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可福音十三5~13
5耶穌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6將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7當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必須發生,但這還不是終結。8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9但你們自己要謹慎;因為有人要把你們交給議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裏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統治者和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10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11有人把你們解送去受審的時候,不要事先擔心說甚麼;到那時候,賜給你們甚麼話,你們就說甚麼;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而是聖靈。12兄弟要把兄弟、父親要把兒女置於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13而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憎恨。但堅忍到底的終必得救。」
馬可福音十三章又名「小啟示錄」(Little Apocalypse)。按一般人對《啟示錄》的理解,馬可福音十三章的意義,或者是讓我們預測未來,儘早推算耶穌回來的時間,辨識誰是敵基督,預知何時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以致我們能趨吉避凶,做好風險管理,避開一切危機。簡單而言,就是終末徵兆大發現,看穿未來吧?!
然而,這卻不是馬可福音十三章的主要意義。與一般的理解相反,這段經文的目標原來不是要推高「末世氛圍」,教我們成為「印度神童」。馬可在此其實是要教讀者謹慎,不要隨便以為自己確知耶穌回來的時間,以致被矇蔽。十三章有一個關鍵字:βλέπω,曾在這章出現5次(十三2, 5, 9, 23, 33),在此段的意思是「留心、提防及謹慎」。另一個具有類似意思的字是十三37的 γρηγορέω。根據經文,活於第一世紀六十年代尾的信徒,有不少人可能以為末期即將來到,耶穌很快就會回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假基督」(false messiah)。
對於我們來說,「基督」似乎是一個宗教術語而已,與生活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但對第一世紀的信徒來說,特別是猶太裔的耶穌跟隨者(Jewish Jesus-followers),「基督」就不單是一個宗教術語,更是一個盛載猶太人寄望上主差派軍事將領、帶領他們打敗羅馬帝國的一個願景。相信某人是「基督」,基本上就等於是加入由某人帶領的武裝部隊,揭竿起義,反抗羅馬帝國。第一次的「猶太─羅馬戰爭」(First Jewish–Roman war),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裏,於主後66~73年發生。
當不少猶太人被迷惑,以為基督將會於是次戰爭後立即回來,馬可福音裏的耶穌卻提醒讀者要要謹慎,免得被人迷惑。同樣,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各樣的災難、逼迫、甚至是社會倫常的瓦解,這些都只是「災難的起頭」,並不能教你我確知何時是「災難的盡頭」。原來, 何時是「災難的盡頭」,並不是最重要,因為終必得救的人,是那些堅忍到底的人,不是那些自以為能確知耶穌何時回來的人。
思想:
何時是「災難的盡頭」,原來並不是最重要。你同意嗎?為什麼?
有什麼事情,你覺得最容易令你不能堅忍到底?為什麼?你願意為此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