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賽亞書9:8-12
8主向雅各家發出言語,主的話臨到以色列家。9眾百姓,就是以法蓮和撒瑪利亞的居民,都將知道;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10「磚塊掉落了,我們要鑿石頭重建;桑樹砍了,我們要改種香柏樹。」11因此,耶和華興起利汛的敵人前來攻擊以色列,要激起它的仇敵,12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他們張口吞喫以色列。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並未轉消;他的手依然伸出。
有聖經學者指出以賽亞書9:8-10:4的主題是:「上帝的怒氣臨到以色列」,當中有四個審判神諭:
A1:上帝用亞述促百姓轉回,以色列家自恃不悔改。(9:8-12)
B1:領袖陷百姓於災難(9:13-17)
B2:上帝任憑以色列與猶大相爭(9:18-21)
A2:亞述:擄掠者成為掠物(10:1-4)
以賽亞書9:8-12的主題是以色列受罰,9:1-7的主題是和平之君來臨。兩個主題的方向完全相反,為甚麼以賽亞書9章出現這種兩極的現象呢?因為以賽亞書1-12章的主題是從將來更新的角度看現在的審判。因此,以賽亞書9:1-7講完和平的君來臨,猶大的政權永續後,以賽亞書9:8-12就談到以色列受罰。將來更新的經文與現在受審判的經文穿插在以賽亞書1-12章,同時以賽亞是南國猶大的先知,所宣告的訊息都是將來耶路撒冷及猶大的復興。以賽亞書9:8-12談到以色列,批判成份十分強烈。以賽亞書9:8:「主向雅各家發出言語,主的話臨到以色列家」,上帝傳送「言語」(dāvār)的對象是雅各家(bĕyaʿăqōv),不過中文聖經「向」這個介詞(Preposition)可以分別翻譯為「反對雅各家」(against Jacob),或是「給雅各家」(to Jacob)。若果按和合本的翻譯,以賽亞書9:8下:「落於以色列家」,「落於」(Fallen)意味是沉重的話。細讀以賽亞書9:8-12,這些應該是審判的話。因此,筆者覺得以賽亞書9:8的意思是:「主發一言針對雅各家,落於以色列家。」。
以賽亞書9:9:「眾百姓,就是以法蓮和撒瑪利亞的居民,都將知道;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經文指北國被亞述打敗後仍然驕傲自大,沒有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以賽亞書9:10:「磚塊掉落了,我們要鑿石頭重建;桑樹砍了,我們要改種香柏樹」,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是指主前733年亞述王攻入北國,佔領大遍土地。北國的人滿懷自信地說磚牆塌了不要緊,反正可以用石頭建更好的;桑樹被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若果抽離現實處境理解這句話,其實令人振奮和鼓舞;若果在被亞述攻入國境奪取大量土地的時候講這些話,就令人覺得缺乏危機感。當然在內憂外患底下,宣傳正面訊息來團結人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單有「明天會更好」的宣傳,而沒有實事求事面對問題,只會讓問題一直擴大,留給後代承擔。結果亞述於主前722年攻陷北國以色列,若果讀者有這些歷史背景資料,會更加明白為甚麼上帝審判北國以色列。
以賽亞書9:11:「因此,耶和華興起利汛的敵人前來攻擊以色列,要激起它的仇敵」,上帝使用北國以色列的敵人懲罰以色列。以賽亞書9:12:「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他們張口吞喫以色列。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並未轉消;他的手依然伸出」。北國以色列東西兩面受敵,難以應付。「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並未轉消;他的手依然伸出」這句出現5次(以賽亞書9:12、17、21、10:4、5:25)。上帝愛護祂的子民,但是當祂的子民遠離上帝、不斷犯罪的時候,上帝會掩面不看、甚至會懲罰祂的子民。有些懲罰是小懲大誡,有些則是「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並未轉消;他的手依然伸出」。
默想重點:
北國以色列遇失敗後仍然心驕氣傲,招致更嚴重的失敗,你願意以史爲鑑嗎?
上帝使用北國以色列的敵人懲罰以色列,你有想過上帝會懲罰人的罪嗎?
若果你是一位領袖,你願意謙卑自己,避免犯罪走錯路,招致羣體受懲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