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哥林多後書2章1-8節
[我]寫信給你們,⋯⋯是要你們知道我是多麼愛你們。—哥林多後書2章4節,新譯本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5年)將醫學從迷信帶入實證和觀察的領域,但他從未忽略患者是個活生生的人。他說:「瞭解生病的是個什麼樣的人,遠比知道這個人生了什麼病更重要。」
使徒保羅關心的哥林多教會問題叢生,但他仍看重每個信徒,包括當中一個與繼母犯奸淫的人,這罪行「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哥林多前書5章1節)。保羅嚴厲處理了這個「疾病」,而這個人也悔改了。後來,保羅又寫了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勸勉所有的信徒。他指出這個人的罪讓每一個信徒都受到影響,「使你們眾人有些悲傷」(哥林多後書2章5節,和合本修訂版)。但既然這個人已經悔改了,保羅勸勉眾人說:「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8節)
保羅的動機很明確:「我先前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4節)。他認識他們每一位,也深愛他們。
「罪」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在每個罪行的背後都有一個活生生的人。當我們受到傷害時,要去修復關係可能很難,但這正是上帝要我們去做的。設法去了解犯錯的人,然後,靠著基督的能力去愛他們。
保羅如何處理哥林多教會中的罪行?
即使一個人有罪但仍愛他,與縱容他有何區別?
天父,請幫助我用祢的眼光來看待別人。
謝謝祢完全赦免了我的罪。
靈糧透視
羅馬書說,我們都達不到上帝神聖的標準:「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3章23節)。但耶穌卻如此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捨命,而且當我們因自己的罪憂傷,來到祂面前,便會蒙祂赦免(約翰福音3章16節;約翰一書1章9節)。所以,基督徒也應盡力饒恕別人(馬太福音6章14節;以弗所書4章32節)。在歌羅西書,保羅勸勉眾信徒:「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3章12-13節)。當有人得罪我們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難饒恕對方,與對方修復關係,但只要我們尋求上帝的指引,祂就會幫助我們採取必要的行動。
作者: 柯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