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聽眾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罪的真面目」系列──「罪的醫治」這個題目的下半部分。
請聽我讀出詩篇第51篇。
1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2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3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4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
5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6 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
7 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
8 求你使我得聽歡喜快樂的聲音,使你所壓傷的骨頭可以踊躍。
9 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
10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11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12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13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你。
14 神啊,你是拯救我的神,求你救我脫離流人血的罪,我的舌頭就高聲歌唱你的公義。
15 主啊,求你使我嘴脣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你的話。
16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
17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18 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19 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這是神的話語。
上一個節目,我們努力使人的心傾慕耶穌的榜樣。祂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並非像一般人追求別人的讚賞。祂是走向死亡和受苦,親身經歷被人拒絕和唾棄。希望透過這個講道,各位朋友可以明白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祂為何要這樣做,我們也要探討祂在客西馬尼園,還有加略山和墳墓一連串的經歷背後有何意義。
背後的意義當然相當豐富,其中一點可在詩篇第51篇找到。這也是我們這個系列探討的主題,一連好幾次探討人心裏的問題就是罪,我們也看過如何解決罪的問題。這首詩篇是這個系列的終結。詩篇第51篇和它背後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生命如何千瘡百孔都可以得着醫治。不論你跌得多沉重,迷失得有多遠,你都可以重新振作,浪子回頭;不論你有多破碎,因着耶穌的受死和復活,你都可以得着完全。
上一次的信息,我不打算複述,然而大衛生命的破碎已經到了最嚴重的地步。他愛上別人的妻子,設計借刀殺人,將烏利亞迫上絕路,然後迎聚拔示巴。這個事件禍及多條人命,大衛事後設法掩飾真相。然而到最後,先知拿單揭發他的罪行。他的惡行公諸於世,大衛陷入無底深潭,經歷死蔭的幽谷。
