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可》12:43-44)
在耶路撒冷聖殿的銀庫裏,財主們上前投下大筆銀錢,叮噹的撞擊聲迴盪在石廊間,引得眾人頻頻側目。這時,一個窮寡婦悄無聲息地靠近,在眾人視線的盲區中,默默將兩枚微小的銅板投入庫中。耶穌召聚門徒,說出驚天話語:這窮寡婦所投入的,竟比眾人加起來的更多!
耶穌何出此言,怎麼可能呢?奉獻的多寡不是一目瞭然嗎?誰更愛上帝不是清清楚楚嗎?
耶穌的評判標準完全顛覆了世俗價值——財主們的奉獻是富足的餘數,寡婦的奉獻卻是生存的本數。耶穌看見的不是數字,而是生命狀態:那些從錢囊裏取出的銀錢,不過是財富金字塔上滑落的碎屑;而那微小的銅錢,卻是寡婦用信心掰開的生存之餅。就像亞伯拉罕獻以撒時傾盡所有的信心,真正的奉獻永遠與生命的根基相連。
財主有餘的奉獻,看重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帝。而窮寡婦的奉獻看重的是上帝,而不是自己。2個小錢,是窮寡婦的所有財產。奉獻了這2個小錢,她就一無所有了。窮寡婦在奉獻的時候,沒有考慮過為自己留下什麼。所以,有人說:真正的奉獻,不是看奉獻多少,而是看為自己留下多少。
在物質豐裕的今天,我們更容易陷入“有餘奉獻”的幻覺,一方面常陷入精準的“10%”算術困局,甚至不願意奉獻;另一方面,當拿到工資,我們首先想的是拿出十分之一奉獻,還是想着可以付哪些帳單,添置哪些物品,最後纔看有餘下多少錢給上帝?
奉獻不只是侷限於金錢,還在乎我們的全人。當每一天開始,我們首先想的是把最好的時間用來親近上帝,還是想可以做這件事,做那件事?有多少時候,我們昏昏欲睡了纔想起來,哦,原來我還沒有花時間好好親近上帝。 真正的奉獻是放下對物質和自己的掌控權,它不是資源管理的技巧,而是生命主權的移交。
這或許就是為何《馬可福音》在此處埋下伏筆:當門徒爭論誰為大時,耶穌正用窮寡婦的奉獻為天國倫理寫下注腳。銀庫中的這個永恆畫面,最終指向十字架上的那個終極奉獻。爲了拯救我們,在十字架上,耶穌不只是將祂一切養生的獻上,更是為我們擺上祂自己的生命。
當我們不斷被耶穌的愛充滿,我們就會越來越願意為耶穌的緣故,舍下一切來跟從祂。如同使徒保羅說:“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着基督。”(《腓》3:8)
在《十架君王》中,提摩太·凱勒牧師說:“是給出金錢,還是留為己用,全在於當下究竟什麼對你是最美、最好的。我所知道的勝過你生活中金錢力量的唯一方法,是看到那終極的、年輕的、統管萬有的基督耶穌,他捨棄了一切,為要尋找你,拯救你,愛你。”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