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 耶穌離開了
葉應霖

經文:馬可福音十三1~4

1耶穌從聖殿裏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老師,請看,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石頭!多麼了不起的建築!」2耶穌對他說:「你看見這些宏偉的建築嗎?這裏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

3耶穌在橄欖山上,面向聖殿坐着;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私下問他說:4「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

十三章 1節說耶穌從聖殿裏出來。「出來」的希臘原文( ἐκπορεύοµαι),一般可翻譯作「出來」、「出去」或「離去」。作為一個表達人離開某地方的字,這個字(ἐκπορεύοµαι )的意義可算十分普通,或顯而易見。然而,當這字出現於十三章1節,其意義就變得很特別。

根據上下文,耶穌在十一至十二章進到耶路撒冷,並先後與耶城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出現了多次的嚴重衝突。一方面,我們看見宗教領袖已經決意要捉拿耶穌(可十二12);另一方面,從耶穌「棄絕聖殿」的行動可見,上主已經決意「去中心化」,甚至是廢掉以色列人沿用已久、以聖殿為本的祭祀體制。當知聖殿一向是代表上主與以色列人同在的憑證,亦是祂榮耀的居所。故此,當耶穌在此「離開」聖殿,並向門徒預告,這「多麼了不起」的宏偉建築,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時,門徒的震驚實在是驚天動地,以及非常具有神學性。

事實上,從馬可的文學佈局,那「離開」(ἐκπορεύοµαι) 聖殿的,可能不單是耶穌的肉身(留意馬可在十三1指明是耶穌出來,但其實出來的還有一眾門徒),更是上主的榮耀。根據以西結書九章至十章,就在昔日耶路撒冷將被巴比倫攻陷之際,上主的榮耀離開了聖殿(結十18~19)。根據新約故事迭在舊約故事之上的框架,我們可以看見一幅充滿平行與共鳴的圖畫:當昔日耶和華將憤怒傾倒在耶路撒冷,讓聖殿被巴比倫人污穢,以致院中遍滿被殺的人;在馬可福音的耶穌時代,猶太人很快就會在其與羅馬人進行的第一次戰爭中(主後66~73 年),經歷聖殿再次被毀,血流成河。耶穌─上帝的兒子(參可十二1~12),就在這預期的場景中,「離開」 (ἐκπορεύοµαι) 聖殿。

假若耶穌是從聖殿的東面閘門(聖經學者大多視此門為使徒行傳裏的「美門」,參徒三2, 10)「離開」聖殿,前往耶城東邊的橄欖山,那麼,當馬可於十二章3節記載「耶穌在橄欖山上,面向聖殿坐着」時,其實耶穌就是在回望祂剛剛上山前離開聖殿的那個東門。馬可沒有記錄耶穌的面容,但根據我的想象,耶穌或許在哭,或許眼淚在心裏流。門徒就在此時此景,才膽敢向耶穌查問更多這事。

我們或許不會以為自己就如耶路撒冷聖殿的宗教領袖一般,想捉拿以至殺死耶穌,但或者,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遠離神的時候, 耶穌亦是用着一種悲傷的眼光,望着我們。

思想:

假若耶穌離開你,你有什麼感覺?我知道祂總不撇下我們的,我是說「假若」,你覺得怎麼樣?

你覺得耶穌正用什麼眼光望着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