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中的公正
這位監獄長令人印象深刻。她是位黑人女性,熱情、親切、有感染力。人們稱她“詹妮弗長官”。
在啓發事工開始之前,我們團隊和獄方人員進行了簡短會面。詹妮弗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是:“我奉救主耶穌基督的名歡迎大家。”
詹妮弗告訴我們,美國大約有二百五十萬在押囚犯,平均每個囚犯每年會花掉納稅人2萬4千美元。只有3%的犯人被終身監禁,剩下的人都將在某個時刻重返社會。她接着說:“因此,即便從非信徒的角度來講,我們也希望看到這些罪犯被改變;更何況作爲基督徒,我們更希望他們得到救贖。”
這所監獄不但秉承公正,而且高舉愛。當犯人有不良舉動或錯誤態度,工作人員會從愛的角度出發,幫他們直面問題。這裏的犯人在言語、態度上都顯得很有教養,他們不講粗口,不在牆上塗鴉。我們參觀了男性囚室,並和犯人們座談。幾個剛剛上完啓發課程的犯人分享了神帶給他們的改變。
神就是愛。但神也秉承公正,在《愛中的公正》Justice in Love 一書中,尼古拉斯.沃特斯托夫Nicholas Wolterstorff 指出,在任何對愛的正確定義中,公正都是必不可缺的部分。
公正和貧窮
箴言21:5-16
一個沒有公正和法制的國家是極其可怕的。如果邪惡不被約束,最先遭害的就是窮人和弱勢羣體。當今世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擁有法制和民主制度的社會至少有兩樣好處:第一,若“秉公行義”,義人便得“喜樂”(15節第一段);第二,法律會懲戒邪惡的人,“使作孽的人敗壞”(15節第二段)。“當正義得到伸張時,義人歡慶,但對作惡的人來說,這是他遭報應的時候。”(15節 – 信息版聖經)
公正的社會制度帶給人安全感,保護公民的正當權利 ——這對窮人來說尤其重要。禱告未蒙應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忽視了窮人的聲音:“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13節)
主啊,我爲世界能夠變得更加公平和公正禱告。請你幫助那些努力推行正義的人,幫助他們把公正帶到邪惡橫行的地方。
公正和赦免
哥林多後書1:23-2:11
大多數人都不願直面衝突,一方面我們害怕受到攻擊、遭人嫌棄,另一方面擔心會火上澆油,讓事情變得更棘手。
但某些人似乎很享受衝突。如果一個人習慣挑釁、找茬,總是批評他人,而且覺得這樣做沒什麼大不了,那他就沒有行在愛中。
保羅深愛哥林多教會,可他並沒有對哥林多信徒的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是出於愛,保羅纔會直言不諱,指出這所教會的錯誤,雖然這樣做讓他“心裏難過痛苦,多多流淚”(2:4)。無論如何,保羅“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的疼愛你們”。(4節)
指出他人的錯誤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在真理的光照下督責他人就像是做手術,雖然會帶來痛苦,但最終能治癒病人。然而,動手術的人必須帶着愛。我們不知道保羅在這裏批評的人到底是誰,他有可能是保羅在前一封書信中提到的那個和繼母同居的人。(哥林多前書5:1-5)
保羅曾一度堅持將此人逐出教會。但此時,保羅卻說他已經受到了足夠的懲罰,並希望教會能原諒、安慰他,並用愛來堅固他(哥林多後書2:7-8)。既然正義已經被伸張,接下來就應該施予憐憫、恩典、愛和赦免。
保羅願意寬恕他人:“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爲你們赦免的。”(10節)保羅的原諒是徹底的,他不會對別人的過犯念念不忘——他甚至記不得到底因爲何事而原諒此人了。
克拉拉.巴頓Clara Barton是美國紅十字會的創始人。有一次,一位朋友提醒克拉拉,她曾經受到過怎樣不公和殘忍的對待。但克拉拉似乎已不記得那些事了。
“你真的忘記了嗎?”朋友追問道。
“不記得了”,克拉拉平靜回答:“我清楚記得我已經忘記了。”
在教會中,原諒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不原諒會給魔鬼留下破口,讓他接下來的詭計可以得逞。而原諒卻可將魔鬼關在門外:“免得撒但趁着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11節)
主啊,請幫助我們能夠識破魔鬼的詭計。請幫助我們快快原諒他人,彼此相愛,將撒旦關在教會門外。
公正和衝突
歷代志下31:2-33:20
