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 信心的模範(一)
李文耀

經文:希伯來書十一1-16

1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2古人因着這信獲得了讚許。

3因着信,我們知道這宇宙是藉神的話造成的。這樣,看得見的是從看不見的造出來的。

4因着信,亞伯獻祭給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獲得了讚許為義人,神親自悅納了他的禮物。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在說話。5因着信,以諾被接去,得以不見死,人也找不着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前,已討得神的喜悅而蒙讚許。6沒有信,就不能討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並且信他會賞賜尋求他的人。7因着信,挪亞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造了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此他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8因着信,亞伯拉罕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承受為基業的地方去;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9因着信,他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鄉,居住在帳棚裏,與蒙同一個應許的以撒和雅各一樣。10因為他等候着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設計和建造的。11因着信,撒拉自己已過了生育的年齡還能懷孕,因為她認為應許她的那位是可信的;12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竟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13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並沒有得着所應許的,卻從遠處觀望,且歡喜迎接。他們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尋找一個家鄉。15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回去的機會。16其實他們所羨慕的是一個更美的,就是在天上的家鄉。所以,神並不因他們稱他為神而覺得羞恥,因為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應該是整卷書裏面最多信徒聽過的一段經文,當中作者列出許多信心偉人的名字和故事,藉此加強自己的論據,指出昔日的偉人都憑着信心和忍耐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可以得到上帝所應許的(來十35-36)。作者早在六12已勸告收信人,要效法那些藉着信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這樣他們纔不會懶惰,可以繼續在世上為上帝的名顯出各樣的行動與愛心的表現。來到十一章,作者正式列出一些值得效法的古人的名字,一共有十六個: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喇合、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和撒母耳。從講論的篇幅來看,作者的重點明顯是放在亞拍拉罕與摩西兩個人物身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縱使作者在第三章指出先祖曾因不信從和背叛承受了上帝嚴厲的審判,然而在他眼中昔日仍有不少對上帝盡忠和堅持到底的古人存在。這些都是盼望的記號(sign of hope),上帝的應許沒有因着人的背叛、離棄受到破壞。信心偉人的故事除了見證自己的盡忠與忍耐之外,同時也在說明上帝的信實與慈愛。「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來十23) 上帝的信實是人有盼望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和動力所在。

於是,盼望與信心是分割不開的。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faith is the assurance of things hoped for)。基督徒有何盼望之事?希伯來書一直在強調,按照上帝的兒子耶穌獻上自己所立下的一個永遠有效的新約,信主的人可以進入真正的安息(來四1-11),以及得着所應許永遠的產業(來九15)。然而從收信人仍要面對生活的困苦來看(來十32-24),上帝的應許明顯要到將來纔得到完全的實現。信主的人此刻為何仍能堅守所宣認的指望呢?他們有甚麼把握和確據?在困苦之中,人看到的很多時候都是眼前的困難和限制,將來(future)也只不過是人從各樣的條件及可能性中推算出來的一個受制於過去及現在的未來而已。於是,當人看不到現實裏有任何轉變的可能性時,心底裏就會產生出絕望來。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收信人,基督徒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乃是在於信心。信心就是單單相信上帝和祂的話語,上帝指着自己起誓立的話就是最大的保證(來六13-17)。當然,信心並不否定上帝在歷史上的作為,歷史可以為上帝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作證。上帝的兒子為救贖人類成了血肉之軀及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一個歷史的見證;以色列先祖陳屍在曠野也是一個歷史見證。然而,人要接受這些歷史事件乃是在顯明上帝的旨意,就需要憑信心去認定。一切推到最後,都是出於相信。唯獨信心(sola fide)!

因着信,我們知道這個宇宙是藉着上帝的話造成的(來十一3)。上帝的話語大有能力,所有看得見的都是從看不見的話造出來。既然上帝的話語有從無到有的創造能力(creatio ex nihilo),那就可以在世界上做新事。上帝的兒子耶穌成為更美之約的中保正是人類歷史裏面出現的一件新事,為人類通往永生的上帝那裏打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耶穌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6)。靠着耶穌的血,信主的人可以坦然無懼進入天上的聖所。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話語,上帝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十三9)。古人都是因着相信上帝的話語獲得了讚許(來十一2)。

在相信上帝的話語和應許方面,昔日的以色列人與今天的基督徒都是一樣的,分別在於過去上帝立下那個根據律法及各樣獻祭禮儀的舊約,與新立下的憑着大祭司耶穌基督的血不同。其實,舊約與新約也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它們更像是真實與樣式(來八5)、實在和預表的關係(來九9)。無論如何,古人和我們縱使在許多地方上不同,大家卻是一樣地相信上帝的話語和應許。沒有信,就不能討上帝的喜悅(來十一6)。過去被上帝讚許、得到上帝悅納的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在生的時候,這些人並沒有得着所應許的,他們只是從遠處觀望,不過帶着歡喜的心迎接、等候(來十一13)。古人一直羨慕的是一個更美、在天上的家鄉,上帝的應許就在那裏完全實現。「現今」只是一個過渡而已,無論是好或不好,對信主的人來說都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思想:

信心與盼望存在着怎樣的關係?為何信主的人在極度的困苦中對將來仍有盼望?基督徒可以盼望些甚麼?對於上帝的話語和應許,我是否確信不疑?相信上帝有何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