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服丧之家,比往宴乐之家还好, 因为死是人人的结局, 活人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 7:2)
所以,我们并不沮丧,我们外面的人虽然渐渐朽坏,但里面的人却日日更新,因为我们短暂轻微的患难,是要为我们成就极大无比、永远的荣耀。我们所顾念的,不是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因为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远的。 (哥林多后书 4:16–18)
虽然人人都知死亡的一天迟早会来到,但很多人都仍然避讳、不想提起;仿佛不提起,死亡就不会临到一样。
更正教清教徒灵修传统却叫人将每天看作人生最后一天,因为他们有永生的把握,不但积极面对死亡,更加善用短促的今生,积极生活和事奉生命之主。
在终末的教义中,第一件事就是面对自己肉身的死亡。
圣经教导:钉十字架的主耶稣已经除去了死亡的毒钩(即是地狱和永死,林前15:55),而不是除去肉身的死,在上帝睿智的救赎计划中,基督徒仍然面对肉身的死亡,但这死亡已变成进入永生的一扇门(林后5:8)。
加尔文教导,苦难和死亡有两大主要功用: 对拒绝相信救恩的人是咒诅,叫他们的心越发刚硬,逃避人必会死的事实,自欺欺人,以赚钱和吃喝玩乐虚度一生,最后自取其咎而灭亡;但对于愿意谦卑自己、对神开放的人,苦难和死亡却成为唤醒人灵性的警世钟;因著人生苦短和际遇难测,催促人思想人生的来源、将来的归宿和人生的意义,于是死亡反成为了上帝施恩的媒介(【基督教要义】4.12.17;3.4.31):爱主的人也就更恭谨地、运用信心联系于复活的基督,每日经历衪改变生命和保守引导的大能,以致可以持守同一样的信心,面对肉身死亡的时刻,进入永生(诗48:14)。
加尔文(1509-1564)在更正教中备受尊重,不但因他的写作为宗教改革奠定了稳固的教义基础,也因他的生平活现了在死亡威胁下积极奋进的一生。
加尔文一生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和事奉。母亲和他一个弟弟在他幼年已不幸逝世。1538年,当加尔文首次在日内瓦牧养教会约两年,知悉好友法勒尔的外甥不幸染上瘟疫,他毫不犹豫冒险前往床边探访陪伴,直至对方离世。1543年,日内瓦周遭受到谷物失收和瘟疫双重打击,但加尔文坚持留守牧养,到处安慰信徒。他在日内瓦不肯施行圣餐给生活放纵的权贵,因而住所多次被暴民掷石,但加尔文并未退缩,他伸出双手在桌子上,说︰「这两只手你们可以打碎,两臂可断、生命可取、鲜血可流,但你们却绝对不能强逼我将此圣礼施给不敬虔的人,来污辱我神的桌子」。1564年加尔文在临终前背诵了保罗的话:「现今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林后4:16-17),充分反映了他在永生盼望下,对肉身死亡无所畏惧。加尔文运用信心与神同行,苦难和死亡阴影反而成为他奋进的动力,活出了精彩的一生(参林前15:58)。
人生苦短,死亡必至,这个事实对你来说,是咒诅还是祝福呢?
「按著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但「那在主里死去的人有福了!」(启14:13)
默想和祷告:
反思: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死亡来临的一天:不论贫或富、智或愚、年幼或年老,也不论这一天是来得突然、还是可以预期。这个事实令你更加亲近倚靠主,还是过著更加自我中心的生活呢?
默想:想像你自己的丧礼的情景: 唱诗、述史、讲道、瞻仰遗容、家属致谢、出殡和下葬,也想像你的家人和朋友的面容。你有什么领悟和感受呢?
祈祷:请将默想的领悟和感受化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