神從來不怕直面衝突!在本段經文中,我們看到神如何因着愛直接指出一位好王的錯誤——他的本質很好,但漸漸變得驕傲。神又改正了一位壞王的錯誤,讓他徹底悔改。
當我們看到好王希西家終於重建聖殿時,真是長舒了一口氣。希西家以身作則,率先爲建殿奉獻(31:3),而大家都熱烈響應,紛紛慷慨解囊(5節)。 神大大賜福猶大全民,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宴席,吃的東西剩下了很多。(10節)
“希西家在猶大遍地這樣辦理,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爲善爲正爲忠的事。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20,21節)。“希西家行事爲人,都是好榜樣”(32:1 – 信息版聖經 – 譯者翻譯)。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希西家可以免受攻擊。當“亞述王西拿基立來侵入猶大”時,希西家激勵人民道:“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恐懼,驚慌。因爲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爲我們爭戰。”百姓就靠猶大王希西家的話,安然無懼了。(32:7-8節)
挑戰在所難免。英國的基督徒就好像一羣極小的軍隊,他們的敵人是龐大的、對神充滿敵意的世俗世界。但好消息是:“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大,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只要有這位神與我們同在,我們有何可怕呢? “他必幫助我們,爲我們爭戰。”(8節)
凡事都有兩面性,成功的危險在於它會讓人驕傲。仰慕領袖是件很自然的事,我們必須給領袖足夠的尊榮。但領袖們應該明白尊貴中暗藏危機。一旦驕傲襲來,領袖必須馬上謙卑在神面前。
就在希西家大獲全勝後,驕傲悄悄潛入。好在當神指出希西家的罪時,他謙卑悔改了:“但希西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覺得心裏驕傲,就一同自卑”(26節)。於是,神讓“希西家大有尊榮資財 …… 希西家所行的事盡都亨通。”(27-30節)
可又有一件奇怪的事隨即發生:“……神離開他,要試驗他,好知道他心內如何。”(31節)這恐怕就是所謂的靈魂暗夜吧。
有時,你無法感受到神的同在,但不要因此灰心喪氣。神刻意選擇用靜默、或不可捉摸的方式來試煉你。當神檢驗你的心時,一定要堅持下去,保持對神的忠誠。希西家內心淳厚,他活着的時候專心仰望神(32節),死時也得到了極大的尊榮(33節)。
然而,希西家的兒子卻與父親完全相反。瑪拿西一開始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33:2)。事實上,瑪拿西所行的惡遠超過任何人:“他爲巴力築壇,作木偶,且敬拜事奉天上的萬象 ……,並在欣嫩子谷使他的兒女經火,又觀兆,用法術,行邪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33:3-6)
但無論多壞的人都有得救的機會。不管我們已經沉淪多深——即便像瑪拿西一樣,只要我們能夠悔改、轉向神,就能被神赦免。
神終於出手了:“他在急難的時候,就懇求耶和華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極其自卑。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33:12)
這就是我對監獄事工如此投入的原因。沒有人會壞到無藥可救的地步。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去,爲的就是拯救罪人。約翰.愛迪生John Eddison曾說:“在十字架上,愛與公義結合;真理與憐憫相遇。”
主啊,感謝你,十字架讓愛和公義結合,真理與憐憫相遇。感謝你,你是如此憐憫我。請幫助我彰顯你的大愛,將你的公正帶到世界每個角落,奉耶穌的名禱告。
佩泊的補充
箴言21:9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
同樣..…. 和一個“愛爭論的老公”同住,也好不到哪去!
今日金句:
......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爲我們爭戰。(歷代志下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