當你的罪惡被揭開,不僅自己看到真相,別人也一目瞭然,你會像大衛一樣大受打擊。首先,你會心如刀割,內心好像死去。他厭惡自己,無法面對自己。其次,他也無法面對其他人。他怎可能再管治國家?怎可能還有信心統領整個民族?別人怎能再信任他?他也無法面對神,還可以怎樣祈禱?
然而在詩篇第51篇的尾聲,我們看到大衛在歌唱。這怎麼可能?因此,詩篇第51篇事實上有其含義。有些人的生命破碎,危在旦夕。在大城市,可能有更多這樣的人。我便曾跟許多生命破碎的人傾談過,幾乎每個星期都聽到這番說話:「我做了很愚蠢的事,失去了一切:事業、婚姻、知己,還有自我價值,統統都成了泡影。」如果你也經歷這些破碎,詩篇第51篇正正是為你而寫的。
另一方面,我相信聽眾朋友中間有些人會認為:「這首詩篇不適合我,它只適合那些活得一塌糊塗的人。我自然不像他們,也不會淪落至他們的光景。這首詩只屬於那些生命敗壞的人,不屬於我。」詩篇第51篇是為你而寫的,這是千真萬確的,它是一份忠告。
經文要告訴你,像大衛這樣蒙神愛眷的人,這麼明白神的心意,是歷史上數一數二既屬靈又偉大的人物,但連他也會胡作非爲,難道你能保證自己一定不會步他後塵麼?假如大衛拒絕醒察自己的心,沒有認罪悔改,他將會萬劫不復,難道你認為自己拒絕悔改,仍能安然無礙?你可知什麼是認罪悔改?一連十次講道都在探討這課題。罪帶來自欺,奴役我們,我們已經用好幾個節目探討過了。
罪在你的生命中埋下地雷,隨時一觸即發。認罪悔改則是替你的內心拆除地雷。詩篇第51篇對那些生活仍然風平浪靜的人提出忠告:「連大衛也淪落至此,難道你認為自己不會步他後塵?」你內心深處有把聲音說:「我也知有可能如此破碎。」然而你聽而不聞,說:「什麼?掠奪人妻?佈局殺人?我絕不會無法無天。」詩篇第51篇斬釘截鐵地說:「為什麼你不會?」任何人說:「我不會。」其實處境最為危險。
詩篇第51篇是為每一個人寫的。我們許多人不冷不熱,總是說:「我們理應經歷改變。我們犯了錯,生命有些汅點可能帶來破碎。」我們都在處理罪,看起來好像真的為罪憂傷,為自己的過犯難過,尤其當這些罪略為明顯,造成了一些問題。
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為罪憂傷,以為正在悔改。我們稍為收斂,可是你知道,我們很快又重蹈覆轍,從沒有真的改變過來。詩篇第51篇是為你而寫的,因為它告訴你如何帶來長久的改變。這首詩教導我們怎樣悔改。大衛得到醫治,不像許多人無法回頭。他的勝利不是靠着千軍萬馬,而是靠着悔改。從詩篇第51篇可看到悔改有兩個行動,每個行動又分成兩個,所以實質有四個行動,分為四個步驟。
首先,悔改要徹底,就像切除癌細胞要切得夠深,下刀要夠深。要是你的罪正在惡化蔓延,你必須把它切除。首先你得把它所有的根切除,才能把它連根拔起。經文告訴你必須做兩件事,像大衛一樣把罪連根切除。雖然時間有限,卻不得不略作交待。
大衛告訴我們他做了兩件事來把罪連根切除。許多時你的悔改沒有帶來果效,你要知道,你總是為罪苦惱,頓足捶胸,可是不久便又發現自己重蹈覆轍。你於是困惑:「為何沒有改變?」答案在於你沒有連根切除。大衛把罪連根切除,他做的兩件事你也要做。首先,這是第一個悔改行動,在第四節他說:「在你眼前行了這惡。」換句話說,他堅持以神的角度來檢視罪。
人類最可怕的問題,也許就是能夠無惡不作,同時能夠自圓其說,將罪惡粉飾得堂而皇之。大多數人都懂得如何將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眼前。為什麼我這麼說?舉個例,鼻子大的人拍照時,知道什麼角度拍攝能夠使鼻子不那麼大。你心知肚明,不是麼?
換句話說,如果你把臉略為傾側,而鏡頭在特定的角度拍攝,大鼻子便得到修飾,看起來好看多了,整張臉也美化了。有些人自知肥胖或肌肉鬆垂,但有時當照相機的角度恰到好處,拍出來的照片便能掩飾所有問題。你總能找到一個盲點遮去所有真相。
因此,民族之間確實可以進行種族滅絕,然後說:「沒有什麼問題,你看看歷史。這個民族二百年前苦待過我們,看看歷史,我們沒有什麼錯。」大衛當然也這樣自欺欺人:「某程度上說,不是我殺死烏利亞的,是那羣可惡的亞捫人。另外,戰場上刀槍無眼,戰死沙場是很平常的事。」
