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列王纪上十三12~14
12父亲对他们说:「神人从哪条路去了呢?」他的儿子都看到从犹大来的神人所去的路。13老先知吩咐儿子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备好了驴,他就骑上,14去追神人,遇见神人坐在橡树底下,就对他说:「你是不是从犹大来的神人?」他说:「是我。」
12节记载老先知听见有关神人的事之后,便询问「这在哪里?」(אי־זה),把焦点放在神人行走的「道路」(דרך),「道路」(דרך)这字在12节出现两次,一次是老先知要询问神人走的「道路」(דרך),另一次说明老先知的儿子们看见神人所走的「道路」(דרך)。老先知所寻找的是神人,但经文却说明老先知的重点是要先寻找神人所走的「道路」(דרך),这样便把「道路」(דרך)的主题突显出来。事实上,「道路」(דרך)是第十三章的关键字(王上十三9、10(x2)、12(x2)、17、24(x2)、25、26、28、33),在整章看来,神人走上哪一条「道路」(דרך)成为他实践神命令与否的场景,而当经文把焦点放在老先知寻找神人所走的「道路」(דרך)时,在喻意上便是在寻找神人实践神命令的场景,与老先知本身那没有回应召命的生活成为对比。之后,老先知便吩咐儿子们预备驴子去寻找神人(王上十三13)。
14节提到老先知「找到他」(וימצאהו),这字也用在十三章28节中,提到老先知「找到他的尸体」(וימצא את־נבלתו),前者找到活人,后者找到死人,成为对比。列王纪的作者刻意地运用同一个字,来带出神人遵命的上半场(王上十三11~24),与违命的下半场(王上十三25~32)的分别。再者,十三章14节提到神人坐在橡树之下,当中的「坐/住」(ישב)字采用了分词(participle),说明一直以来的动作,同样的字(同样都是分词)曾在十三章11节采用,描述老先知「住」(ישב)在伯特利,这样,神人的「住」(ישב)(14节)与老先知的「住」(ישב)(11节)成为一个对比,前者在橡树之下,后者在伯特利;前者活出召命,后者离开召命。
思想:
老先知已成为「老油条」,而这位神人却成为他的反照,老先知期望找到这位神人,可能他在这位神人身上找到他自己过去年轻时的影子。然而,经文对神人的描述与这位老先知产生对比,给读者呈现两极的人生例子,而你面对这两种人生,以及思想自己的道路时,你会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