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徒》15:37-39)
读到这段故事时,我们总喜欢站在上帝的视角,习惯为保罗和巴拿巴打圆场,作“合理性”的解释。但无奈在圣经中,还有很多处经文就是让人看得不那么舒服,那些充满张力的描述,就成了争论不休的难题。
令人唏嘘的是,保罗和巴拿巴,竟会为了马可争论到转背分开。此后,《使徒行传》再也没有提及这位曾经先后帮助了两位使徒的好人巴拿巴!
事情发展到了失去常理的地步,一定有“超然”的成分;所以不要幼稚地批评这个、褒奖那个,简单地在保罗和巴拿巴两者间选边站。要紧的是想一想,有一天自己面对如此的场景,上帝会怎么说,我又会怎么做?
总有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所以教会中,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引发话题。即使是上帝的“慈爱”和“公义”,争辩的双方都会以上帝的话语彼此对峙。在你来我往间,都觉得自己才是真理的维护者,都认定上帝是站在自己的一边。
殊不知,唯有逾越节的羔羊,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才能将上帝的公义和慈爱完全地彰显出来:只有祂,才是公义和慈爱最终的平衡点。
祷告:主啊,愿我所说的话,都先经你的过滤。因唯有你,才能完全透视我内里的弯曲和幽暗。主啊,愿我说的话不要太绝对:当我强调你的公义,要想到你还有慈爱,多少要给对方留下一点“生存”的空间。主啊,也愿我说的话能荣神益人,能更读得出、也更能活得出圣经中你话语里的“张力”,那才是健康的。
欢迎您上网 behold.oc.org 阅读更多好文。《OC举目》面对当代挑战,与教会同行,和跟随基督的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