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but as for me and my house, we will serve the LORD.”(Joshua 24:15, KJV)
戴德生家鄉教堂的鐘樓
歷史故事
1776年2月1日的早晨,冬日的太陽照在英國約克郡南部一個即將舉行婚禮的年輕石匠戴雅各(James Taylor)身上。他雖是當地古老教堂的敲鐘人和詩班成員,真正熱衷的卻是酣歌跳舞。爲了迎接新婦入門,他特意早起把麥捆搬進穀倉,準備磨粉烤麪包。隔壁鄰居太太不久前得了風溼病,臥牀不起數月有餘,直到有一天她開始真正信靠神,便立時得了醫治,起來灑掃庭院。這件事讓戴雅各印象深刻,但他實在不喜歡那些用“神的震怒”嚇唬人的狂熱分子。那個白髮蒼蒼的老衛斯理(John Wesley)在仲夏集市上講道被打時,又是鄰居家這對夫婦接待了他。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不知為何,這句話冒到他的嘴邊。他的鄰居夫婦正是如此事奉神的,但戴雅各可不是那種偏執的循理會人,何況今天是他結婚的日子,他正忙着打穀脫粒,哪有時間思考宗教的事。“至於我和我家”——是喔,他這樣從穀倉裏跑進跑出,豈不正是爲了即將建立家庭而忙碌嗎?這可是關鍵的一步,重要的責任——“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看來這句話註定不會離他而去了。那一天,爲了永恆的默想,這位準新郎差一點忘記了婚禮。正如摩西在荊棘中遇見了“我是”,戴雅各在麥堆中經歷了神。
新婚後的戴太太,也很快從名義基督徒變成了熱心的循理會會友。從此,這個家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敬虔的後裔。他們,便是赴華宣教士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原文精意
“家”(house)的希伯來原文是בית。正如教會不是教堂這個建築物,而是由弟兄姐妹組成的信仰共同體,家也不是房屋這個建築物,而是由家人組成的家庭。聖經沒有交代約書亞的後代,但我們知道,那些當着他的面,信誓旦旦地說“我們斷不敢離棄耶和華去侍奉別神”(書24:16)的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便很快開始敬拜當地的偶像。作為他們的領袖,當年十二個探子之一,在曠野四十年中聽聞過無數怨言的約書亞,進迦南之前想必也預見到了這一天,當他說這句話時,使用了轉折的語氣(至於/but),彷彿要將自己的家庭和悖逆不信的同胞分別開來一樣。
今昔應用
很多基督徒家庭把約書亞記24:15作為傳家金句。對於一個已經成家的人,宣教(傳福音)並非只是“我”的事,也是“我家”的事。戴雅各夫婦和他們的鄰居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女,正是以家庭為單位,向世人做着見證。整全的福音,需要有機的團隊來展示:言與行、生活與事奉、唱詩與打穀,都是屬靈生命自然的流露。你的家中,還有哪位家人沒有被編入宣教(傳福音)團隊?有哪些家庭活動,可以成為宣教(傳福音)的渠道?即便教會已經因世俗化而日漸與世界為伍,你和你的家仍然願意做“少數派”嗎?
禱告
為神建立家庭而感恩。西方基督徒家庭曾經孕育過無數敬虔的兒女和優秀的宣教士;但半個多世紀以來,整個西方的家庭價值觀分崩瓦解,受到婚前婚外性關係、婚姻解體、同志運動等罪惡的極大挑戰。求神保守英國教會繼續按聖經原則教導有關婚姻、家庭、親子的真理,並願普天下基督徒家庭能夠培育出新一代的傳道人和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