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約翰福音6章4-14節
耶穌說:“拿過來給我。”——馬太福音14章18節
關於《石頭湯》這個古老的故事有多種版本,都是講有個飢腸轆轆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但沒有任何人願意拿一點點東西給他吃。於是,他在火上放了一個裝着清水的鍋子,然後在鍋裏放了一塊據說有魔力的石頭。當他開始攪拌“湯”的時候,村民們都好奇地一探究竟。最後,有人在湯裏放些馬鈴薯;有人加些胡蘿蔔;有人放顆洋蔥;有人倒了少許大麥;有個農夫給他一些牛奶。最後,這鍋“石頭湯”成了美味的雜燴濃湯。
這個故事固然說明了分享的重要,卻也提醒我們,可以貢獻自己所擁有的,即使所獻的看似微不足道。我們在約翰福音6章1-14節看到,在這麼一大羣人當中,似乎只有一個小男孩帶了午餐。縱然耶穌的門徒認爲,男孩的五餅二魚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當這份午餐獻給耶穌之後,竟越變越多,甚至讓幾千名飢餓的羣眾都能得着飽足!
曾經有人說:“你不用餵飽五千人,只要獻上你的餅和魚。”正如耶穌用一個男孩的午餐,以出乎眾人意料的方式使之倍增(11節)。同樣地,耶穌也會接納我們所獻上的努力、才幹與服事,只要我們願意將自己所有的獻給祂。
什麼是你不願意獻給上帝的呢?
爲何難以將生命中的那一部分帶到上帝面前?
將所有獻給耶穌,讓祂把少變成多。
靈糧透視
除了耶穌復活以外,耶穌餵飽五千人是唯一在四本福音書中都有記述的神蹟(馬太福音14章13-21節;馬可福音6章32-44節;路加福音9章10-17節;約翰福音6章5-14節)。就人數而言,這是耶穌所行最大的神蹟,受益者可能超過20,000人。“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馬太福音14章21節)。馬可福音6章35-37節告訴我們,這個神蹟發生在“野地”(偏僻的地方),門徒當時想打發人們離開,讓他們自己去找食物。但耶穌吩咐門徒拿食物給他們吃,祂是在挑戰門徒的信心(因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源)和同情心。耶穌希望門徒看到別人的需要時,也能把這些需求視爲他們自己的責任。
沈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