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心靈貧苦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王漢川博士

太 5:3│《環球聖經譯本》

3“心靈貧苦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這節經文中的“貧苦”,在原文中與“行乞”有關,因此往往帶有歧視成份。由於貧困者唯一的倚靠就是神,所以會迫切向神祈求救助(參詩10:14,12:5,22:24,40:17)。耶穌在這裏勉勵心靈貧苦的人:神不單是他們物質生活的倚靠,更是他們心靈的寄託。耶穌道成肉身帶來福音和新約,賜福保守心靈貧苦的人。

鑑於此,“心靈貧苦”(傳統譯為“虛心”)也可以理解為“心靈謙卑溫順”。這正是聖經提倡的美德。這是意願的選擇,是有操守的品格。人只有把內心的雜念邪念倒空,才能感到屬靈的需要,也才能被聖靈充滿;只有認識到自己的軟弱無助,才能信靠神的全能。因此,“心靈貧苦的人”會格外“飢渴慕義”,也會得到神特別的眷顧(參詩14:6,22:24,25:16,34:6,40:17,69:29)。這也正是人進入天國的基本保證;而“驕傲和自我稱義”則是一大罪惡,是進入天國的大敵(參太7:21~23;路6:43~44)。

對於“神掌權、臨在和接受敬拜的地方”,馬太雖然也有四次用到“神國”這個術語,但是有多達38次用的是“天國”,即“天的王國”或“神的國度”。有學者認為,這是馬太考慮到猶太讀者對神的敬畏,所以用“天”代指“神”。無論如何,“心靈貧苦”能夠生出“心靈謙卑溫順”,只有這樣的人才能進入天國,享受神的同在。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在奔走天路的途中,你是否有過從“心靈貧苦”生出“心靈謙卑溫順”的體驗?

二、耶穌曾在聖殿誦讀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至2節:“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膏立了我,去傳福音給貧苦的人;他差遣了我,去宣告被擄的人得釋放、盲人得看見,讓受欺壓的人得自由,宣告主悅納人之年”(路4:18)。你在哪些方面蒙神賜福,並享受與主同在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