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然後,每早晨都是新的...... 
周曉暉

經文:詩篇八十八13-18

13耶和華啊,至於我,我要呼求你;

每早晨,我的禱告要達到你面前。

14耶和華啊,你為何丟棄我?

為何轉臉不顧我?

15我自幼受苦,幾乎死亡;

你使我驚恐,煩亂不安。

16你的烈怒漫過我身,

你用驚嚇把我除滅。

17這些如水終日環繞我,

一起圍困我。

18你把我的良朋密友隔在遠處,

使我所認識的人都在黑暗裏。

詩篇88篇的第三個段落(13-19節),詩人在13節再度向神發出呼求,因為他的禱告未蒙垂聽,他仍然在患難中未獲救助。「每早晨,我的禱告要達到你面前」的原文有以下意味:

「每早晨都是新的,如果晨曦初現時,神的拯救仍未來臨,那麼等待神的,就是我的禱告哀聲。」

神沒有迴應詩人,詩人也繼續申訴,在14節追問神,為甚麼鄙棄他的生命?為甚麼把臉從他轉離?

詩人又訴說,他已經不是頭一天面對這患難,反而他是長期與這困難共舞,他說自己是「自幼受苦」差點已死(15節上),說明他這個患難是長年累月,他是長期被苦難折磨,因而感到死亡就在不遠處。長期病患、先天疾患、精神困擾、或逐步功能衰竭的病者,就會明白詩人的心聲。

在悲傷的情感中,詩人再一次要神負責,是「你使我驚恐......」(15節下)、是「你的烈怒......」(16節上)、是「你用驚嚇......」(16節下)。或許是身體長期承受疾患、或許是環境際遇不斷的壓迫,他依然被囚禁在這一切之中(17節),詩人還有出路嗎?有人陪伴同行,還能夠「力上加力」,但詩人卻指出神把他的「良朋密友」都帶離開自己(18節上),「你把......隔在遠處」是重複第8節的用字。詩人最難受的不止是神鄙棄他,連他最親近的人都鄙棄他。前天提及過,或許與詩人看來被神刑罰擊打有關,或因長期病而被定為不潔,所有人都不得靠近他。

最後,18節下在原文只是兩個字詞,直譯出來是:

「我的知己 黑暗」

在神和人都沒有的苦境中,到最後,只剩「黑暗」作「知己」?但黑暗是無光的狀態,黑暗實際甚麼都不是,黑暗不是知己。這實在令人十分無奈和無語。

至此,我們整個月讀了12篇可拉後裔的詩篇,最後一篇竟然完結在這句「我的知己——黑暗」!智者希幔想傳遞甚麼智慧?

哀歌往往除了哀訴,還加上認信。這首哀歌,好像沒有認信,但是詩人卻以行動示範了他信的是誰:當他「晝夜呼求」、「天天求告」,甚至在沒有任何迴應時,他一直沒有放過神,也沒有放棄向神祈禱。每早晨,他都向神禱告,這就是他作出認信的行動。

默想:

這個月,我們讀了可拉後裔的詩篇,發現他們總是帶着誠正的良心認準神、切慕神、尊崇神,由心而發地高聲頌揚或低聲泣告。就算落在極度絕望的循環中,詩人重複做一件事:繼續向神清心直說,因為他明白所有事都是出於神,凡事都在神的掌管中。

各位,我們以為自己的經歷和遭遇就只能像本系列以「黑暗」作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嗎?

不是的!請記得:然後…只要一息尚存,「每早晨」都是新的禱告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