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不要行惡過分
法蘭斯.貝克(Frans Bakker)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爲人愚昧。

——《傳道書》7:16、17

“不要行義過分”、“不要行惡過分”,當我們的生活遭遇意想不到的重大挫折時,我們便處於變得“行義過分”的風險中,但同時,我們也有“行惡過分”的風險。我們被警告,不可屈服於任何一方面。我們很容易變得“行惡過分”:不幸讓我們的心剛硬,於是我們拋棄上帝和祂的方式,認爲遵循祂的道不會帶來任何益處。“我已經經歷太多,”一個人說,“以至於我不能再相信上帝。我已經看見這個世界充滿了太多悲慘的事,到處都是不公義和痛苦,我很難接受天堂還有一位上帝。”

想想約伯的妻子,她懷着苦毒嘲弄約伯,問他是否仍然持守他的正直。“你棄掉上帝,死了吧。”(譯註:出自約伯記2:9)她說。她不想跟這樣一位上帝產生任何關係。這是一位慈愛的上帝嗎?約伯的妻子已經變得“行惡過分”。不幸沒有讓她更親近上帝,反而使她遠離了上帝,最終變得愚蠢,因爲愚頑人在他自己的心裏說:“沒有上帝。”(譯註:參詩篇14:1

於是,上帝的話語帶着熱誠的警告臨到我們:“當你在生活中遭遇麻煩時,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爲人愚昧。”上帝非常清楚人心裏在想什麼。對上帝的孩子而言,這並不是一個不必要的警告。主的道路並不會總讓祂的孩子容易理解,約瑟在監獄中能夠解釋膳長和酒政的夢,但他自己的夢怎樣才能成就,他卻不清楚。亞薩不明白上帝的作爲,他不服從上帝安排的道路。我們也很容易責怪上帝。

也許,我們會因爲太敬虔而不能直接地責怪上帝。當沙漠中的以色列人發現瑪拉的苦水時,也沒有直接責怪上帝,他們責怪摩西。當生活的杯子變得苦澀時,我們誰又沒有做過同樣的事呢?但最終的結果就是反抗上帝。

當一切順利時,我們聽不見誰說上帝的壞話,對祂的引導也沒有意見。一位讓凡事都順應我們喜好的上帝,自然讓我們非常愉快,我們也很樂意承認祂是上帝。但當上帝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對待我們時,反抗就爆發了,這揭示出我們內心真實的境況。我們拒絕降服於上帝,我們甚至想要回敬上帝。這就是“行惡過分”和愚昧。

於是,上帝的話在我們的生活遭遇強烈挫折之處,立起了一個警告標誌。我們在這個標誌中讀到:“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這是說,不要以爲你比上帝知道得更多。我們也讀到:“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爲人愚昧。”這是說,當上帝擊打你時,不要還手,而要安靜地讓祂引導你的生命。祂的作爲是至高的智慧。

上帝在祂的話語中,並沒有對我們的理解力解釋祂的謀略。我們沒有被邀請進入上帝的謀略中,以至於我們能完全確實地明白爲什麼上帝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行。關於我們對祂的道路提出的疑問,我們沒有接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能完全理解祂,上帝就不再成爲我們的上帝了。經文想要教導我們的是,我們要把控制的繮繩交在上帝的手中,將我們一切的問題和憂愁都交給祂,相信萬事在祂手中都會相互效力,即使是當我們不明白上帝作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