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题目:要防备那些「酵」
叶应霖

经文:可八11~21赛六9~10

11 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要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 12 耶稣心里深深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13 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的对岸去了。14 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 15 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16 他们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 17 耶稣知道了,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领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18 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到吗?也不记得吗?19 我擘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你们收拾的碎屑装满了多少个篮子呢?」他们说:「十二个。」 20 「又擘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你们收拾的碎屑装满了多少个筐子呢?」他们说:「七个。」 21 耶稣说:「你们还不明白吗?」(可八11~21

9 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不晓得。’ 10 要使这百姓心蒙油脂,耳朵发沉,眼睛昏花;恐怕他们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就得医治。」(赛六9~10

法利赛人要求耶稣在「天上显个神迹」,以致他们可以看见一个能证明耶稣有上帝同在的明证。法利赛人在此再次扮演一个护卫以色列人宗教的领袖角色。参考出四29~31,就如昔日以色列人,藉著看见摩西和亚伦行神迹去辨识耶和华著实与摩西和亚伦同在,以致他们可以信。故此,法利赛人要求耶稣在「天上显个神迹」,其实是符合犹太人的宗教传统的(参林前一22)。然而,就在马可福音的上文(可三22),从耶路撒冷下来的文士(与法利赛人有紧密联系的),却在见证耶稣行赶鬼神迹之后,诬蔑祂是靠鬼王赶鬼。这就证明,纵使耶稣在宗教领袖面前显神迹,他们仍然会执意不信。要教「这世代」(ἡ γενεὰ αὕτη,可八12)接受耶稣是从上帝而来,是无补于事的。

令耶稣更感困扰的是,这种不信的态度亦见于门徒之中。耶稣嘱咐他们要提防「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可八15),意思包括法利赛人执意不信的心(可八11~13)和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三类的犯罪行为:犯奸淫聚希罗底为妻、残杀施洗约翰、追求权力自保(可六14~29)。门徒的蒙蔽及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他们的关怀仍然是地上饮食的需要,以致他们捉错用神,不能进入耶稣说话的喻意,只停留在说话的一般字面意思。

就如耶稣先前在马可福音四章10~12节,选择了用间接及比喻的方式(暗引赛六9~10)来重塑门徒的视野,耶稣在此继续沿用此沟通模式,尝试更新门徒的心思。在可四,暗引的负面教材是昔日以赛亚时代拒绝先知的以色列人;在可八,暗引的负面教材就演变成与门徒同时代、更容易影响门徒的以色列宗教及政治领袖。门徒似乎不是太敏感于这些「酵」对他们可能造成的影响,而这亦直接或间接地令到他们的心思仍然愚顽。结果就是「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不晓得」。

思想:

  1. 处身于廿一世纪,你最容易被什么「酵」来影响你?为什么?
  2. 你讨厌这些「酵」对你的影响吗?还是你仍然不觉得要跟它们「割席」?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