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他將被稱為拿撒勒人”
王漢川博士

太 2:5~23│《環球聖經譯本》

5他們對希律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主藉着先知寫的是這樣:

6‘而你,伯利恆,猶大之地啊!你在猶大的領袖中,絕不是最小的,因為有一位領袖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的子民以色列。’”……

14約瑟就起來,帶着小孩子和他母親連夜躲避到埃及去,

15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着先知所說的話:“我召我的兒子從埃及出來。”……

21於是約瑟起來,就帶着小孩子和他的母親進了以色列地。

22可是,當他聽說亞基老接替父親希律統治猶太,就不敢到那裏去;他又在夢中得到指示,於是躲避到加利利境內,

23來到一個叫拿撒勒的城鎮住下來。這是要應驗那借着眾先知所說的話:“他將被稱為拿撒勒人。”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馬太在本章中有四處引用了舊約先知的話。第一處(5~6節),用彌迦書五章2節預言“有一位領袖要從你(伯利恆)那裏出來,牧養我的子民以色列”。第二處(15節),用何西阿書十一章1節預言神將召祂的兒子“從埃及出來”。第三處(17節),用耶利米書三十一章15節預言希律屠殺男嬰的殘暴,藉拉結的遭遇表達所有被殺男孩母親的絕望。

第四處(23節)引用的預言對讀者來說是個挑戰,因為這句話並不見於舊約,其意思只能從舊約眾先知的教導中看到。

拿撒勒人在當時成為被人輕視的象徵;例如,拿但業在跟隨耶穌之前就說過:“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東西嗎?”耶穌受難時,十字架上告示牌上寫的就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見約1:46,19:19,參太26:71;徒24:5)。所以也有人認為這是口頭流傳下來的預言。

無論如何,這並非恭維之言,而是如同以賽亞書五十三章3節所說:彌賽亞將“被藐視,遭人厭棄”。……然而,“他承擔了刑罰,使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就得以痊癒。”正是這位“拿撒勒人耶穌”,最終被公認為“先知,在神和全體民眾面前行事和說話都很有能力。”祂也是猶太人一直盼望“將要救贖以色列的那一位”(路24:19)。也正是“這位拿撒勒人耶穌,神已經藉着他在你們當中施展了大能、奇能、神蹟,向你們公開證明他是神委任的人”(徒2:22)!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新約作者曾大量引用舊約經文。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間接引用,也有的“取其意而用之”,即“暗引”。你如何理解整本聖經的和諧統一?

二、耶穌在當時“被稱為拿撒勒人”,多含有蔑視成分(參看太26:71;可14:67)。但耶穌對此並不忌諱,而且稱自己就是拿撒勒人(約18:5)。你如何堅定信念:這位“拿撒勒人”就是“神委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