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 勇士基甸(一)
黎永明博士

士6:1│《環球聖經譯本》

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視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裏七年。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自基甸起,士師的篇幅較長,內容不單記載士師拯救同胞的事蹟,也記載他們的家事,但都是慘事,包括基甸的兒子為任王而屠殺兄弟七十人(9:5),耶弗他的女兒被獻為燔祭(10:31、39),參孫的妻子及岳父被同胞燒死(15:6b)。所以有人主張,問題的根源是士師,因為他們是領袖,所以全書探討的是領袖素質。然而,如果我們細讀經文,就會發現基甸事蹟的結構與全書結構互相平行:

全書結構

A 引言(1:1~3:6)

 a 引言一:外戰情況──勝少敗多(1:1~2:5)

 b 引言二:宗教情況──全以色列拜外族偶像(2:6~3:6)

B 正文:士師時代的情況越來越差(3:7~16:31)

A' 結語(17:1~21:25)

 b' 結語一:宗教情況──個人和支派都拜自制偶像(17:1~18:31)

 a' 結語二:內戰情況──幾乎滅絕便雅憫(19:1~21:25)

基甸事蹟的結構

A 引言(6:1~10)

 a 引言一:以色列人遭外敵欺壓,生活困苦(6:1~6)

 b 引言二:神派先知指斥他們敬拜外族偶像(6:7~10)

B 正文:士師事蹟(6:11~8:21):先好後壞、越來越差

A' 結語(8:22~32)

 b'結語一:基甸造以弗得使以色列人拜偶像(8:22~28)

 a' 結語二:基甸生活富裕(8:29~32),引出亞比米勒殺同胞的事蹟(8:33~9:57)

首先,兩個結構的「引言一」都描述以色列人與外族的關係,「結語二」則描述以色列人與同胞的關係,但涉及殺同胞。其次,兩個結構的「引言二」及「結語一」都關於拜偶像。

由此可見,作者其實有意將士師作為以色列人的縮影或寫照,所以全書探討的不是領袖素質,而是國民素質。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以色列人與外族爭戰,勝少敗多;與同胞內戰,幾乎將對方滅絕。以色列人這樣的表現對你有什麼提醒?

二、以色列人先拜外族的偶像,後拜自制的偶像。他們在犯罪的事上越來越「進步」,你有沒有相似景況,例如:更善於掩飾己過,讓人以為你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