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传4:13-16
13贫穷而有智慧的年轻人,胜过年老不再纳谏的愚昧王,14那人从监牢里出来作王,在国中原是出身贫寒。15我见日光之下所有行走的活人,都跟随那年轻人,就是接续作王的那位。16他的百姓,就是他所治理的众人,多得无数;但后来的人还是不喜欢他。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
传道者的视野转移到政权的更替及权势的无常,发觉这又是另一个令人慨叹不能避免的事实。他在13至16节这一小段中观察到三朝更替的情况。第一朝的君王是年老不再接受纳谏的愚昧王(13b节),第二朝是那位替代年老王的「贫穷而有智慧的年轻人」(13a节),而第三朝就是接替那年轻王的另一个年轻人(15b节)。
于此,我们先要处理经文中隐晦不清的问题。究竟传道者提到的是一位抑或是两位年轻的君王呢?原来第15b节的原文其实有「那第二个年轻人」(hayyeled haššēnî)(the second youth)的字眼。因此,「都跟随那年轻人,就是接续作王的那位」(15b节)可直译作「都与那代替他的,那第二位青年在一起」。大部分译本都只反映一个年轻人,唯独《新译本》提到「『那取代老王的年轻人』或译『那取代他的第二位年轻人』」。简言之,我们可以理解为传道者提到一位年老愚昧的王、一位年青、出身贫穷有智慧的王,及另一位起初受众民爱戴,后被嫌弃的年青王。
传道者提到没有一个政权是千秋万世的。年老的王起初可能勤政爱民、广纳谏言,但随时日慢慢松懈,听信纔言,甚至荒淫无道,以致不能容纳忠言逆耳的谏言。无论是否如此,传道者指出一个不能逆转的事实,那就是政权始终会交替,权力是短暂性的,这位不接受谏言的老王终被年轻人取代。
这位取代老王的青年是出生贫寒,从监牢里出来作王的(14节)。这位从监牢中出来的青年不一定是有罪或犯了法的政治犯,因为古代的监狱有时是用来强迫人作廉价劳工,藉以还债的地方。这位在狱中出身贫寒的青年却一跃成为君王,取代了年老愚昧王的地位,正是命运逆转的最佳写照。传道者心里是否想到年轻的约瑟与年长的法老、大卫和扫罗、但以理和尼布甲尼撒等,我们难有定论,但这些历史事实也可作为参照。政权始终受不住历史洪流的冲击,轮替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实。
不单如此,权势也不会千秋万世。另一位接替第一位青年王位的,他起初民望高企,受众民爱戴拥护,「但后来的人还是不喜欢他」(16b节)。民心易变,如流水无常,政治领袖所享有的声望也是短暂的。简言之,政治权势所带来的荣耀与地位,仍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正如鲁益师说:「凡不是永恒的事,必会被时间淘汰」(All that is not eternal is eternally out of date)。无怪乎传道者慨叹说:「这也是虚空,这也是捕风」(16c节)。
思想:
历史长廊已证实政权不断轮替,而权势更是变幻无常。若我们身处极权的社会,受着压迫,失去了言论、结社自由,别忘记这不会是永远不变的。这个事实会带给你甚么样的安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