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 道就是神
高铭谦

经文:约翰福音一1-14

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2这道太初与神同在。3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4在他里面有生命,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没有胜过光。6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7这人来是为了作见证,是为那光作见证,要使众人借着他而信。8他不是那光,而是要为那光作见证。9那光是真光,来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10他在世界,世界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11他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并不接纳他。12凡接纳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13这些人不是从血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的意愿生的,而是从神生的。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一儿子的荣光。

约翰福音的开始与创世记的开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并引起很多人对于道与神的关系做很多神学的讨论。不过,约翰写这些话,似乎不是期望引起很多哲学性的讨论,而是指出一个基本的神学,就是所有万物在受造之前,耶稣基督作为道已存在,并且所有天地万物都是借着祂而造的,是祂见证着世界的形成,是祂听见神说:「要有光」的那一刻,只有祂才明白真正的黑暗有多大及有多恐布,祂知道,只有祂自己才是世界一切生命的源头,祂也是人被造时的光,赐下所有生命与盼望。

本来一切都是安好的。

约翰强调了光明与黑暗的本相:「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没有胜过光。」(约一5)在希腊文的时式来看,「光照在黑暗里」这句是现在进行式,代表光明一直以来都照在黑暗里,而「黑暗却没有胜过光」这句却是过去式,代表黑暗不接受光的行为是历史上过去发生的事,这样,在过去,黑暗曾经不接受光明,「胜过」这字有两个方向的解法:(1)解作「克服」:代表黑暗曾反对光明,只是它不能克服光;(2)解作「接受」:代表黑暗曾不接受光明。这两个动作用了「接受」这字来一字两用,说明黑暗面对光明的无能,也指出黑暗面对光明的憎恨,经文以此来比喻矛盾的人生。

面对这样历史上过去的黑暗,光明还是不断地照着,祂没有因为黑暗的反应而灰心,也没有因为黑暗的不接受而从此放弃,祂还是不离也不弃,就算眼前的黑暗还是背叛,光明还是照样赐下生命,这是一种委身,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执着,祂总相信就算黑暗的世界有多固执,都不会动摇祂赐生命的本质。

约一9~14说明耶稣便是那光,他来到这世界,为要照亮世上一切的人,并且这个世界原是祂的世界,世界所有都是借着祂所造的,不过,当祂来到这世界时,这个世界却不认识祂;这个世界被形容是「祂自己的地方」,而这世界的人被形容是「自己的人」,但这些在祂自己地方的自己人却不接待祂。这是一种讽刺式的说话,指出这些自己人本身是最明白耶稣的,这些人可能是指耶路撒冷圣殿的宗教领袖,他们是法利赛人及文士,他们本身是最明白神心意的人,现在这些自己人却不能接受这真光。

类似这样的讽刺性的描述是为了引入「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约一12),接待耶稣的人是一种挑战,因为所谓的自己人既然不肯接待耶稣,便一定对于那些接待耶稣的人抱有敌意,这样的敌意就是因为那些接待耶稣的行为,竟反映了自己人不接待的恶行。接待真光本身便是信耶稣,这样的相信把人本来黑暗的生命变成为神儿女的生命,以致自己也成为光的一部份;那些不接待耶稣的人因为自己不接待真光,便自然连同这些神的儿女都一并不接待,就带来对立的局面。因此,接待真光本身便是一种挑战,正是要挑战神的儿女们,会否因为别人的恶待而放弃他们的信仰。

为要让光与人更贴近,「道便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当中的「我们」是指世上一切的人。神的同在对约翰来说是一个让人做抉择的同在,要么人便要完全的相信祂,要么人便要拒绝祂,没有中间的路线。

思想:

神的儿子已经来到,道已成为肉身,我们的生命也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