你可知道這麼說有何含義?你可知道當你這麼說,並且付諸行動,你可以為任何事情找到藉口?你可看到人類都是大堆藉口?為什麼?因為你認為任何理由只要言之成理便可接納。我是說,你總有辦法為自己找到一個美麗的理由,將一件醜惡的事加以美化。如果你認為任何理由只要言之成理便可接納,那麼你會說:「說到底這是我的觀點,對我說沒有什麼不妥。」要是這樣,任何行動你都能自圓其說了。
在多元文化裏,我們常常會被灌輸一些觀念,認為所有觀點與角度都可以接納。早前有份雜誌訪問一個人類學家,不難發現這個可憐的人表現出心安理得。他說:「所有看事物的角度都受到文化影響,一些事情你很有反應,但這純屬你的觀點。當你換個角度,問題就沒有了,看起來便沒有什麼不妥。換個角度,便不是什麼種族清洗了。所有觀點與角度都應該被接納,只要你言之成理,就儘管行動吧。」
採訪者於是問道:「既然你認為所有道德標準都與文化有關,那麼你為何對世上有些地區的婦女受到壓迫憤憤不平?」這個人類學家對非洲婦女的境況十分不滿,亦爲着其他許多現象大聲疾呼。當採訪者提出這個問題,他卻無言以對。採訪者接着說:「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絕對的觀點,你為何要不平則鳴?為何要對一些現象憤憤不平?」他完全啞口無言。
大衛清楚不過,我但願你也明白,假如沒有絕對的觀點,根本沒可能處理罪的問題,沒可能解決人生的困局和罪惡。你乾脆不要抱任何盼望,停下手上所有會議,放下所有職責,當有人宣稱找到人生的答案,不要相信他們。除非有一個絕對的角度,否則不會有答案。大衛找到了這個絕對的角度。他說:「在你眼前。」意思是說:「我要以神的角度來看待我的罪。」
看看聖經,瑪拉基書第3章8至12節大概意思是說:「你不作分文的奉獻,以為只是吝嗇,其實是在奪取神之物,因為你只是個管家,擁有的一切都不屬於你,而是屬於神。因此你所有的財富要是隻用在自己身上,就是侵吞神之物,那麼你就是個盜賊。」這大概是瑪拉基書第3章8至12節的意思。你讀讀這段經文,會發現看待財富有截然不同的角度,這就是神的角度。「在你眼前。」人必須把問題連根切除。
這是大衛的第二個悔改行動,他大概是說:「我負上全責,不會有藉口。」他在第1節就表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過犯」,接着在第2節,又將自己的行為描述為「罪孽」和「罪」。這些字眼都代表自己承認是心思熟慮的叛逆。最有意思是第6節,經文說:「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
大衛的意思是說:「我犯罪是自己的意念作祟,我要負上全責,是我自己的決定,因為我有這個貪慾,所以犯了罪,因此我不會找藉口,不會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我是咎由自取;我不會找藉口,也不會怪罪任何人。我犯下這些罪,完全是自己的決定。在我內裏沒有真理,在我內裏全是貪慾。」
著名神學家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他的鉅著《自由意志》(Freedom of the Will)中說得很精妙。無可否認,當你犯罪時,總是因為你有貪慾,心甘情願去犯罪,任意妄為。你所以犯罪,完全因為內裏的意念,因為內裏的決定。
舉個例,有人可能說:「我也不想撒謊,只是如果實話實說,飯碗便保不住了。環境迫使我不得不撒謊。我不情願的,只是別無選擇。」愛德華茲會如何迴應呢?大衛又怎麼說呢?他們都會說:「這實在說明你重視錢財和保障多於誠實。撒謊是出於你的意願。在撒謊那一刻,你心裏最想要的是錢財,而不是誠實,不是討神喜悅,也不是為需要的人帶來真相,於是便有此決定。」
請你千萬千萬別說:「環境迫使我屈服。」環境可能影響罪的性質,但環境從不會造成你的過犯。罪必然是來自你的內心,唯有你的心纔會產生罪。你犯罪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因為是你最大的渴求,所以你心甘情願。讓我告訴你,我要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可知那些在屠殺集中營的守衛怎麼說?他們說:「我很同情那些被毒氣殺死的人,可是我有何選擇?如果我不聽從指令,沒有用毒氣殺死他們,那麼就會接受軍法處置,換過來我被毒氣殺死。環境迫我這樣做,我是不情願的。」
