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 仇敵不再興起
潘仕楷

那鴻書一9-14

9 你們籌劃何種計謀攻擊耶和華呢?他必終結一切,仇敵不會再度興起。 10 你們像雜亂的荊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乾的碎秸,全然燒滅。 11 有一人從你那裏出來,圖謀邪惡,設惡計攻擊耶和華。 12 耶和華如此說:「他們雖然勢力強大,人數眾多,也要被剪除,歸於無有。我雖曾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 13 現在,我要從你身上折斷他的軛,解開捆綁你的繩索。」 14 耶和華已經發命令,指著你說:「你的名下必不再留後;我要從你神明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我必因你的卑賤,爲你預備墳墓。」

在這段中,先知很快地轉移他說話的對象,但卻沒有清楚地表明宣告的對象是誰。所以只有憑猜測決定,和按經文之內容看對象是好是壞。和修本比較嚴謹地跟隨原文的表達,將說話對象的推測性理解除去。而之前的和合本卻是將這些解釋附在譯文之中,標示第9-12節上是向尼尼微的宣告,12節下和13節是對猶大的安慰信息,而14節再轉回到對尼尼微審判的宣告。這些解釋雖然沒有經文本身的根據,但按著內容的意思來推測,似乎也十分正確,值得參考。

也有學者認爲因爲在經文之中沒有明顯的交代說話對象的改變,因而將整段都解釋爲對尼尼微的宣告,並將12節最後的一句看爲以上的審判的總結,指出這是一次過使他不能再起來的打擊,以第9節的仇敵不會再度興起來理解不再使你受苦,表示一次的打擊就已經完成目標,不需要有第二次。但不再使你受苦的表達比較似是安慰的信息,以至像和合本的理解用在猶大身上比較合適。

在針對尼尼微的宣告之中,先知指出那設計攻擊耶和華的必至敗亡。在第9和11節之中,所描述的處境有兩種可能,一是回想在希西家作王年間,亞述王西拿基立在公元前701年發動對猶大的攻擊,他雖然有好的計謀,並且勢力充足,但在耶和華眼前,他們卻必敗亡。若這是正確的理解,我們可以從列王紀下19章35節之中看到耶和華如何神蹟性地將亞述的大軍在一夜之間除滅。當時,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因爲這樣的失敗,西拿基立這場一共打破了猶大四十六個城邑的入侵不但無功而回,甚至是元氣大傷,使亞述的勢力由全盛時期進入朝向滅亡的過程。

另一種可能性是將這段比較含糊地指向整個亞述控制近東的年代,即是由主前第八世紀末至第七世紀末之間。在這時期之中,猶大雖然是獨立的國家,但她乃是受亞述所管,直至約西亞作王年間纔可以得到脫離。

在12節下和13節,展示出這段信息對猶大的意義。耶和華要從他們身上折斷尼尼微放在他們身上的軛,解開捆綁他們的繩索,使他們重新得到自由。無論先知所指是希西家年間的事,還是約西亞年間的經歷,都讓我們看到耶和華對祂子民的拯救。

思想:

無論我們在怎樣的處境之中,我們都要認定上帝是最終的掌權者,求上帝叫我們有信心,在祂裏面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