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信心是一無所靠只對準神
陳志豪

馬可福音 9: 14-29

14他們到了門徒那裏,看見有一大羣人圍着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15眾人一見耶穌,都很驚奇,就跑上去向他問安。16耶穌問他們:「你們和他們辯論甚麼?」17眾人中的一個回答:「老師,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裏來,他被啞巴的靈附着。18無論在哪裏,那靈拿住他,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牙關緊鎖,身體僵硬。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那靈趕出去,他們卻不能。」19耶穌回答:「唉!這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20他們就帶了他來。那靈一見耶穌,就使他重重地抽風,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吐白沫。21耶穌問他父親:「他得這病有多久了呢?」父親說:「從小的時候。22那靈屢次把他扔在火裏、水裏,要治死他。你若能做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23耶穌對他說:「『你若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4孩子的父親立刻喊着說:「我信;求你幫助我的不信!」25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就斥責那污靈說:「你這聾啞的靈,我命令你從他裏頭出來,再不要進去!」26那靈大喊一聲,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陣風,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死了。」27但耶穌拉着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28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私下問他:「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靈呢?」29耶穌對他們說:「非用禱告」(有古卷加「禁食」。),這一類的邪靈總趕不出來。」

馬可福音這段趕鬼的記載另一條主線就是被鬼附的孩子的父親。父親沒有像門徒一樣跟隨和認識耶穌,並知道主耶穌的名的權柄和能力,但他面對兒子的痛苦(留意作者兩度描述孩子被鬼附的痛苦和污鬼的能力)只有對耶穌一些道聽塗說,就捉住主耶穌這條救命稻草,為他的兒子得拯救作出聲嘶力竭的呼求。門徒的自我表現與被鬼附的父親的呼喊有強烈對比:

父親熱切關懷兒子被鬼附的痛苦,強烈對比了門徒只是關心自己趕鬼的表現。事奉的焦點應該是人得着幫助,而不是自己的表現。父親因着兒子迫切的需要,主動向主耶穌承認自己的不足,但門徒卻自以為足夠,只希望主耶穌有所提點,沒有父親般承認一無所有的態度。父親對耶穌信心的邀請是立時作出反應 (9: 23-24),相對於門徒對於耶穌不信世代的責備卻是無感 (9: 19),更未醒覺他們都是耶穌責備的對象。

父親願意針對自己的「信不足」,原文是指「不信」(unbelief),不是指信心不夠,而是無論多少的信,都「不願意」運用,所以是信心的敵人。更有趣的是:原文的「我信」是一個動詞,而「不信」卻是一個名詞。父親醒覺自己有兩種互相抗衡的力量,但願意運用微小的信心投靠(行動)在主耶穌的身上,但同時承認有不願相信的抗拒態度存在,亦願意針對自己「不信」,求主幫助。對比起門徒懵然不知自己信心變色,並不符合他們對主耶穌彌賽亞身份該有的認知,以致他們反過來,未有在主面前懇切呼求祂的幫助。

有果效的信心的基礎,不是着眼於信心的大小,而是放棄任何對自己的依仿,走在全然信任和依靠神的路上,蒙神悅納,從而在神的主權下,或是成就事情或是帶來改變併產生果效。有果效的信心是全然承認自己的無助,察覺主耶穌的大能與憐憫,而願意採取主動來呼求主。有果效的信心更是發現自己的不信和對神的疑慮所導致的冷淡與不願禱告的心,連這種不信態度都願意向主開放,求主施恩。

反思和禱告:

你上一次在神面前聲嘶力竭的禱告是幾時呢?在什麼情況或事情,你纔能有這種破碎的心靈在上帝面前禱告、仰望和倚靠呢?

求主憐憫你,讓你看見今天在哪些人或事上,主耶穌是你生命中唯一的救命稻草?亦讓你看見在哪些你自以為有能力的地方是怎樣失去對神的倚靠?最後,求主幫助你省察自己內心中有那些對神的不信、疑慮和冷淡,現在就仿效被鬼附者的父親那樣呼喊,求神的憐憫臨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