滅聖靈的感動。

聽眾朋友,明天早上當你思想你如何使聖靈擔憂的同時,也必須思想你如何消滅了聖靈的感動。當你思想你如何令基督失望的同時,要以相稱的態度說:「如果我相信神不愛我,如果我沒有看見我在祂裡面是完全的,那麼我就是在消滅聖靈的感動。」

約翰·牛頓以非常好的輔導方式回答這位年輕牧師,我以他的這封信作結束:

儘管你在理智上正確理解了福音,但在對基督的體驗上,你仍屬於律法,這使你混亂。你擅長給他人意見,但我希望,你能更有效地將你所教導他人的用在自己身上。我希望,你能按你的情況分辨恥辱與痛苦的差別。你完全察覺到並且抱怨在你裡面與生俱來的邪惡,但事實上,你太受它的控制。你說,你難以相信如此無與倫比、神聖無瑕的神會接受或花時間在一個像你這樣的怪物身上。你不僅貶低你自己,還過分輕看救主在你身上的工作和應許,這肯定是大錯特錯的。

你聽到了嗎?他說:「你不可過份抱怨你的罪。」你持續抱怨你的罪,你盯著你的罪,正面注視它。你覺得你是一個怪物,有與生俱來的邪惡。看起來這似乎不是很好的輔導,對不對?他說你留意你的罪,但其實你比你想象的還壞。

他說:「這不是你的問題。你的問題在於你貶低自己,當然這也絕對正確,但你也過分輕看救贖主的工作和應許。這肯定是大錯特錯的。」

可見,如果你使神無法在你身上做工,這意味著你認為你的罪比救贖主的工作更大、更深重。

約翰·牛頓繼續寫道:

這麼看來,人類本性的墮落是很基礎的教義。然而,實際上你並不接受你所說的,不然為什麼你仍舊對自己失望,而且對你裡面除了邪惡之外別無其他而感到驚訝呢?

斷了雙腿的人無疑知道自己不能跑或站。如果你知道你是個罪人,為什麼仍舊不斷為此感到訝異?雖然你說你自己沒有一絲一毫的良善,但你又相信你應該是有良善的。當然,如果你謹守律法的要求,你(表面上)是良善的,可是,福音是為真正無助和卑賤的人預備的。

請繼續聽下去。

在神眼中,除了祂的公義和耶穌的救贖之外,你一無所有。有時,雖然我希望可以謙卑,但是,撒旦卻想要叫我恥辱。我不要在撒旦的學校里學習。它的前提倒是對的,就是我們都是可憐的一群人。撒旦從這裡得到可憎的結論,而且要你質疑就基督救贖的能力以及祂甘心情願的救贖和信實。確實,你抱怨你的罪,而當我們仔細察究它,便發現罪混合了自我意志、自以為義、不信、驕傲和缺乏耐性。這些不會比你所埋怨的最敗壞的邪惡好到哪裡去。

當你不承認神愛你,當你消滅聖靈感動,當你不願意看到你在祂裡面是公義的,如果你看不見祂的愛,你就沒辦法在生命中有所改變。

讓我們一起禱告:

愛我們的父神,謝謝禰借著聖靈來光照我們。讓這真理光照我們,讓我們真實地看見,以至我們的生命有真實的改變。謝謝主,我們何等需要禰。感謝贊美禰。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