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捆綁與懼怕
賴建國博士

創22:9~12│《環球聖經譯本》

9他們到了神告訴他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裏築祭壇,把柴排列好,捆綁了兒子以撒,把他放在祭壇的柴上。

10亞伯拉罕伸手把屠刀拿過來,要宰殺兒子。

11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喚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裏聽候!”

12天使說:“不可向這個小夥子下手,一點都不可傷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留下你的兒子,你的獨一兒子不給我。”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亞伯拉罕獻以撒是他靈性的巔峯,也是後世眾多議題的靈感來源。

一、不同的傳統︰猶太傳統稱這段故事為“阿克達”,源自聖經中的孤字動詞“捆綁”(9節)。基督教傳統把亞伯拉罕獻以撒,當作耶穌基督的預表,而且特別重視摩莉亞山的傳統(2節),認為這裏就是後來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所在(代下3:1)。伊斯蘭傳統則主張,亞伯拉罕獻上的不是以撒,而是以實瑪利,地點則是今日耶路撒冷的“金頂聖巖清真寺”。

二、文學與神學︰本章講到神主動試驗亞伯拉罕,並且詳述亞伯拉罕的順服,說明他的信心達到巔峯,得着神給他最大的獎賞。相反的,以撒的角色不甚明顯,也完全沒有提到莎拉的反應。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1843年的作品《恐懼與戰慄》,以及聖經有些地方稱呼神是“以撒所敬畏的”(創31:42、53),似乎反映以撒這次被獻上為燔祭時內心恐懼。

三、倫理的議題︰舊約一向反對獻人為祭(利18:21,20:1;王下23:10;彌6:7),而是以動物代替人獻上給神。士師時期耶弗他獻女兒為燔祭,應是受到外族異教影響(士11章)。但是猶大王亞哈斯叫兒女經火(王下16:3;參結20:25),或是猶大人把兒女獻給巴力作為燔祭,把耶路撒冷的欣嫩子谷變為殺戮谷,都是耶和華厭惡的(耶19:3~6,32:35;詩106:37~38)。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從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中可以看見,敬畏神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遵從神的命令。你是否敬畏神?你對神的敬畏,是否表現在遵從神的命令而行?

二、舊約時代,人將兒女獻給偶像,背後是等價交易的心態。今天,你行善行義背後是想神賜福作為回報,抑或因為愛神?反思你行事的動機,若有不正確,求神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