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 自爱
法兰斯.贝克(Frans Bakker)

爱是……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

——《哥林多前书》13:5

这是保罗关于爱或爱心的定义。在这少量的几个字中,我们发现了重生之后生活的准则。今天,有很多人谈论爱,用言语来描述一个完美的基督徒典范是容易的。但在话语和行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这种爱走进我们实际的生活时,我们才开始看见自己何等缺乏这样的爱,我们也将不只在嘴上谈论爱。不是我们说的话,而是我们的生活,才能证明我们是否真的体验过这样的爱。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不聚焦于关注自己,不是只寻求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这不是说我们不能寻求自己的福分,如果是这种情形,《诗篇》作者在缺乏中祷告上帝拯救便是徒然。路德也就不会被允许问这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得救?”想一想所有那些带着自己的需要来到基督面前的人,主从来没有拒绝任何来到他面前寻求医治的灵魂。在我们中间存在某种自爱是许可的。圣经告诉我们,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所以,我们是可以爱自己的。当上帝做工时,我们不是变得对自己漠不关心。让我们清醒一点,不要把这些文本中的话语理解为不能为自己渴求任何事,渴望自我保护本身不是罪,我们不要假装不关心自己,因为那只能表明我们不再是自己了。

然而,这些字句里所包含的意思,足够引起我们对自己的震惊,因为,当这种自爱跟上帝的爱和对邻舍的爱分离时,就将不再是真爱。实际上,它已经完全不再是爱了。这样,我们便只会去寻求自己的益处,这就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罪的核心,甚至纯粹和正统的宗教也能掩藏自我中心,但其中除了虚假之爱外一无所有。

是否到处都充斥着虚假之爱?你是否也在自己身上发现这种虚假之爱——这种将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的爱?有一种自爱,是只要将天堂给我们,便可以不要上帝;还有一种爱,以爱为借口帮助邻舍,实际上仍在寻求自己的益处。想一想圣经中记载的那九个患大麻风的人,他们向耶稣祈求得到医治,这不是罪,他们的罪,是在这种努力中只寻求自己的益处。这是一幅描绘我们每一个人的画面,这是我们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