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
耶穌的羞辱生活開始於祂的少年時期。拿撒勒是卑微的加利利人所住的一個小城,耶穌在那裏度過了祂的童年。作爲一個拿撒勒少年,祂應驗了先知所預言的話,就是彌賽亞將會是一個拿撒勒人。正如我們在經文中清楚讀到的,耶穌跟隨祂在地上的父母回到拿撒勒。拿撒勒是一個被輕看的地方,在當時的宗教領袖眼中微不足道。猶太人的宗教生活中心是耶路撒冷。對上帝話語的研讀,在拿撒勒是微弱的,正統的猶太人通常都看不起加利利人。事實上,拿但業的確有很多理由問: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沒有人期望彌賽亞從拿撒勒出來,雖然舊約聖經已經預言,以色列人盼望的救主將是一個拿撒勒人;雖然先知彌迦已經聲明,彌賽亞將出自伯利恆。
耶穌同祂的父母一起回到這個被輕看的地方。祂繼續在一個讓人不願多談的城鎮上生活。沒有人對拿撒勒心懷期望。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如果你來自拿撒勒,在影響重大的宗教生活中,你就被認爲是無價值的。對這位大衛的後裔而言,這真是一個深刻的羞辱。祂剛見證了上帝是祂的天父,現在卻不得不從錫安山下來,進入拿撒勒這片晦澀無名之地,因为祂要走進加利利。耶穌的所有門徒都來自加利利,除了加略人猶大。之後,耶穌的門徒被稱爲無知的加利利人。只有猶大來自猶太,他卻成了背叛主的人。
耶穌被稱爲拿撒勒人,這個名字本身,對虔誠的猶太人就是意味深長的。因爲這個名字描繪出祂朦朧的血統。當腓力對拿但業說:“……那一位,我們遇見了。”(約翰福音1:45)尋求彌賽亞的拿但業卻深感失望,因他聽到,腓力遇見的彌賽亞是從拿撒勒來的。根據人的判斷,基督完全出乎人們對祂的期望。祂沒有“佳形美容”(以賽亞書53:2)。這個拿撒勒人“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以賽亞書53:3)。這就是祂從幼年開始的生活,而且祂還死得很悽慘。祂赤身裸體地被掛在受咒詛的十字架上,所有的人都寧願掩面不看祂。祂從耶路撒冷下到拿撒勒。祂從上帝的城下到恥辱之地。我們的中保耶穌,從至高的榮耀,下到極低的羞辱。
我們是否想要跟這樣一位耶穌認同?誠實地說,我們不願意,因爲我們更喜歡上升到高處,而不是下降到低處。但如果祂留在低處,而我們住在高處,我們這驕傲的受造物,怎能遇見我們的救主呢?這距離實在太遠了。而且,我們也不愛祂,我們跟猶太人一樣看不起祂。我們不願意跟“拿撒勒人”有什麼關係。對一個驕傲的人而言,祂太卑微了。
我們是罪惡墮落的受造物。我們在上帝的眼中是卑劣的。我們必須在居住在天的上帝面前謙卑自己。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罪性,因爲在上帝面前,我們是流離失所的人。我們已經被拋出了上帝的城,被拋出了祂的聖殿,失去了跟上帝的團契。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錯,我們已經落在極低的深淵中。但是,我們的中保願意降低自己,下到我們這失喪困境的深處。在我們的羞辱之中,基督才能被看見。對驕傲的人來說,祂是百無一用的,但對謙卑的人,祂願意給予一切。祂爲罪人從天來到地,祂把自己完全給予流離失所的人。罪人在的地方,耶穌也在那裏。我們越深認識到自己的罪,就會越靠近救罪人的耶穌。正是在深淵之中,我們纔會認識到自己何等需要“拿撒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