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 誰知道?
謝葆芳

閱讀: 傳道書6章12節7章13-14節

順利時要喜樂;患難時當思考。上帝使這兩樣都發生。—傳道書7章14節,和合本修訂版

據說古時候邊塞有一名老翁,人稱塞翁。他失去了一匹珍貴的馬,鄰居都爲他的損失感到遺憾,但塞翁並不難過。他說:“誰知道這對我不是件好事呢?”不久之後,丟失的馬竟帶着一匹馬駒回來。當鄰居前來道賀時,塞翁說:“誰知道這對我不是件壞事呢?”後來,他兒子騎這匹馬駒時摔斷了腿。這看來的確是件壞事,可是當軍隊來到村莊徵召所有的壯丁去打仗時,塞翁的兒子由於瘸腿而豁免。參軍的青年最後大都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卻倖免於難。

這是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教導我們壞事可能轉爲好事,反之亦然。此種古老的智慧與傳道書的作者所觀察到的極爲相似:“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6章12節)確實,我們誰都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禍”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而“福”也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每天我們都會面對新的機會、喜樂、掙扎和痛苦。身爲上帝摯愛的兒女,我們可以全然信靠祂的主權,並且倚靠祂走過所有的順境或逆境,因爲上帝使這兩樣都發生(7章14節)。在我們一生所有的事件當中,上帝都與我們同在,並應許祂會慈愛地看顧我們。


你能想到一個因禍得福的例子嗎?

你如何在逆境與順境中,專心仰賴上帝?


至高的上帝,謝謝禰掌管我的生命。

求禰幫助我在順境或逆境中,都能讚美禰。

我深信禰使萬事互相效力,要讓愛禰的人能得益處。

靈糧透視

今天的閱讀經文可能會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認爲傳道書的作者“傳道者”(1章1節)是個宿命論者。悲觀的思想似乎是他的主軸:人生都是“虛度”,我們的日子像“影兒”一樣轉瞬即逝(6章12節);好事和壞事都會發生(7章14節)。但不少聖經學者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讓我們留意這位傳道者的呼籲:“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爲”(7章13節),以此提醒我們仔細觀察上帝過去和現在如何在世上動工,“因上帝使爲曲的,誰能變爲直呢?”(13節)誰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呢?除了上帝,誰也不能。當我們思想上帝的特質和作爲時,我們便能看到祂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當我們相信上帝的美善,我們就可以在“遇亨通的日子”心懷喜樂(高興歡喜);在“遭患難的日子”仍能謹記,這也是上帝所給的(傳道書7章14節)。

柯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