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8:5~56│《環球聖經譯本》
5“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他的種子,……
11 “這個比喻是說:種子就是神的道,
12 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魔鬼隨即來到,把道從他們心裏拿走,免得他們相信而得救。
13 那落在石頭上的,就是人聽了道,就歡喜地接受,可是這些人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相信,在試煉的時候就放棄了。
14 那落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一路行走的時候,被生活的憂慮、財富和享樂扼殺了,長不出成熟的穀物。
15 但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用誠實良善的心來聽,把道持守,恆心堅忍,長出穀物。
與經結連│解釋經文
對觀福音書都記載“撒種的比喻”。馬太和馬可都把耶穌講述的地點放到湖邊(太13:1~2;可4:1),路加則刪除了這個空間,只提到時間(8:4)。由於“神王國的奧祕,已經賜給你們(門徒)去明白,對其餘的人就用比喻”(8:10),耶穌就借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用以闡明屬靈真理,揭示“神王國的奧祕”。
我們知道,耶穌就是天國中福音禾場的耕耘者和撒種者,祂撒的“種子就是神的道”。耶穌借用傳統的撒種方法既表現祂的普世救恩,又表現不同受眾聽道之後由於主客觀原因而得到的不同結果。耶穌要他們提防魔鬼把道從他們心裏拿走,要有根,要堅信不疑,經得住試煉,免遭“生活的憂慮、財富和享樂”扼殺,這樣才能使心田成為好土,接受救恩的種子,“長出百倍的穀物”(8:8)。因此,祂發出呼喚:“有耳可聽的,就要聽!(太13:9;可4:9;路8:8)
在傳統譯文中,撒種者的種子分別“撒在路旁”、“撒在石頭地上”、“撒在荊棘裏”、“撒在好地上”;這種表述容易使讀者理解為撒種者沒有在意。《環譯本》把“撒在”譯為“落在”,凸現了不同受體的行為特徵。耶穌作為救恩的撒種者,自然希望祂撒出的種子都“落在好土裏”。因此,祂希望接受種子的人“用誠實良善的心來聽,把道持守,恆心堅忍,長出穀物”(8:15)。唯有這樣聽,這樣行,才能收穫“救恩種子”結出的碩果。
與神與人結連│默想及踐行經文
一、基督徒接受神的道,通常都有一個讀聖經、聽福音、聽證道和見證的過程。你應當如何讓自己的心田變成好土,並讓救恩的種子在你裏面生根、開花、結果?
二、在聽神的道時,“人人都應該快快地聽……”(雅1:19)。這也是“把道持守,恆心堅忍,長出穀物”的重要前提。你在聽道時是否能保持一顆“誠實良善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