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不再做殘幹,不再做廢柴
葉應霖

經文:可四10~12以賽亞書六8~13

10 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跟隨他的人和十二使徒問他這些比喻的意思。 11 耶穌對他們說:「上帝國的奧祕只讓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12 要他們看了又看,卻看不清, 聽了又聽,卻不明白, 免得他們迴轉過來,獲得赦免。」

8 我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9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不曉得。’ 10 要使這百姓心蒙油脂,耳朵發沈,眼睛昏花;恐怕他們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迴轉過來,就得醫治。」11 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鎮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無一人,土地極其荒蕪;12 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國內被撇棄的土地很多。13 國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然而如同大樹與橡樹,雖被砍伐,殘幹卻仍存留,聖潔的苗裔是它的殘幹。」

比喻是用來對外人講的,因為比喻可以成為一個「智能識別系統」,將「自己人」與「外人」分開。那些不願意接受耶穌的人,聽了耶穌比喻後只會領受比喻字面的意思,正是看了又看,卻看不清,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然而,對於那些願意細心聆聽,讓聖靈引導的人,他們卻會看見、聽見及經驗比喻的深層意義。

一方面,耶穌說的話是充滿諷刺及負面意味的,因為耶穌固然希望人悔改向上主,不願人心硬,然而,大部份猶太人對耶穌的迴應,可能仍然停留於「外人」的階段。若我們評估耶穌藉比喻去宣講上帝國的有效性,「比喻」作為一種間接的溝通方法,的確在叫人不明白的過程中佔了一部份的責任。

但另一方面,耶穌的話亦是充滿希望及正面的,因為耶穌其實正藉着引用舊約聖經,去為猶太人提供另類的盼望。原來馬可福音四章12節正在引用以賽亞書六章9~10節。在以賽亞的時代,以色列人因着不聽上主的話而最終導致亡國。就在境內人口剩下不到十分之一的絕境下,「殘幹卻仍存留,聖潔的苗裔是它的殘幹」。我們再一次看見故事迭故事的神學創建:儘管昔日大部份的以色列人拒絕上主的話而導致亡國,但上主仍然保存一小部份的人,成為被砍伐之樹木的殘幹,即以色列未來的希望;今天耶穌基督已經來臨作為那位撒種的人,而我們聽道的人就是那些「聖潔的苗裔」,已經開始生長,不再做「廢柴」。當大部份第一世紀的猶太人沒有以信心去領受耶穌的道,一小部份的人已經看見及聽見上帝的國,成為「聖潔的苗裔」。昔日的絕望記憶,在耶穌裏被改寫。

思想:

  1. 當別人都失去了盼望,但上主卻為自己留下了聖潔的苗裔。當你信了耶穌之後,你的人生是否有了新的盼望?與其他未信主的人的盼望,有什麼不一樣?

  2. 當你將今天你的故事,迭在昔日以賽亞時代「聖潔的苗裔」的故事時,你對自己的信主,有沒有多了什麼理解?若果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