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邁向統一
何啟明

經文:撒母耳記下三17-21(參三2-39)

17押尼珥與以色列長老商議,說:「從前你們企盼大衛作王治理你們,18 現在你們可以這樣做了。因為耶和華曾論到大衛說:『我必藉我僕人大衛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脫離非利士人和眾仇敵的手。』」19押尼珥也說給便雅憫人聽。押尼珥又到希伯侖,把以色列人和便雅憫全家所看為好的,說給大衛聽。20押尼珥帶着二十個人來到希伯侖大衛那裏,大衛就為押尼珥和他帶來的人擺設宴席。21押尼珥對大衛說:「我要起身去召集全以色列,來到我主我王這裏,與你立約,你就可以照你的心願作王,統治一切。」於是大衛送走押尼珥,他就平安地去了。

約拿單早已預告大衛將會統一南北兩個及最終會登上全以色列的王位(撒上二十三17);掃羅(撒上二十四20二十六25)和亞比該(撒上二十五28)也說明終有此日。其實,邁向南北統一是大勢所趨,更是耶和華早已命定的心意。「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許久」(三1a),大衛家逐漸興盛。敘事者在這裏加插了大衛在希伯倫娶妻生子的家譜(2-5節),目的是要表明大衛家逐漸強大興盛。這段敘事(6-39節)指出大衛邁向統治全以色列的每一步都是上帝的賜予,而當中人物之間的血腥互動間接促成了這個事實。大衛在整個過程中是被動、清白和無辜的。敘事者以三個角度表達。

押尼珥投誠:整件事的導火線源自於伊施.波設對擁有大權的押尼珥與掃羅王的妃子利斯巴同寢表示不滿(7-11節)。昔日大臣佔有君王的妃嬪有要奪取王位的象徵意義,就如押沙龍趁大衛逃亡時故意親近他的妃嬪一樣(撒下十六21-22)。伊施.波設的詰問和抗議使押尼珥感到受辱,引致他反目大怒,決定向大衛投誠。

然而,押尼珥是否只因這事反目相向、掉轉槍頭?其實從押尼珥回答伊施.波設的話說:「我要照着耶和華起誓應許大衛的話為他成就,廢去掃羅家的國度,建立大衛的王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猶大,從但直到別是巴。」(9b~10)就顯示他早知耶和華的心意。其後,押尼珥跟以色列的長老說:「從前你們企盼大衛作王治理你們」(17b節)及「以色列人和便雅憫全家所看為好的」(19b)反應,就可見押尼珥的投誠是大勢所趨而已!

約押刺殺押尼珥:押尼珥得到大衛首肯與他立約,大衛的元帥約押卻全不知情,待他突擊回來後從他人口中才得悉此事(22-23節)。約押誘騙押尼珥返回希伯侖私下交談,在押尼珥不為意下將他刺死。約押要除滅押尼珥明顯是爲了幫弟弟亞撒黑報仇(27a30a節)。然而,約押刺殺押尼珥的動機複雜,一方面是要保住大衛的王位,免受押尼珥瞞騙(25節),另一方面亦可能由於押尼珥跟大衛立約的事,大衛並沒有向他透露,使他萌生疑慮與妒忌之心。他爲了要獨得大衛的信任和依附而決意除滅異己。但無論是甚麼原因,大衛在整件血腥事上並不知情,更沒染手其中(21262837節)。

大衛的迴應:押尼珥向大衛投誠,大衛乘勢向他要求拿回掃羅的女兒米甲。大衛曾用一百非利士人包皮聘娶米甲,可是掃羅強行將她送給帕鐵為妻(13-16節)。米甲愛大衛(撒上十八20)及帕鐵愛米甲(16節)是顯現而見的,但大衛是否因愛米甲而有此要求,則不可而知。因為大衛得回掃羅的女兒米甲,是有利於他作以色列王的認受性。大衛更為押尼珥舉行了一個類似國葬儀式的喪禮,不但得回以色列眾百姓的心,更讓他們知道大衛在此事上沒有染手其中(36-38節)。

思想:

上帝並不喜悅人與人之間的權鬥和廝殺,人有他的自由意志選擇行善行惡,但上帝亦可透過人物之間的血腥互動和大衛機智的政治手腕向着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