大衛會說什麼?愛德華茲會說什麼?神又會說什麼?神大概會說:「你這樣做代表你要救自己的身體,更勝於愛鄰舍,更勝於想順服我。你用毒氣殺死那些人,這是你情願的,是你的決定。不要再怪罪任何人和事,也不要拿環境作為擋箭牌。」
環境、試探、苦待等等,別人給你的傷害,只會對罪產生影響,或者決定犯什麼惡行,卻從不產生罪。你的過犯是出於自己的意願,發自你的內心。因此,不要諸多借口了,不要推卸抵賴,你必須把罪連根切除,否則無法把它連根拔起。
許多時人們說:「我在悔改,但感受反而很糟糕。」你若是聆聽自己的聲音,會發現全都是在投訴。你說要悔改,但你卻一味在投訴。「我的過犯都是因為父母的錯,因為壓力過重,因為太過疲乏因為太太的問題……丈夫的問題……」除非你把罪連根切除,否則無法把它連根拔起。那麼你如何可以連根切除呢?大衛在這裏做了兩件事。
首先,他的心因為神的恩典而融化。我確實很矛盾,因為站在修辭學上,我不應將不同的比喻混為一談。我剛談到切除,很抱歉我必須加插另一個比喻來說明。假如你有一件金屬器皿損毀了,出現破裂,你不能用錘子把它打回原形。
要是你用錘子擊打,它只會出現凹陷,卻無法真正修補破裂。錘子擊打只會造成凹陷,使表面變形起皺,隱去那些破裂,但沒有真正修補破裂的問題。要麼你甚至可能損毀整件器皿。不是這麼修補的。愛德華茲說真正的悔改是強而有力的,但這股力量是來自烈火,是一股炙熱的力量。
如果你要修補一件破損的金屬器皿,必須使用烈火,以強大的熱力將它溶解,因為唯有這麼做,你才能重新鑄造那件器皿,重新打造外型,使它完整無損。然而你也可以定自己的罪,不是拿起鋒利的刀,卻是握住一把笨重的鈍錘子努力要把所有的根砍斷。你要修補破損當然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內心依然固我,沒有融化,然而這隻會令感受雪上加霜。
大衛的做法是思念恩典,特別是神應許的憐憫。他沒有對神產生懼意,因此而深受傷害。正如著名清教徒神學家查諾克(Stephen Charnock)所言,如果你看看大衛,會發現他的悲痛不是出於害怕,而是因為神的憐恤。大衛做的第一個悔改行動,是來到神的面前,在第1節說:「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
「慈愛」是聖經中一個最重要的用詞。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很難用一兩個詞語準確翻譯出來。「慈愛」這個詞的意思已經算是最貼近原文,然而還有些意思沒表達出來。我經常提及這個希伯來原文,因為我想你明白當中的意思。若是沒有這個詞,便很難讀得通聖經。希伯來原文的意思是神應許的愛,這份愛以祂所立的約為憑證,有着祂的誓言,是永不改變、永不廢棄、永永遠遠的愛。
當大衛開始降服在神永恆不變的愛面前,心思意念充滿這份愛,他大概會想起以色列人許多奇妙的歷史,這些事件對他來說肯定難以言表。他想起不論以色列人如何得罪神,神的愛和恩典依然不離不棄。
舉個例,其中一件事件是出埃及記第32章,那次事件最為惡劣、荒謬和瘋狂。出埃及記講述神如何差派摩西領以色列民出埃及,而第32章則記載金牛犢的事件。神賜予他們的恩惠很多,但他們竟叛逆神,開始崇拜金牛犢,偏離神的道。那時神對摩西說話,在第10節,祂說:「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這是翻譯的,你可知這一句話原文的真正意思是什麼?「你且由着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要十分謹慎。當神說話,祂就是要教導。祂要教導摩西,也要教導我們。神在這裏要我們明白的,自然不是祂錯誤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因為神是全知的,祂不可能改變心意。你在得到新的資料時會改變心意,既然神已經全知,不會有新的資料,自然不會改變心意。祂這麼說是想傳遞一個信息,但這信息絕不是祂會驚訝和改變心意。
