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 為要分別聖與俗
高銘謙

經文:以西結書四十二15-20

15他量完了內殿的大小,就帶我出朝東的門,去量院的四周圍。16他用丈量的蘆葦竿量東面,五百竿;又轉去17用丈量的蘆葦竿量北面,五百竿;又轉去18用丈量的蘆葦竿量南面,五百竿。19他又轉到西面,用丈量的蘆葦竿去量,五百竿。20他量四面,長五百,寬五百,四周圍有牆,為要分別聖與俗。**

經文指出耶和華的使者量完內殿之後,便出朝東的門,量院的四周圍(15節)。為何量院的四周圍時,要提到經過朝東的門離開?這是因為朝東的門是聖殿的正門,是日出的方向,而根據以西結書的背景,我們明白以西結被擄巴比倫,巴比倫是在東方,耶和華的榮光迴歸聖殿時,也是由東方而來(結四十三1-2)。因此,東門是神榮耀來臨之門,也是日出之方向,更是朝聖者經過的地方。以西結由東門出院的四周圍,是最合適的出口。

四十二章15-20節寫作的目的,就是要讀者明白「院的四周圍」的地界是多少,為要說明「分別聖與俗」(20節)的觀念,而分別聖與俗的功能則放在了院的牆身(20節),牆以內是聖,牆以外是俗,這可以理解為一種領域的劃分,難怪和合本用了「分別聖地與俗地」的說法。

在祭司傳統中,神聖(holiness)的觀念表達了界限,既然上主是神聖,而人卻因為犯罪墮落而不能完全成為神聖,那麼為要保障神聖領域不受污染,又或者神聖的能力不會刑罰凡俗中的罪人,便需要有一些界限來保障雙方。在人看來,這似乎有很多隔膜,正如筆者在聽OnScript Podcast中Mark Scarlata論及The World of Leviticus (2022年7月26日)的內容中提到,神聖與凡俗的界限並不是讓人與神隔開,反而是相反,這界限容許人有序地與神接觸,否則有罪的人類在完全神聖的上主面前根本無法站得住。在此同樣的,聖與俗的分野是一種保障,而不是一種隔膜。

思想:

新約的耶穌基督成為贖罪祭,打破神與人中間的牆,我們都得稱為義,成為聖徒,並不是因為我們能靠義行成聖,而是靠主的恩典與血得以稱為義,也成為聖。我們接受這恩典的同時,也記念聖與俗之間原本的界限,讓人明白:現在得到的恩典是主以重價換取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