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 真誠
麥耀光

箴言廿九1-7

1人屢次受責罰,仍然硬著頸項,他必頃刻被毀,無從醫治。

2義人增多,民就喜樂;惡人掌權,民就嘆息。

3愛慕智慧的,使父親喜樂;結交妓女的,卻浪費錢財。

4王藉公平,使國堅定;強索貢物的,使它毀壞。

5諂媚鄰舍的,就是設網羅絆他的腳。

6惡人犯罪,自陷圈套;惟獨義人歡呼喜樂。

7義人關注貧寒人的案情;惡人不明瞭這種知識。

第廿九章的主要寫作方式,是繼續使用反義平行句來比較惡人和義人。當中的重點是放在惡者的行動與態度(第1, 5, 9, 10, 12節),以及義人的行為上(第14節),「智慧」或「義人」也出現了5次之多。第1節:「人屢次受責罰,仍然硬著頸項,他必頃刻被毀,無從醫治」。這一節並不是反義平行句,而智者在下半節戲劇性地指出不聽批評的人之嚴重後果。智者屢次提醒讀者,人若接受責備,就會獲得正面的果效 (參一23六23十三18十五31-32);而那些屢勸不聽的人,被描述為「硬著頸項」,表示他十分固執,不能接受任何意見。智者指出,這樣的人將會承受嚴重的後果,就是有突如其來的毀滅臨到,甚至到達一個無可挽回的地步。學者分析這戲劇性的懲罰,與神吩咐耶利米作出的行動性宣告十分相似:「你要在跟你同去的人眼前打碎那瓶…我要打碎這民和這城,正如人打碎陶匠的器皿,不能再使其完整…甚至無處可葬…因為他們硬著頸項不聽我的話」(耶十九1-11、15)。智者這嚴厲的信息,是喚醒讀者不要再延誤迴轉的時機,不要再拒絕別人善意的批評了。

4節:「王藉公平,使國堅定;強索貢物的,使它毀壞」。這格言是論及國家堅定的因素,就是要有公義的治理。王若以公義治理,便能引領國家有長期穩定健康的制度。下半節經文則指出動搖國家制度穩定的因素。對於國家制度被毀壞的原因,不同譯本採取了不同的立場,有翻譯為「稅貢」(呂振中譯本),也有學者指出不是「稅」本身,乃在稅吏 (原本的字義是「朝貢的人」),即負責處理稅收的人,他們從中「收受賄賂」(新譯本、NIV)。箴言一貫都責備那些行賄賂的人 (十五27十七23廿八16等)。而和修本則翻譯為「強索貢物」,這是指出過重賦稅所帶來的負面後果。在所羅門當政時,他徵重稅以大興土木。當他兒子羅波安繼位時,百姓希望可以減輕繳付重稅,可惜,羅波安卻不採納老年人的意見,終於使國家一分為二 (參王上十二章)。在此智者提醒讀者公平的重要性,因為公平能使國堅定。

5節:「諂媚鄰舍的,就是設網羅絆他的腳」。「諂媚」在箴言出現了約12次。箴言的作者多次批評那些阿諛奉承的人 (參五3六24七521等)。相信我們能分辨恭維的話與鼓勵的話是不一樣的。鼓勵的話是基於真誠和事實基礎,使人得到激勵,以致使事情做得更好。可是,諂媚是爲了討好別人,使其被誘惑去做一些事情,表面看來,會帶給自己好處。但其實事與願違,這可能會為害他人,到頭來也傷害了自己,以致智者諷刺他們是自設羅網,將自己絆倒。

反思

常言道「有批評,纔有進步」。給予批評是容易的,但接受批評則需要有謙卑的心。對別人善意的批評,你是否能虛心接受,並加以改善?

你在職場上,是否也身不由己對上司或客戶講諂媚的話?反思講真誠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