你可知神的意思是什麼?祂是在說:「儘管我是公義的,儘管他們得罪我,但我立過約,承諾過不離開他們。我的心一直愛他們,你且由着我,不要阻止我。」神的意思是說:「你且由着我,我想任憑他們,但我做不到。」這是否很不尋常?神大概是對摩西說:「你能不能別阻止我?」神沒有直接說出來,但祂的意思大概是這樣。你看到事情怎樣發展?確實不可思議。你會說:「我看到神不離不棄,祂對我們的愛永恆不變。祂至高至大,卻甘願受到束縛。」
大衛顯然也會想起創世記第15章有關亞伯拉罕的事蹟。當時有「冒煙的爐,並燒着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神對亞伯拉罕立約,大概意思是說:「儘管我是公義的神,而你將要跌倒,但我會祝福你和你屬靈的後裔。凡像你一樣不在乎代價,只全然信靠我的人都是你的屬靈後裔。我會想辦法拯救他們,即使像這些祭牲被劈開,我也在所不辭。」
這些歷史事件大概一幕幕掠過大衛的腦海。你要知道,創世記第15章背後的意義深遠。創世記第15章解釋出埃及記第32章,然而如何解釋創世記第15章?這個講道中,你會看到一些大衛看不到的事情。你可為心裏帶來複興,有一股烈火要重整你的內心,使之比大衛的更光亮,更耀眼,更美妙。你看到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看到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
你可看到聖父臨到耶穌,大概意思是說:「愛子,我對你說的話從沒跟人說過,往後也不會跟人這麼說。從古至今,我都是跟人說:『如果你順從我,我會親近你。』然而我只會對禰說:「如果禰順從我,我會棄絕禰。我會唾棄禰,這樣纔可以對他們不離不棄。我將對罪的所有忿怒傾倒在禰身上,你要承受所有罪應得的懲罰。儘管禰是神子,我仍將罪的懲罰傾倒在禰身上,審判的痛苦和結果是如此猛烈,禰的靈和身體都會被壓傷粉碎,因此當他們犯罪,他們不致滅亡。你願意捨去自己麼?」耶穌說:「我願意。」這是什麼?就是永恆不變的愛。
大衛內心為何思念神的慈愛?你看,我們有大衛所沒有的方法。為什麼會帶來改變?首先,當大衛定睛神的慈愛,對他而言這份慈愛是何等溢於言表,多麼奇妙,聖潔而公義的神竟然這樣對我們不離不棄,不論任何情況,付出的代價多大,祂對我們都是慈悲憐恤。大衛仰望這份慈愛,第一時間明白為何自己犯罪。
你還記得我說過什麼?你要竭盡所能,徹底將敗壞的地方連根拔出。如果你是因為害怕受懲罰纔對付罪,要是你對付罪,說:「我要悔改了。主啊,我要順從禰,否則禰要棄絕我。」這代表你沒有徹底根治罪的問題。你可知大衛明白了什麼?大衛說:「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有人會說:「這樣的話,難道他沒有得罪烏利亞?」
大衛的意思是說:「在我實質上犯奸淫前,已經在思想上犯了。我為何想得到拔示巴?這個莫名奇妙的慾念為何在心裏萌生,驅使我想得到她?為何爲了她,我有殺人的念頭?為什麼?出了什麼問題?在我肉體上犯奸淫前,在我向拔示巴和烏利亞犯下惡行前,我心裏就已出了什麼問題?」大衛恍然大悟。
當大衛在第12節說:「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我們顯然會想:「他因為犯罪,失去了救恩之樂。」是的,但還不止這個原因。你可明白?他是因為失去了救恩之樂,纔會犯罪。我們只有失去救恩之樂後纔會犯罪。大衛的意思是說:「我忘記了神無盡的慈愛,不再為此欣喜若狂。神的慈愛不再使我心歡樂,我心裏不再思念神的慈愛。神的慈愛不再使我向往。因此,我犯罪了,在我得罪烏利亞和拔示巴之前,已經得罪了神。我忘記了神,不再因為神而歡喜快樂,沒有再以神為樂。我因為犯了罪,失去了救恩之樂,但同時,我因為失去了救恩之樂,所以犯罪。」除非你明白這點,否則無法得到根治,問題不會連根拔起,你永遠不會經歷真正的悔改。
總結說,如果你悔改,說:「主啊,我在禰面前認罪悔改,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我知道禰會赦免我的罪,不會唾棄我,還會將罪連根拔起。」神定我的罪,卻也讓我看到自己的價值。因此我不會恨惡自己,而是痛恨罪惡。我為何會痛恨罪惡?
