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 題目:我不單需要食物
葉應霖

經文:可六31~44

31 他就說:「你們來,同我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喫飯的時間也沒有。 32 他們就坐船,私下往荒野的地方去。 33 眾人看見他們走了,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 34 耶穌出來,見有一大羣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35 天已經很晚,門徒進前來,說:「這地方偏僻,而且天已經很晚了, 36 請叫眾人散去,他們好往四面的鄉鎮村莊去,自己買些東西喫。」 37 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喫吧!」門徒對他說:「我們要拿兩百個銀幣去買餅給他們喫嗎?」 38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知道後就說:「有五個,還有兩條魚。」 39 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組一組地坐在青草地上。 40 眾人就一羣一羣地坐下,有一百的,有五十的。 41 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和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 42 他們都喫,並且喫飽了。 43 門徒把餅和魚的碎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44 喫餅的男人共有五千。

門徒奉差遣去傳道,除了會經歷被人拒絕之外,亦有可能得到正面反應。耶穌與門徒之所以「連喫飯的時間也沒有」(可六31),正是因為很多人透過門徒最近的傳道與趕鬼(可六6~13, 30),已經認識了他們。根據可六44,單是成年的男人已經有五千,連同婦女與小孩,耶穌眼前的人羣可能超過一萬人。或許是因為參與人數之眾多,這件「餵飽五千人事件」,亦是唯一一個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的事件(除了耶穌的復活之外),可見這事件實在非常重要。

然而,這件事的首要意義並不是「食飽人個肚」(餵飽人的肚子),而是耶穌的身份。留意:耶穌看見他們後的第一個反應及行動,不是滿足他們的肉體需要,而是「教導他們許多事」(可六34)。一般人看見「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這句話,或許會即時想起眾人如同羊羣需要食物,但在耶穌眼中,人羣需要的卻不單是食物。

經文說他們身處「荒野」(ἔρημον,可六31),一般的理解是遠離城鎮之地。但原來根據舊約(《七十士譯本》),這字除了翻作「荒野」之外,更多時候是代表「曠野」。根據以色列人的歷史,他們正是在曠野與上帝相遇,蒙福及受試煉。其中一個主宰他們能否配合上帝心意的關鍵,就是有沒有牧者去到帶領他們。有牧者,以色列人就會蒙祝福;沒有牧者,以色列人就會在試煉中失敗,偏離上主的律法,並受到外邦的欺壓。曠野就是這樣成爲了一個歷史的記號,教以色列人想起一段又一段既有光輝、又有血淚的歷史。猶太人會怎樣形容那些痛苦回憶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我們雖然不在那「荒野」一同見證一萬人「開餐」,但我們也可以因著認識耶穌,發現那些比食物更重要的需要。因為: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b) 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

思想:

  1. 你覺得自己最常看見自己哪一方面的需要?為什麼會這樣?你滿意嗎?
  2. 你認為你可以怎樣教自己更關注「食物」以外的深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