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人際關係
麥耀光

箴言廿五6-15

6不可在君王面前妄自尊大,也不要站在大人的位上

7寧可讓人家說「請你上到這裏來」,強如在你覲見的貴人面前令你退下。

8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訟 ,免得你的鄰舍羞辱你,最後你就不知怎麼做

9要與鄰舍爭辯你的案情,不可泄漏他人的隱密,

10恐怕聽見的人責罵你,你就難以擺脫臭名。

11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12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環和金首飾

13忠信的使者對那差他的人,就如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使主人的心舒暢。

14人空誇禮物而不肯贈送,就好像有風有云卻無雨

15恆常的忍耐可以勸服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第廿五章有6節經文提及王,而1-7節更稱為王室箴言。在昨天看的2-5節,以及今天要看的6-15節中,我們注意到關於「王」的論述,都是首尾呼應的。智者在這十多節的經文中,分別談及跟王和鄰居的互動與關係,並分別指出合宜及不合宜的人際關係模式,讓讀者好好作出比較和省思。由於經文較長,我們將選擇其中兩至三個主題來思考。

在第6-10節的五句中,智者曾先後三次說「不要」或「不可」,來指出不合宜的行為或說話。第一、不要自我擡舉 (6節)。在第6-7節的場景可能是在王宮或大場合,因為有王或大人物在場。智者提醒讀者不要「妄自尊大」地站在大人物的位置上或摻雜在他們中間,免得你被要求退下。這句格言與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7-11節的比喻相似,就是勸喻讀者在赴筵席時,若沒有主人的邀請坐首位,應坐在末位上。這比先坐在首位上,卻被請退到末位上好,「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甘卑微的,必升爲高」(路十四11)。第二、不可輕率出去與人爭辯 (8節)。這一節是與上一節連在一起的。其實第7節有三部份,一些譯本沒有將第三部份翻譯出來。呂振中譯本如此說:「你的眼看見甚麼,你不可貿然出去爭論」(“What you have seen with your eyes, do not bring a hastily to court,” NIV)。眼所見的,就是真實嗎?例如在街上看見一個人追逐另一人時,追人的是惡人呢?還是被追的是惡人?在不瞭解真相時,不應太早下判斷。就如約伯的三位朋友對他的經歷妄下判斷;又好像耶穌的門徒對一個人生來就瞎眼的胡亂猜測 (約九章) 一樣。智者提醒讀者,貿然指控他人,最終可能反而自己被羞辱。第三、不應揭露他人私隱 (9-10節)。很多時候,人在與他人爭辯時,會將他人的祕密或不想公開的事情泄露出來。這樣做,是出賣了別人對你的信任,最終不單隻會破壞彼此間的關係,更會惡名遠播。

10至11節是讀者熟悉的金句。這裏用金、銀和首飾來描述話語的美、寶貴和效果。第10節所強調的重點是在所說的話是否合宜。合宜的話更比擬為將金子鑲嵌在銀器上,這樣,更能顯出其珍貴。而第11節的焦點則放在時機和受眾上。責備的信息或勸戒的話,如何在聽者的耳中受落,相信時機、內容以及表達方式至為重要,不然,美善的話將無法帶出預期的果效。好的動機,加上合適時機,就可以成為「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的契機了。

智者在第15節一方面承接第11-13節有關話語的教導,另一方面是迴應起首的七節經文,而再一次提及王。在這一節中,智者教導在王左右的諫官應如何向王建言。若遇到高傲或愛面子的君王時,需要「恆常的忍耐」來說服他。智者指出要善用言語,因為「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這裏勸喻臣僕要用耐心和溫和的話語,並且要有理據,纔可以勸服君王,而不是用責備、強硬的口吻。這有力和無法抵擋的諫言,就能使王折服,就好比一身堅挺硬朗的骨架,也能轟然被折斷一樣。

反思

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不要「妄自尊大」,可是,甚至跟隨主的門徒間也會彼此爭論誰為大 (路九46),請反思你在信仰羣體中如何避免觸犯這警誡。

第7節的「你的眼看見甚麼?」呼籲讀者千萬不要在凡事上只憑眼見,只看表面的證據,因「錯覺」(illusion) 常會得出錯誤的結論。這給你甚麼提醒?求聖靈賜你察驗的靈,好看清楚事情的真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