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 經歷與盼望
梁家麟

經文:歌羅西書一21~22

從前你們與神隔絕,心思上與他為敵,行為邪惡;但如今,他藉着他兒子肉身的死,已經使你們與他自己和好了,把你們獻在他的面前,成為聖潔,沒有瑕疵,無可指責。

從對偉大的基督的論述,保羅轉到基督和我們的關係。所有教義都不僅是一套理論,而是與我們的生命和生活相關的;教義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是誰,又認識自己應該做甚麼。

保羅在敘說了一首偉大的基督論的詩歌(一15~20)後,便將之應用到信徒身上。他接續前面20節所說的「和好」與「和平」的概念,指出宇宙的基督使萬有都與上帝恢復和好關係,祂也同時是促成我們與父上帝和好的那位。「但如今,他藉着他兒子肉身的死,已經使你們與他自己和好了,」(22)基督與萬有如何和好,這個關涉宇宙論的課題,或許不是我們關心的;但我們與上帝和好,便肯定是跟我們生死攸關的。

要說「和好」的意義,便要先講述和好前的景況,以作對照,並說明和好的必要性。要是我們跟父上帝向來親親密密,沒有嫌隙,又何來和好的需要呢?保羅指出,人類因犯罪的緣故,造成三種情況:一,與上帝處於隔絕的地位;二,在行為上行惡;三,在思想上也對上帝懷有敵意。三種情況是互為因果的。

第一,我們和上帝處於分隔的地位,我們不信上帝,過一個「當上帝無到」的生活,無神論者宣稱上帝不存在,反神論者更揚言上帝死了,最狂妄的人更宣言:「要是人間果有上帝的話,那為何我不是上帝?」

第二,我們既不信上帝,自然也不會聽祂的,自把自為,做盡各樣壞事,反正沒有上帝,有甚麼不可為呢?羅馬書第一章說明了人悖逆上帝,「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羅一25),這是人犯各樣罪惡的根本原因。可以說,悖逆上帝是第一宗罪,其他罪都是從這個罪派生出來的。

第三,人們對上帝懷有敵意。現代人既然不信上帝,便當上帝不存在,不理會上帝和宗教也就罷了,奇怪的是,他們卻是對宗教非常反感,尤其憎恨過去在西方文化占主導地位的基督教;他們常常刻意批評基督教,拿耶穌和上帝作為嘲弄和攻擊的對象。

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乃至全球,受到無神論者特別是世俗人文主義者(secular humanists)的普遍敵視,我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是:雖然現代人標榜獨立自主,宣稱世界沒有上帝,但在心底裏仍隱約知道上帝的存在,並知道在蒼茫浩瀚的宇宙間,人是多麼脆弱渺小,要偷竊上帝的位置,宣告自己是宇宙之主,實在是太荒謬的事,跟成語「沐猴而冠」的意思差不多。一隻獼猴,偷了人的衣服穿上,便當自己是人,卻是不倫不類,高攀不起。這樣的人其實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們既缺乏自信心,便對會揭穿自己軟弱真面目的上帝信仰心存敵意。他們自己不信上帝不用多說,惟是別人的相信,仍間接影射了他們竊據上帝位置的虛妄和狂妄。於是乎我們看到,標榜自由主義的人對宗教最不容忍,極力要求將所有宗教元素從文化和社會中除去。另外,高舉無神論的意識形態的政權,都對各種宗教施以最殘酷的迫害,幾乎沒有例外;儘管宗教徒都是無權無勢的人,根本威脅不到他們的政權,但宗教的存在,總是對無神論者的正當性的最大威脅。

要是過去我們是「與上帝隔絕,心思上與他為敵,行為邪惡」(21),今天藉着耶穌基督的替死拯救,我們便與上帝復和,「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22)(和合本)

「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這裏指的不是我們的道德行為,沒有人在行為上能達完美無瑕的地步,卻是指我們在上帝面前的信仰身分。因着基督的寶血潔淨,我們得以在上帝面前站立,上帝稱我們為聖潔完全的人,我們也毋須面對來自上帝的忿怒了。聖潔的基督以祂的義遮蓋我們的不義,使我們在上帝眼裏成為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

那基督徒是否甚麼都不用做,光是領受上帝的恩典便夠呢?答案是既是又否。確實在基督所已成就的救恩之上,我們是別無添加的,唯獨恩典,唯獨信心。但是上帝所給予的恩典,卻又是我們可以丟失的。所以保羅提醒我們,千萬不要丟棄了所領受的恩典。「只要你們持守信仰,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致動搖,離開了你們從前所聽見的福音的盼望…」(23a)

保羅最關心的不是我們又再度犯罪,偏離上帝的心意;而是失去了福音的盼望。為甚麼會失去盼望?顯然是因着現實處境太過艱難,跟我們所有的信仰應許相距太遠,我們覺得已等候了太久,經歷從希望到失望、再從希望復又到失望,起伏太多,以致感到灰心沮喪,不再有熱情,不再有信念了。

基督徒若失去盼望,跟失去信心甚或信仰其實沒有太大差異。因為基督教若是隻有現在,沒有將來,正所謂「有今生,無來世」,這個信仰是不值得我們持守下去的。信仰是要付代價的,基督徒是要背十字架的。像保羅在林前十五所說,要是沒有復活的盼望,我們不如在今天喫喝玩樂吧!反正明天便要死了,為何還要承擔福音使命呢?

保羅正是執着從福音來的盼望,才能堅持福音使命,在諸般患難中仍奮進不止。盼望是福音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督徒失落盼望是既可怕又可憐的事。

必須注意,持定從福音來的盼望,就是以福音重塑我們的價值觀,重塑我們對未來的期盼(hope),也重塑我們所期盼的未來(future)。

保羅重提信徒的過去和現在,不純粹為憶苦思甜,藉着回憶過去的不好,來烘托出如今的好,更是一個身分的重述和定位。當我們認識自己是從哪裏直走到今日,便知道我們是誰,又在未來當作甚麼。這是一個屬靈的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