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信心是一无所靠只对准神
陈志豪

马可福音 9: 14-29

14他们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一大群人围着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15众人一见耶稣,都很惊奇,就跑上去向他问安。16耶稣问他们:「你们和他们辩论甚么?」17众人中的一个回答:「老师,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巴的灵附着。18无论在哪里,那灵拿住他,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牙关紧锁,身体僵硬。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那灵赶出去,他们却不能。」19耶稣回答:「唉!这不信的世代啊,我和你们在一起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20他们就带了他来。那灵一见耶稣,就使他重重地抽风,倒在地上,翻来覆去,口吐白沫。21耶稣问他父亲:「他得这病有多久了呢?」父亲说:「从小的时候。22那灵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治死他。你若能做甚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23耶稣对他说:「『你若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4孩子的父亲立刻喊着说:「我信;求你帮助我的不信!」25耶稣看见众人都跑上来,就斥责那污灵说:「你这聋哑的灵,我命令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26那灵大喊一声,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阵风,就出来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众人多半说:「他死了。」27但耶稣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28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私下问他:「我们为甚么不能赶出那灵呢?」29耶稣对他们说:「非用祷告」(有古卷加「禁食」。),这一类的邪灵总赶不出来。」

马可福音这段赶鬼的记载另一条主线就是被鬼附的孩子的父亲。父亲没有像门徒一样跟随和认识耶稣,并知道主耶稣的名的权柄和能力,但他面对儿子的痛苦(留意作者两度描述孩子被鬼附的痛苦和污鬼的能力)只有对耶稣一些道听涂说,就捉住主耶稣这条救命稻草,为他的儿子得拯救作出声嘶力竭的呼求。门徒的自我表现与被鬼附的父亲的呼喊有强烈对比:

父亲热切关怀儿子被鬼附的痛苦,强烈对比了门徒只是关心自己赶鬼的表现。事奉的焦点应该是人得着帮助,而不是自己的表现。父亲因着儿子迫切的需要,主动向主耶稣承认自己的不足,但门徒却自以为足够,只希望主耶稣有所提点,没有父亲般承认一无所有的态度。父亲对耶稣信心的邀请是立时作出反应 (9: 23-24),相对于门徒对于耶稣不信世代的责备却是无感 (9: 19),更未醒觉他们都是耶稣责备的对象。

父亲愿意针对自己的「信不足」,原文是指「不信」(unbelief),不是指信心不够,而是无论多少的信,都「不愿意」运用,所以是信心的敌人。更有趣的是:原文的「我信」是一个动词,而「不信」却是一个名词。父亲醒觉自己有两种互相抗衡的力量,但愿意运用微小的信心投靠(行动)在主耶稣的身上,但同时承认有不愿相信的抗拒态度存在,亦愿意针对自己「不信」,求主帮助。对比起门徒懵然不知自己信心变色,并不符合他们对主耶稣弥赛亚身份该有的认知,以致他们反过来,未有在主面前恳切呼求祂的帮助。

有果效的信心的基础,不是着眼于信心的大小,而是放弃任何对自己的依仿,走在全然信任和依靠神的路上,蒙神悦纳,从而在神的主权下,或是成就事情或是带来改变并产生果效。有果效的信心是全然承认自己的无助,察觉主耶稣的大能与怜悯,而愿意采取主动来呼求主。有果效的信心更是发现自己的不信和对神的疑虑所导致的冷淡与不愿祷告的心,连这种不信态度都愿意向主开放,求主施恩。

反思和祷告:

你上一次在神面前声嘶力竭的祷告是几时呢?在什么情况或事情,你才能有这种破碎的心灵在上帝面前祷告、仰望和倚靠呢?

求主怜悯你,让你看见今天在哪些人或事上,主耶稣是你生命中唯一的救命稻草?亦让你看见在哪些你自以为有能力的地方是怎样失去对神的倚靠?最后,求主帮助你省察自己内心中有那些对神的不信、疑虑和冷淡,现在就仿效被鬼附者的父亲那样呼喊,求神的怜悯临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