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 在聚會時一心稱謝(受教舌)

讀經:《詩篇》111 背誦: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我要在正直人的大會中,並公會中,一心稱謝耶和華。(《詩》111:1 )。

前些日子,我叫一些主內孩子寫一篇名為《教會》的文章。一些孩子寫得不錯,寫出了對教會的深厚感情。但有一篇寫得讓我大喫一驚,文中寫“我”每週被迫來到一個地方,空氣不怎麼流通,還得記筆記,把手都弄滿了墨汁不說,怎麼也想不通大人怎麼能坐那麼久?講臺上吧啦吧啦講,“我”就在下面呼呼大睡!聚會結束了,父母還留在那裏不走,真無聊!……

我看了大喫一驚。這就是這位“基二代”心目中的教會!教會就是來受苦、遭罪的地方?

但《詩篇》111篇1節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我要在正直人的大會中,並公會中,一心稱謝耶和華。”這裏提到的“稱謝”就是“承認上帝的性情和作為”,甚至到了舉起雙手揮舞的地步。這不是在私底下,而是來到舊約時期的大會和公會中,也是來到新約時期的教會中,因為“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來》10:25)。

這是因為上帝有作為!上帝的作為是“大”的,充滿了“尊榮”、“威嚴”和“奇”妙!從中也透露出上帝有“永遠的”公義、有“恩惠”,有“憐憫”。所以,人應該“喜愛”、“考察”、“紀念”。而接下來上帝在聖約中豐豐富富的供應,更是引發了詩人一陣又一陣的感恩和驚歎。我們從中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強迫和僞裝。

開篇提到的那位少年人之所以寫出對教會如此負面的文字,說到底正是因缺少對上帝作為的經歷。我在詹畢克《青少年聖經教義》中讀到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一位祖母帶着孫子住在農場裏,農場被大雪掩埋了。他們的屋子也被雪蓋了起來。孫子好不容易把雪打掃出一條通道,但發現家裏沒有食物了。通往外面的道路也斷了,人沒法出去,外面的人也無法進來。

孫子跟着奶奶用木頭烤火,奶奶帶着孫子讀上帝用烏鴉供養以利亞。孫子說:“奶奶,以利亞的烏鴉還在飛嗎?”奶奶說:“在飛。我們禱告,主會派烏鴉來供應我們。”他們帶着信心禱告。你猜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外面竟然有了飛機聲,孫子跑出去,揮動紅布,飛機撒下了一袋土豆!烏鴉變成了飛機,不還是上帝的作為嗎?

試想,有這種經歷的人,對上帝和教會還能如此負面嗎?撒下土豆的正是來建立教會的宣教士們。他們在火爐旁,還不忘遠在荒野的弟兄姊妹。這份“靈胞勝親胞”的深情,怎麼能是僞裝出來的?這羣人組成的教會,怎不令人嚮往呢?

我們近來對上帝有經歷嗎?你願意來到教會“一心稱謝耶和華”嗎?

默想:不以教會為母,就不能以上帝為父。——居普良

禱告:天父上帝,特別爲着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尤其是那些基督徒二代們能真經歷和多經歷你的大作為而迫切禱告,求你向他們顯出你的奇妙作為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