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 受苦,但卻不蒙羞的僕人
高銘謙

經文:以賽亞書五十4-9

4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天早晨喚醒,喚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5主耶和華開啓我的耳朵,我並未違背,也未退後。6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兩頰的鬍鬚,我由他拔;人侮辱我,向我吐唾沫,我並不掩面。7主耶和華必幫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着臉面好像堅石,也知道我必不致蒙羞。8稱我爲義的與我相近;誰與我爭論,讓我們來對質;誰與我作對,讓他近前來吧!9看哪,主耶和華必幫助我,誰能定我有罪呢?看哪,他們都要像衣服漸漸破舊,被蛀蟲蛀光。

以賽亞書五十章4-9節是第二以賽亞當中第三首僕人之歌,整段經文重點指出僕人的感官(4-5節)、僕人的受苦(6節),以及僕人對耶和華的倚靠(7-9節)。

首先,4-5節採用了人類感官及其相關的字眼(舌頭、耳朵、話語、聽)來指出僕人是一位先知代言人:主耶和華賜僕人有良好的舌頭與耳朵,這都是受教者的舌頭與耳朵,在原文看來,「受教者」一字便是學生或門徒,反映了先知訓練的師徒系統,而這位神的僕人以先知訓練系統的學徒來比喻自己,指出他就好像跟隨師傅學習言語一樣來學習從神而來的吩咐,目的就是以這些話語去扶助疲乏的人。可見這位僕人爲了扶助人的使命而非常認真地學習耶和華的話。

然而,當神的僕人忠誠地以神的話去扶助疲乏的人時,他卻同時招來苦難(6節),他所受的苦包括了肉身(人打我的背、人拔我兩頰的鬍鬚)及心靈(人侮辱我,向我吐唾沫)上的苦楚,並說明神的僕人不但不反擊,反而容讓敵人來任意凌辱。

到底受苦的僕人如何有能力去面對這樣的受苦?7節說明了「蒙羞」的主題,甚麼是「蒙羞」?第6節所描述的受苦主要的目的是叫神的僕人蒙羞,但這些加在僕人身上苦楚的人永不能夠達到他們的目的,無論他們施加這位僕人有多大的羞辱,都不能叫僕人完全蒙羞。爲甚麼?因爲,這位僕人對神的信靠能除去一切羞辱!換句話說,僕人真正的蒙羞便是對神失去倚靠的心;在被人侮辱時仍不放棄,也不採用敵人邪惡的方式去迴應,這才真正不會蒙羞。因此,受苦與蒙羞的因果關係,直接取決於神的僕人對耶和華的委身。僕人的敵人有可能認爲僕人本身已被耶和華所拋棄,因而更多的羞辱他,但僕人卻對神有堅定的信心,他的盼望全在乎神。

當僕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這位僕人先知訴諸於神的伸冤,他認定耶和華必會幫助他(7、9節),便沒有人能定他的罪(9節),也沒有人可以在法庭的爭論中勝過他(8節),他更因此而有力量像堅石一樣去面對從更多敵人而來的羞辱(7節)。原來,僕人受苦的耐力在乎神的幫助,深信眼前一切的不公不義並非句號,而是通往神賜恩審判的逗號,最終撃打他的惡人必會受到從神而來的審判,而神也必爲自己伸冤。

思想:

作爲神的僕人,我們是否曾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會否因爲信仰的原故而受到別人的侮辱?我們可能會疲憊,也可能會困惑,但終不能夠失去盼望。那種對神會伸冤的確信往往會成爲忍受眼前凌虐的動力所在,在受到冤屈的同時,我們明白所有的辛酸耶和華早已知道,祂必再次開通我們的耳朵,引導我們有決心與信心去堅持扶助軟弱的人。