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主耶穌復活之後,向不信的多馬顯現。多馬其實願意相信基督是活着的,只是需要某些條件。他需要證據。他必須先看見,然後再觸摸。我們必須先感覺到,我們需要先有這個或那個。就這樣,多馬成了他自己的煩擾。這也是每個人,包括上帝的孩子們,在堅持必須滿足某些條件時的情形。
條件是一個屬靈的癱子必須依靠的柺杖。人很容易在相信之前要求滿足一些條件。這就犯了阿米念派教徒一樣的錯誤,因爲他們以爲信心是建立於一些自我想象的條件之上。我們認爲,如果滿足了這些條件,我們就會相信。但是信心不是因爲人的願望。此外,上帝不會滿足我們的要求,祂不會適應我們的條件。
人在不信時,會遇見各種各樣的掙扎。不信引起內心的混亂。不信讓人捲入靈性的困苦和黑暗。多馬在不信中有一段艱難的時光。他很孤單,其他人的信心也不能幫到他。他需要相信,但是他相信不了。他被自己的不信纏住。
一個重生之人的不信,跟一個還沒有重生之人的不信有重大區別。後者不會因爲他的不信而遭遇靈性的黑暗和折磨。但是多馬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基督身上。對一個上帝的孩子而言,這是其他每件事興旺或失敗的根源。所以,不信的網羅將他們引到黑暗之中。多馬經歷到一種真實的靈性低潮,他深陷其間,不能自拔。但這低沉的狀況仍不是他最糟糕的地方。他最深的問題是不再相信上帝的話語。當上帝的信實被懷疑時,上帝的名也就被褻瀆了。是的,事情的關鍵是不信羞辱了上帝。這樣我們就能明白,爲何一些經典作家稱不信是最大的罪。我們也能瞭解,基督爲何沒有對多馬的苦惱表示同情,反而對他提出了警告。主完全可以不憐憫那些營造自我條件的人,但基督卻向不信的多馬顯現。這神蹟如此偉大的原因正在於此,祂仍然向那些懷疑的人顯現。如果上帝任憑人在自己的條件上躊躇、掙扎,這些活在不信中的人也無話可說。
如果你因着恩典明白這些事,求上帝拯救你脫離自己的條件吧。求上帝賜給你一個“盲目”的信心吧。因爲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那不得不在自己的條件和要求上跌倒,需要像一個無助者一樣被幫助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