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 -加 2:11
在與百夫長哥尼流那次塑造及改變生命的相遇後,彼得和其他人帶領早期教會明白了神對眾人的恩典(參見《使徒行傳》10-11, 15)。然而,後來彼得還是傾向於偏愛那些跟隨耶穌的猶太人,而保羅繼續作為外邦人的宣教士為神工作(使徒行傳九、十三至十四、十六至二十八章)。儘管彼得相信耶穌的愛是為所有人,但偶爾還是會受種族偏見所影響,為避免得罪猶太信徒而不與外邦人同席喫飯。在安提阿,保羅當面指責彼得(磯法)虛僞,因他與外邦人分隔。
縱使保羅的迴應可能有些過激,我們仍當感恩,因他終究沒有隨波逐流,曲解主耶穌那愛與合一的福音。可悲的是,我們看到彼得——早期教會的“盤石”——在猶太強硬派的同儕壓力下,再次顯出軟弱。
然而,彼得並未全然跌倒。從他後來的教導可以看出,他接受了保羅的責備,繼續前行,沒有懷恨在心。在寫給加拉太和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基督徒的信中,彼得稱保羅為“我們所親愛的兄弟”,就是“照着神所賜給他的智慧”去寫信給這些基督徒的那位(彼得後書3:15)。
像彼得一樣,我們有時也會軟弱。但隨着我們在成為門徒的過程中成長,我們也可以像彼得一樣,謙卑地接受批評,並繼續跟隨耶穌。
禱告
主啊,靠着祢的恩典,願我們持續跟隨並服侍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