要是你只是這麼想:「我沒有順從神,祂會懲罰我。」因此用錘子打自己,那麼你就是不明白自己犯罪背後的原因,這樣的話你會恨惡自己,而不是恨惡罪。你會暫時擺脫罪,短時間內將罪壓倒,可是不久罪又會捲土重來。相反,要是你明白神為你付出多少,深知祂視你如珍如寶,你會恨惡罪,罪在你心裏會失去影響力。
為什麼?因為你會說:「在我犯下姦淫前,我侮辱了神,背叛了祂。有什麼比得上神的榮美?但我卻選擇了地上的華麗。有什麼比得上神的膀臂?但我卻選擇了嬌嫩的玉臂。有什麼比得上神的愛?」因此大衛最終醒悟過來:「即使我愛拔示巴,這份愛也不能取替神,所以我深感悲痛。」他在神的憐恤前甚感悲痛,不是想到他如何得罪神的律法,惹神發怒,而是想到神恩典這麼浩大,自己卻犯罪辜負了神。他找到了罪的根,剛硬的心徹底融化。
因此,悔改的第四個行動是什麼?生命徹底的改變。悔改的第四個步驟就是摒棄自己的罪。你以神的角度,「在你眼前」看見自己的罪;然後你承認自己的罪,「我向你犯罪」,我要承擔所有責任;之後你的心融化,為罪憂傷痛悔,深入罪的根,明白這是踩踏了神的恩典,失去了救恩之樂;最後,你摒棄罪惡。
你如何得知自己做對了首三個悔改的行動?答案在第四個行動,從中透露了一些端倪。在第1至9節,你會看到大衛所作的首三個行動,由第10節往後,你會看到他整個生命徹底更新。這是一個順服的生命。他說:「使我裏面……有正直的靈。」這是一個與神十分親密的生命。他說:「不要……使我離開你的面。」這是一個不斷悔改的生命。他說自己有「憂傷的靈」。假如你認為悔改是因為生命破碎,非不得已的唯一選擇,那麼你就是不明白什麼是悔改。著名英國詩人和詩歌作者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寫道:
憂傷痛悔,歡呼喜樂,我靈甘甜飽足; 生命破碎,不再屬我,如今靠主而活。
不斷悔改,憂傷痛悔,同時又充滿喜樂。大衛會說:「我犯了錯,於是悔改。我做了好事,現在準備悔改。我以為自己那個愚昧的心帶來善行?這完全是恩典。」這會使你的心柔和謙卑。當你驕傲時悔改,你會變得謙卑;當你憂傷灰心時悔改,你會得到復興。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整個生命都在悔改。
大衛擁有一個順服的生命,悔改的生命,與神親密的生命,碩果累累的生命。他想必會說:「我要因禰的恩典歡呼歌唱,我要改變這個世界。」你知道故事發展如何?大衛犯罪的惡果一直追隨着他,他的家破碎,往後的日子也徘徊在死蔭的幽谷裏。如果你沒有讀過那些故事,請你讀一讀,相當令人難過。
大衛為自己的家庭帶來偏愛、分裂和嫉妒,之後可謂禍不單行。為何神要從大衛眾多的妻妾兒女當中,選了拔示巴所生的兒子所羅門繼承大衛的事業,成為他的喜樂,延續彌賽亞的家譜,耶穌便是從這一脈而出呢?為何在馬太福音第1章,耶穌的家譜中會提到大衛和拔示巴,經文還指拔示巴是烏利亞的妻呢?
神要我們明白:「親愛的孩子,要是你犯罪,罪會帶來惡果的,也許禍延很長時間,但你不要自己找方法了。我的智慧超乎你的智慧,統管萬有,深深愛你,甚至將你的失敗納入我的計劃。縱然你犯罪,我還會繼續使用你,甚至更大使用你。你不要再胡作非爲了,得罪了我,也傷害了你,帶來連場惡果。然而另一方面,你不要以為自己有方法改變我為你預備的路,沒有別的方法。」神命定了所羅門!
我們一同以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來祈禱。親愛的天父,我們知道「沒有一個罪會太小,以致不必被定罪;照樣,也沒有一個罪會太大,能使真心悔改的人仍然沉淪。」願我們都能明白,一生在悔改。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