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 神的旨意
約翰·派博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羅馬書11:33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生於1809年的今天,在他四十多歲時,他仍對信仰持懷疑態度,有時甚至會嘲諷。所以,最令人驚訝的是,個人和國家的苦難卻促使林肯認識了神,而非遠離神。

1862年,林肯53歲時,11歲的兒子威廉(Willie)夭折。林肯的妻子試圖通過尋找新世紀媒介減輕悲痛。林肯則求助於華盛頓紐約大道長老會的牧師菲尼亞斯·格利(Phineas Gurley)。

經過幾次長談後,格利牧師認爲林肯開始轉向基督。林肯吐露,“很多次我被一種勢不可擋的確信壓倒跪下,我沒有別的去處”。

另一方面,南北戰爭所帶來傷亡的恐怖每天都在襲擊他。華盛頓有50個療傷醫院,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裏放着2000個爲受傷士兵準備的牀位。

在這些臨時醫院裏,每天都大概有五十位士兵死去。所有這些都促使林肯一步步地更相信神的旨意。“我們不得不相信,神創造了世界,他仍舊掌管着世界。”

在林肯遇刺前一個月,他發表了第二次就職演說,是他關於神的旨意與內戰關係最著名的講說。值得注意的是,他沒有將神簡單說成是北方聯邦或南方聯盟的支持者,神有他自己的旨意,他並不爲任何一方的罪開脫。

林肯說:“我們天真地希望着,我們熱忱地祈禱着,希望這場戰爭的重創可以很快地過去。可是,假使神要讓戰爭再繼續下去,直到二百五十年來奴隸無償勞動所積聚的財富化爲烏有,並像三千年前所說的那樣,等到鞭笞所流的每一滴血,被刀劍之下所流的每一滴血所抵消,那麼我們仍然只能說‘主的裁判是完全正確而且公道的’。”

我爲所有失去親人、遭受傷害和處在悲痛中的人禱告,願這些境遇可以喚醒你,就像喚醒林肯一樣,這不是空洞的虛無主義,而是對神奇妙莫測的旨意的無限智慧和愛的更深的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