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7)
一位迦南妇人,她是外邦的妇女,来到耶稣这位以色列的先生跟前,大声向祂呼求,“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太》15:22)
面对这位绝望妇人的恳求,怜悯的主竟然没有马上施以怜悯,去医治她的女儿,反而是一言不答。
不仅如此,门徒因着妇人跟着他们不停地呼喊而心生厌倦,求主赶紧打发她离开。他们不耐烦,究竟是因为她的大声疾呼,干扰了他们“更要紧的事”,还是就因为她是迦南妇人,我们不得而知。
有意思的是,耶稣竟然听了他们的建议,间接地拒绝妇人:“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
这妇人不为所动,反倒跪下拜耶稣,更加迫切地求祂,“主啊,帮助我!”他继续“拒绝”她,“不好拿儿女的饼给狗吃。”(参《太》15:25-26)在这里,儿女自然是指以色列,而狗则是指外邦人,儿女自然比家养的狗优先得到主人的喂养。
妇人却说,“主啊,不错;但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的碎渣儿。”(《太》15:27)妇人非但没有因耶稣的话而被冒犯,或是向祂抗议,以争取自己应得的儿女地位,而是诚心地认同主,并恳求祂像可怜家中的狗一样,来可怜自己和自己的女儿。
马太把这段故事放在了耶稣喂饱五千人以及使四千人吃饱两个故事的中间,乃是表明:上帝的救恩不仅临到以色列人,而且也要临到外邦人。那么,外邦人该如何来回应主耶稣呢? 这位迦南妇人以信心来回应主。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她的信心。第一,她听说耶稣来到她们中间,考虑到自己困苦的处境——女儿被鬼附不得医治,便凭信心跨越民族、性别、社会、宗教地位的藩篱,来到主耶稣跟前,祈求怜悯,“可怜我!”她的祈求,与同为边缘人群的瞎子到主前祈求如出一辙:“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太》9:27)。”
第二,她不因在寻求主的过程中所遇的考验而有所动摇,反而更加谦卑、迫切求主。面对耶稣的沉默、门徒的拦阻、甚至是耶稣的拒绝,显然,妇人通过了考验,她继续跪下祈求主:“帮助我!”这种祈祷者与上帝之间活泼的互动,让人不禁想起许多信心先贤,如亚伯拉罕为所多玛跟上帝之间的对话(参《创》18:16-33)。
第三,她接受主的旨意,认识自己的身份,却依然祈求主的怜悯。在耶稣直接指出以色列在救恩上的优先,并以狗与儿女来强调这个道理时,妇人接受上帝所安排的救恩次序,明白自己在上帝的家里不配为儿女,但依然祈求主人在喂饱儿女后,以剩余食物的碎渣来喂养自己。她的信心最终为主耶稣肯定,“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耶稣也照着她的信心,成就了她所求的——她的女儿当即被医治。(参《太》15:28)
迦南妇人的信心,成为了每一个外邦人寻求主的榜样。
祷告:主啊!我们原本不是您的儿女,在您恩约以外,与迦南妇人一样。而您竟然为我们死,使我们成为您的儿女,并与众圣徒同国、与您的儿女同席。主啊!赦免我们,我们虽然常为各样的艰难处境祷告,但却缺乏迦南妇人的信心,稍微拦阻,我们便不继续祈求了,稍微困难,我们便放弃了。求主用迦南妇人的故事不断地激励我们祷告!阿们!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