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19:3~5│《環球聖經譯本》
3羅得極力懇請他們,他們纔過去他那裏,進了他的家。羅得為他們預備宴席,烤了無酵餅,他們就吃了。
4他們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裏的男人就來圍住羅得的房子,從年輕的到年老的,所有人全都來了。
5他們呼叫羅得,對他說︰「今晚到你這裏來的人在哪?帶出來給我們,我們要和他們親近!」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第十九章記載,兩位天使離開亞伯拉罕之後來到所多瑪城,羅得把他們迎到家中盛情款待。不料,全城的男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要求羅得把他們交出來,讓他們交合。歷代解經家都認為這種男與男交合是罪大惡極的,甚至以「所多瑪」(sodomy)稱呼這種惡行,應予以譴責,加以禁止。
關鍵在第5節希伯來文動詞yāda‘ 的解釋。這個字在舊約聖經出現943次,主要譯作「認識」、「知道」。但是yāda‘ 在聖經中還有一種用法,就是指男女的交合。最早出現在創世記,亞當與妻子夏娃「親近」(4:1)。十九章5節,所多瑪城的人要求羅得把來到他那裏的兩個人交出來,「我們要和他們yāda‘」。支持同性戀的釋經者雖然想用「認識」來淡化所多瑪人的意圖,但是接下來羅得主動建議提供他的兩個女兒,任憑他們所為,而且說明兩個女兒「是還沒有和男人親近的」,原文直譯是「未曾與男人交合過」。顯然羅得了解,所多瑪城的人想對這兩個人做的,就是男對男的同性性侵害,是極其邪惡的。
所多瑪城的罪惡當然不限於同性性行為。十八章20節及十九章13節都提及,所多瑪與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神,不善待客旅只是其中的一端。城中人慣於同性性行為,顯然也是嚴重罪行,連羅得一聽就曉得,並極力勸阻他們「不要做壞事」(19:7)。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義人的孤單,羅得不是特例。在罪惡滔天、霸凌充斥的所多瑪,他的聲音很微弱,影響極有限。然而,「耳聞目睹他們不法的事,他公義的心就天天傷痛」(彼後2:8)。他又曾盡力保護二位天使免受侵害,至終他自己也因此得救。你會怎樣堅持做義人、行義事?
二、看到所多瑪城的人的所作所為,你對人性有什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