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诗篇77篇
1(亚萨的诗。照耶杜顿的体裁,交给圣咏团长。)我要向神发声呼求;我向神发声,他必侧耳听我。2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3我想念神,就烦躁不安;我沉思默想,心灵发昏。(细拉)4你使我不能闭眼;我心烦乱,甚至不能说话。5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6夜间我想起我的歌曲,我的心默想,我的灵仔细省察:7「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8难道他的慈爱永远穷尽,他的应许世世废弃吗?9难道神忘记施恩,因发怒就止住他的怜悯吗?」(细拉)10我说,至高者右手的能力已改变,这是我的悲哀。11我要记念耶和华所做的,要记念你古时的奇事;12我要思想你所做的,默念你的作为。13神啊,你的道是神圣的;有何神明大如神呢?14你是行奇事的神,你曾在万民中彰显能力。15你曾用膀臂赎了你的子民,就是雅各和约瑟的子孙。(细拉)16神啊,众水见你,众水一见你就都惊惶,深渊也都战抖。17密云倒出水来,天空发出响声,你的箭也飞行四方。18你的雷声在旋风之中,闪电照亮世界,大地战抖震动。19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之中,你的脚踪无人知道。20你曾藉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你的百姓,好像领羊群一般。
当各种难处接踵而来、压力过重,使你喘不过气、招架不住时,你会如何面对呢?或许你会做点纾解压力的柔软运动?或走到海边看看蔚蓝的天空,听听海浪声,将郁闷负面的情绪释放?甚至会将内心的痛苦、莫名的纳闷郁结感,化作仰天长叹或大声呼喊?或是找一位知心友人倾诉内心的郁闷?诗人或许都试过前面的提议,但他找到一个更直接、更能倾心吐意、不妨直言的对象,就是那位守约施慈爱的神。
诗人落在一个极困难的景况中,他相信神必听他的呼求,于是就像哈拿一样向神倾心吐意,陈述他的苦况。究竟诗人的苦况是一件已过去的事,抑或正在面对的困难,英文译本有两条不同翻译的路线:有将「呼喊」译作过去式的(I cried)(KJV)(NKJ)(NIV),有将它译作现在式的(I cry)(NRS) (RSV)(ESV)。无论是过去或现在的困难,让我们将焦点放在诗人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
这首诗像其它的哀歌一样,较少透露具体的难处,读者无从得知是诗人病了、他个人流散外地或是国家受到攻击威胁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困难必然非常巨大,使得他怀疑神是否永远丢弃了他或祂的百姓(7~9节)。诗人一开始就向神呼喊,「求祂俯听矜怜」(1b节)《思高译本》。诗人不住地向神呼喊,却未得到神的回应,以致他像雅各为失去了约瑟那样而伤痛,不肯受安慰(2b节)。一个受苦的人对神的沈默实在难以忍受、更难以接受。
诗人随后表达他内心的愤怒与失望,他回忆神,反而令他无法入睡,心里更是烦燥不安,甚至无言以告,对神慢慢冒起了怀疑的念头(3-4节)。此刻,他尝试追想过往欢乐的子,「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5节)。可是诗人越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就越感到烦燥不安和属灵的枯竭。他开始怀疑神的信实。为甚么呢?这正是「事实」与「经历」的张力浮现;「圣经中的应许」与「诗人具体痛苦」之间的落差,即是,诗人一直以来所相信的圣经事迹和他目前所经历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从诗人连珠炮似的问了几个「难道….难道….难道」(7-9节)感受到他的失望与失落。诗人一直的信念是:神是施恩、慈爱无穷、不会忘记开恩及不会背信弃义的,但在此时此刻这一切都受到诗人的质疑。诗人不断诘问,甚至有控告神之嫌!
然而,诗人怎样从怀疑的低谷中走出来呢?转捩点就在第10节:「我说,至高者右手的能力已改变,这是我的悲哀」。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和修本》的翻译让我们认为神的能力已改变;《吕振中译本》译作「这是我的弱点(或译:忧伤):以为至高者的右手权能改变了!」(斜体字「以为」为笔者所加)。诗人的意思是在他陷在苦困中,他「以为」神的能力改变了。这个念头是他的懦弱所致,但神的能力并没有改变,这从诗人随后数算神的作为便可证明(11-20节)。诗人有如此巨大的改变,他的动力乃从自我转向神。他从「我的痛苦、我的抱怨、我的疑惑」里转眼去观看神的能力、神的作为及神的道路。
诗人在诗的结尾并没有说神已回应及答允他的祷告,让他脱离了身处的困境。他深信神的沈默必有神的因由,他凭信接受神同在的应许。世上很多事物都不一定可以得到完满的解释,诗人不是靠解释而活,而是靠着应许而活。「环境」纵然没有改变,但诗人的「心境」却改变了!
思想:
希伯来书的作者鼓励在受苦中的信徒,要转眼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2)。你现在是否落在困境中?不妨向神直言,尽吐心中情,从自我的痛苦中转眼仰望那为我们受苦的耶稣,更追忆神在你身上的作为。祂是那位昨日今日直到永远不改变的主。
让我们一起默想《当转眼仰望耶稣》(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这首诗歌。
(诗歌可于Youtube搜寻「当转眼仰望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